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冰島
二戰初期,冰島是一個與丹麥維持共主邦聯關係的王國,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十世也是冰島的國王。冰島在整個二戰中保持中立。儘管如此,英國還是於1940年5月10日進攻冰島。[1]1941年7月7日,冰島的防務工作由英國移交給美國[2],美國直到移交五個月後仍維持中立。1944年6月17日,冰島解除了與丹麥和丹麥的共主邦聯,並宣布成立共和國。[2]
背景
[編輯]英國政府對德國在20世紀30年代期間對冰島越來越感興趣而感到擔憂。德國和冰島良好關係始於雙方足球隊的交往。[3]二戰爆發後,丹麥和冰島宣布中立,並限制交戰國的軍艦和戰機進入該島。[3]
宣布中立
[編輯]丹麥淪陷後,冰島切斷了與丹麥的關係。最初,冰島宣布中立,並限制交戰國軍艦的訪問,禁止交戰國的飛機在冰島境內飛行。
1940年4月9日丹麥被德國入侵後,冰島在紐約市設使館。[4]冰島與挪威不同,沒有在其領海內嚴格執行限制措施—-防止交戰國潛艇進入領海,甚至削減了冰島海岸警衛隊的經費。許多在冰島周圍中立水域的尋求庇護的軸心國商船被盟軍軍艦擊沉。首都警察部隊司令阿格納·科弗德-漢森於1940年初開始訓練冰島國防部隊。
英國進攻冰島
[編輯]英國對冰島的貨物實行嚴格的出口管制,防止向德國運送貨物,作為其對德封鎖的一部分。
英國向冰島伸出援手,尋求「加入同盟國並對德宣戰」的合作,但遭冰島政府拒絕,並重申了其中立性。德國在冰島的外交影響力,以及該島的戰略重要性,使英國感到擔擾。[5]在幾次試圖通過外交手段說服冰島政府加入同盟國無果後,英國人於1940年5月10日進攻冰島。[1]
最初由羅伯特·斯特吉斯上校指揮的746名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員在5月17日被兩個正規軍旅接替。6月,「Z」部隊的第一批人員從加拿大抵達,以接替當地的英軍,而當地英駐軍隨即返回英國本土參與本土防禦。三個加拿大營—加拿大皇家軍團、卡梅倫高地部隊和蒙特羅爾燧發槍部隊駐紮在島上,直至1941年春為防禦英國本土而被抽調,並由英國駐軍接替。[6]
1941年7月7日,羅斯福總統在美國國會上宣布,美國軍隊已在冰島登陸,作為防止德國軍隊控制該國重要的航運和空中通道的手段。[7]冰島位於北大西洋海路沿線的戰略位置,非常適合建立空軍和海軍基地,由此可見該島重要性。
由美國大約4,100名士兵組成的海軍陸戰隊第一旅駐紮在冰島,直到1942年初,他們被美國陸軍取代,前者調往參與太平洋戰爭。
冰島先後與英國和美國合作,雖說其在整個二戰期間保持中立。[1]一些歷史學家提出了「庇護理論」,指出冰島和其他小國,除了普通的結成同盟外,還與大國建立關係「尋求庇護」,以彌補地理面積小所固有的脆弱性—如易受入侵的脆弱性。[8]
冰島占領期間
[編輯]英派遣駐軍駐於雷克雅未克,駐軍的到來造成當地秩序的極大混亂。[9]當地人認為婦女和年輕女孩與英國駐軍士兵發生性關係。[9]報告還顯示賣淫現象有所增加。[9]這種情況也讓士兵和冰島男人之間引發敵意。[9]
冰島年輕婦女和盟軍士兵之間的大規模交流/互動在冰島語中被稱為Ástandið。許多冰島婦女與盟軍士兵結婚,並隨後生下了孩子,其中許多孩子的父名是Hansson(hans在冰島語中譯為 "他的"),這是因為其生親不詳或已離開該國而使用。一些因Ástandið而出生的孩子擁有英國的姓氏。
戰爭期間,水雷成為冰島人以及盟軍的問題。第一批冰島爆炸物處理(EOD)人員在1942年接受了英國皇家海軍的培訓,以幫助處理這個問題。[10]英國軍隊還向冰島海岸警衛隊提供武器和彈藥,如對付軸心國U型潛艇的深水炸彈。在戰爭期間,漂流的水雷和德國U型潛艇損壞並擊沉了一些冰島船隻。冰島對海上貿易的依賴,導致了巨大的損失。
1944年,英國海軍情報局在雷克雅未克以西的海岸上建立了由五個馬可尼無線電測向站組成的集群。這些測向站是分布在北大西洋周圍的類似群的一部分,以定位來自U型潛艇的無線電。
1944年6月17日,冰島解除了與丹麥的共主邦聯,並宣布成立共和國。
傷亡
[編輯]大約有230名冰島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喪生。大多數是被德國飛機、U型潛艇和水雷擊沉的貨船和漁船上喪生。[11]
影響
[編輯]英國和美國軍隊在冰島的占領對這個國家產生了長久的影響。由盟軍發起的工程項目--特別是雷克雅未克機場的建設--給許多冰島人帶來了就業機會。即所謂的Bretavinna。此外,冰島人還通過向英國出口魚類獲得收入來源。
德國入侵冰島的計劃
[編輯]見伊卡洛斯行動。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Bittner, Donald F. A Final Appraisal of the British Occupation of Iceland, 1940–42. The RUSI Journal. 1975-12-01, 120 (4): 45–53. ISSN 0307-1847. doi:10.1080/03071847509421214.
- ^ 2.0 2.1 Karlsson, Gunnar. Iceland's 1100 years : the history of a marginal society. London https://www.worldcat.org/oclc/1242062780. 2017. ISBN 978-1-78738-453-8. OCLC 1242062780. 缺少或
|title=
為空 (幫助) - ^ 3.0 3.1 存档副本. [2021-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9).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1」的
<ref>
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 ^ 存档副本. [2021-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3).
- ^ 存档副本. [2021-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07).
- ^ 存档副本. [2021-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1).
- ^ 存档副本. [2021-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5).
- ^ Thorhallsson, Baldur; Steinsson, Sverrir. A theory of shelter. Small States and Shelter Theory. Routledge. 2018 [2021-12-15]. ISBN 978-0-429-46316-7. doi:10.4324/9780429463167-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5).
- ^ 9.0 9.1 9.2 9.3 Karlsson, Gunnar. Iceland's 1100 years : the history of a marginal society. London https://www.worldcat.org/oclc/1242062780. 2017. ISBN 978-1-78738-453-8. OCLC 1242062780. 缺少或
|title=
為空 (幫助)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226153231/http://www.lhg.is/starfsemi/adgerdasvid/sprengjusveit/icelandic_eod/
- ^ https://archive.org/details/historyiceland00karl 第3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