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渔山列岛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渔山列岛
渔山列岛在中國的位置
渔山列岛
渔山列岛
渔山列岛在中國的位置
自然地理
所处海域东海
坐标28°53.3′N 122°16.5′E / 28.8883°N 122.2750°E / 28.8883; 122.2750
岛屿数54座岛礁
主要島嶼北渔山
总面積0.44平方公里(0.17平方英里)
管轄
 中华人民共和国
省级区划浙江省
副省级城市宁波市
县级区划象山县

渔山列岛,(北纬28°53.3' 东经122°16.5') 。有南北之分,通常所说的渔山岛指的是北渔山。由54个岛礁组成,距大陆最近点象山县石浦镇47.5公里,属于象山县管辖。渔山列岛附近渔业资源丰富,各地渔民千百年一直在此捕捞,并以两主岛为栖息之地和航标,故以“渔山”称之。北渔山是列岛中唯一有人居住的岛屿,面积0.44平方公里。

当地特产淡菜海蜒,渔山海蜒质量最佳,是宁波著名海特产品。

地理

[编辑]

列岛由13岛41礁组成,呈东北-西南排列,其中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有28个。

13个有植被覆盖的岛屿是:北渔山、南渔山、伏虎礁、高虎礁、尖虎礁、仔虎礁、竹桥屿、多伦礁、观音礁、坟碑礁、大白礁、小白礁、大礁

历史

[编辑]

象山渔民早在数百年前就捕捞海蜒,为便于在渔山列岛捕捞海蜒,在200年前就在岛上定居。北渔山在清代就有居民20余户[1]。南渔山在1955年迁台以前也有柯姓约20户居住。这些住民为福建泉州同安县移民后裔,使用闽南语中華民國政府於1955年將大陳島軍民撤退台湾时,南北渔山居民悉数迁台,多住在台東縣的富岡新村,其中较有名望的有柯受良柯有綸兩父子等。现在北渔山住有100多户渔民,为1958年从石浦迁入,南渔山则未有居民定居,仅有断壁残垣,但南侧有小型码头可供渔船靠泊。

1895年清朝光绪二十一年,上海海关耗银5万两建成北渔山灯塔,当时是远东最大灯塔。后经战乱多次被毁,1987年7月15日重建,是中国最大的现代化灯塔之一。塔身为铸铁圆塔身,高19米,红白相间,灯塔高海拔103.6米,射程25海里。[2][3]

岛上仍有国共内战后期大陳島撤退以前,国军部队的工事以及少将司令何卓权据守海岛的遗址。

200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五虎礁”岛上竖立了领海基点石碑。2008年,由国家海洋局批准同意建立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4]

旅游

[编辑]

渔山的岛礁,以“五虎礁”著名,“五虎礁”在北渔山以东三四百米的海面上,是中国领海基点岛之一,有11个岛礁组成,因其中的四岛一礁形如五虎卧疆而得名,当地自古还流传着渔山岛五兄弟为了铲除海魔化身为五虎礁的故事。

北渔山另有“仙人桥”,位于西南岸悬崖,顶部塌陷,只留下一条几米宽的石梁飞跨南北,高约20多米,宽约30多米,所以又叫“破城门”。涨潮时分,仙人桥下惊涛骇浪,声如雷鸣,行走其上会有双腿发颤的感觉。

由于越来越多游客慕名而来,岛上开起了多家家庭旅社,向游客提供不同档次的住宿以及海鲜餐饮。

另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朱正元. 《浙江省沿海圖說》. 成文出版社. 1974 [2020-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1). 
  2. ^ 《上海港志·第二篇 港口工程·第一章 航道工程·第四节 市外工程》.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2003-02-09 [2020-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7). 
  3. ^ 北渔山灯塔. [2006-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1). 
  4. ^ 宁波市渔山列岛正式被国家同意建立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 [2009-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