跳转到内容

保罗·利科

聆聽這篇條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保罗·利科
出生1913年2月27日 编辑维基数据
瓦朗斯 编辑维基数据
逝世2005年5月20日 编辑维基数据 (92歲)
沙特奈马拉布里 编辑维基数据
教育程度agrégation de philosophie、哲學博士 编辑维基数据
母校
职业哲學家、大學教師、神学家、翻译家 编辑维基数据
奖项Dr. Leopold Lucas Prize、honorary doctor of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Louvain、京都藝術與哲學獎、honorary doctor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Santiago de Compostela、學術棕櫚勳章司令級、Q126325594 编辑维基数据
网站http://www.ricoeursociety.org 编辑维基数据

让·保罗·古斯塔夫·利科(法語:Jean Paul Gustave Ricœur法语发音:[ʒɑ̃ pɔl ɡystav ʁikœʁ],1913年2月27日—2005年5月20日),法国哲学家和历史学家。

生平

[编辑]

保羅·利科於1913年出生於法國的瓦朗斯[1]。他來自一個虔誠的胡格諾派家庭,胡格諾派是法國的宗教少數派。

他的父親在一戰期間於1915年在第二次香檳山戰役中失踪,直到1932年才找到遺體[2][3]。因此,保羅在父親去世後由祖父母和姑姑撫養長大。

保羅熱愛學習,由於家庭重視聖經研究,他從小就對哲學產生了興趣。他於1932年獲得雷恩大學的學士學位,並於1933到1934年在索邦大學學習哲學,受到了加布里埃爾·馬塞爾的影響[4]

在二戰期間,利科被徵召入伍,成為法國軍隊的士兵。在1940年德國入侵法國期間,他被俘虜並在Oflag II-D集中營中度過了五年 [4]

戰爭過後,他在斯特拉斯堡大學任教,並於1950年獲得博士學位。1956年,他成為索邦大學的一名教授,並於1960年發表了《有過失的人》和《惡的象徵》兩本作品。他的學術聲譽逐漸上升。德里達曾在1960年代早期擔任他的助手[5]

利科於1970年至1985年在芝加哥大學神學院任教,並在這段時間內完成了《時間與敘事》三卷本,並於1985年至1986年發表了著名的吉福德講座。他晚年的作品跨足了不同國家的思想傳統,並在1999年獲得了巴尔赞奖

保羅·利科於2005年去世,享年92歲,被譽為20世紀哲學的重要代表之一。

利科曾致力于研究各种语言学和心理分析的解释理论。他属于诠释学现象学家胡塞尔加达默尔一支。保罗·利科的研究范畴属于欧陆哲学,但同时也涉及分析哲学让-吕克·南希是他的博士生。[6]

参考资料

[编辑]
  1. ^ Encyclopedia of World Biography: 20th century supplement, vol. 13, J. Heraty, 1987: "Paul Ricoeu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Paul Ricoeur - La critique et la conviction: entretien avec François Azouvi et Marc de Launay (Paris: Calmann-Lévy, 1995), p. 11.
  3. ^ Munkholt, Cherine Marie Veronique. On an impact of WWI. craftinghistoryblog. 2016-04-16 [2022-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4) (英语). 
  4. ^ 4.0 4.1 Michaël Fœssel and Fabien Lamouche, Paul Ricœur. Anthologie (Paris, Éditions Points, 2007), p. 417.
  5. ^ Geoffrey Bennington (1991), Jacques Derrida,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 330.
  6. ^ Paul Ricœur. Inamori Foundation. [15 Dec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