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林玉体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林玉体
 中華民國第10屆考試委員
任期
2002年9月—2008年8月
个人资料
出生1939年(85—86歲)
日治臺灣台南州北門郡將軍庄
国籍 日本 (1939年–1945年)
 中華民國臺灣) (1945年–)
政党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学历
经历

林玉体[註 1](1939年),臺南市將軍區人,是台灣教育界學者,專長教育史教育哲學邏輯學

1971年以教育哲學學門第一名考取公費留學,取得美國愛荷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以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國牛津大學訪問學者。亦曾出任民主進步黨黨職、台灣文化學院院長,台灣教授協會創始人暨首任會長,尤清擔任臺北縣長時任教育局長,並於陳水扁總統任內擔任考試委員

教育觀和政治立場

[编辑]

林氏為一強調台灣主體性的教育工作者,其對於台灣之史地教育的看法為:以台灣目前實質控制區域(台澎金馬)為本國範疇,並應以此制定本國史之範圍,對於現行的國文也認為有所爭議。

林氏的意見引發中央研究院院士許倬雲的不滿,許氏因此於2004年11月24日在《中國時報》撰文斥「林玉体身為中華民國特任公務員,經過宣誓,自應遵從憲法及法律的規定,執行其賦予的公務;該員否定國家的存在,則其服務的政府也不存在。」同年11月26日林玉体於《自由時報》發表〈歷史的院士 常識的侏儒〉,說「一位院士級的人,竟然不知『本國』到底指何國而言」「『本國史地』就是『台灣史地』,『台灣』這個『本國』,轄區包括台灣、澎湖金門、及馬祖,但絕不包括『大陸地區』」「『本國』為什麼除了『台灣地區』之外,還指涉『大陸地區』?」。[2][3]

著作

[编辑]
  • 教育與人類進步。台北:問學。1978年1月。284頁。
  • 台灣人的教育願望。台北:前衛。1989年2月。296頁。
  • 台灣教育面貌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1987年10月。144頁。
  • 一方活水:學前教育思想的發展。台北:信誼。1990年9月。284頁。
  • 民主政治與民主教育。台北:師大書苑。1989年7月。222頁。
  • 民主與教育(譯)。台北:師大書苑。1996年8月。420頁。
  • 西洋教育史專題研究論文集。台北:文景。1984年4月。298頁。
  • 西洋教育史。台北:師大書苑。1999年。768頁。
  • 西洋教育思想史。台北:三民。1995年1月。804頁。
  • 教育概論。台北:師大書苑。1998年1月。389頁。
  • 西洋教育史(譯)。台北:教育文物。1978年1月。770頁。
  • 邏輯導論。台北:教育文物。1978年9月。293頁。
  • 教育價值論。台北:文景。1980年4月。206頁。
  • 西洋教育史。台北:文景。1980年11月。604頁。
  • 邏輯。台北:三民。1982年3月。320頁。
  • 教育概論。台北:東華。1984年5月。498頁。
  • 教育改造與學校革新。台北:文景。1984年9月。328頁。
  • 不做稻草人。台北:生活文化。1988年3月。226頁。
  • 開放教育。台北:敦理。1989年1月。248頁。
  • 醒醒!大學生。台北:文景。1989年12月。178頁。
  • 台灣教育與政治問題。台北:前衛。1990年5月。334頁。
  • 老師,請妳走出洞外。台北:前衛。1993年5月。248頁。
  • 台灣教育與國家定位。台北:師大書苑。1998年3月。196頁。
  • 學前教育思想史。台北:五南。2001年。262頁。
  • 美國教育思想史。台北:三民。2002年。 425頁。
  • 高等教育哲學(譯)。台北:元照。2000年。235頁。
  • 實用邏輯。台北:五南。2002年。400頁。
  • 幼兒教育思想。台北:五南。2002年。261頁。
  • 美國教育史。台北:三民。2003年。578頁。
  • 哈佛大學史。台北:高等教育。2003年。389頁。
  • 美國高等教育之發展。台北:高等教育。2003年。718頁。
  • 教育哲學。台北:文景。2003年。288頁。
  • 台灣教育史。台北:文景。2003年。371頁。
  • 教育史。台北:文景。2004年。225頁。
  • 政改與教改。台北:文景。2004年。305頁。
  • 美國大學的誕生。台北:文景。2004年。470頁。
  • 西洋教育史。台北:三民。2005年。700頁。
  • 中國教育史。台北:文景 。2006年。400頁。
  • 台灣前衛。台北:前衛。2007年。293頁。
  • 學術自由史。台北:三民。2008年。排版中。
  • 邏輯入門。台北:文景。2008年。排版中。
  • 歐洲中世紀大學。台北:文景。2008年。排版中。

注釋

[编辑]
  1. ^ 本名即為簡字的「体」,而不是「體」。

參考文獻

[编辑]
  1. ^ 尋覓森林的坎坷之路(下)性. 人本教育札記. No. 39 (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1992-09-15 [2024-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4). 
  2. ^ 許倬云《我對史學爭議的看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林玉体. 歷史的院士 常識的侏儒. 新台灣新聞週刊. 2004-11-26. [永久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