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十六卷目錄
醫部彙考十六
黃帝素問十六〈陽明脈解篇第三十 熱論篇第三十一 刺熱篇第三十二〉
藝術典第三十六卷
醫部彙考十六
《黃帝素問十六》
《陽明脈解篇第三十》
馬蒔曰:「詳論足陽明胃經脈病之義,故名篇。」
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 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願聞其故。」岐伯 曰:「『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 木也。」帝曰:「善』。其惡火何也?」岐伯曰:「陽明主肉,其脈血 氣盛,邪客之則熱,熱甚則惡火。」帝曰:其惡人何也?岐 伯曰:「陽明厥則喘而惋,惋則惡人。」〈惡去聲下同惋音腕〉
馬蒔曰:「此言胃之所以聞木音而驚,見火與人而皆惡也。陽明屬土,木能尅之,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鐘鼓不為動者,鐘鼓屬金,金乃土之子也。陽明主肉,其脈多氣多血,邪客之則熱,熱甚故惡火也。陽明氣逆,則喘而惋熱,惋熱則煩悗,故惡人煩擾也。」
張志聰曰:此篇論陽明乃陽熱之經,病則熱盛而為狂也。「《陰陽繫日月論》曰:『寅者,正月之生陽也,主左足之少陽;未者,六月,主右足之少陽;卯者,二月,主左足之太陽;午者,五月,主右足之太陽;辰者,三月,主左足之陽明;巳者,四月,主右足之陽明。此兩陽合於前,故曰陽明』。」 是陽明乃三陽合并,陽熱獨盛之經矣。夫三部九候之道,總不外於臟腑陰陽,血氣虛實,是以《通評虛實論》曰:「癲疾、曰厥狂、曰癇驚。」 蓋癲疾者,三陰之實證也;厥狂者,三陽之熱狂也;癇驚者,陰陽五行之實邪也。是以此篇復論其陽盛之狂焉。夫陽明之所以熱盛者,乃脈病也。陽明之脈者,乃胃之悍氣,別走陽明,悍熱之氣盛,則胃腑之氣虛。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太陽之氣主皮毛,陽明之氣主肌肉,少陽之氣主胸脅,言三陽之氣,主於膚腠氣分之間者也。」 夫邪之中人,始於皮毛,次於肌肉,以及於經脈。邪在肌腠,則合於陽明氣分之陽,入於經脈,而陽明又多血多氣,是以邪客之則熱,熱甚則惡火也。惋,驚恐貌。夫胃絡上通於心者也。今厥氣上逆於肺則喘,逆於心則驚。《經》言陽氣入陰,陰陽相薄,則恐,如人將捕之。蓋陽明之熱上逆於少陰,陰陽相薄,則恐而惡人也。
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岐伯曰:「厥逆連 臟則死,連經則生。」
王冰曰:「經謂經脈,臟謂五神。臟所以連臟則死者,神去故也。」
馬蒔曰:「此承上文言陽明厥則喘,而因明其有生死之異也。蓋厥逆內連五臟,則邪入已深,所以至死;厥逆外連經脈,則邪尚在外,所以得生,未可以其喘而均疑之也。」
張志聰曰:連,謂臟腑經絡之相連也。蓋手太陰之脈,還循胃陽明之絡通於心。如熱邪厥逆於上,干於心肺之經而為喘惋者生,干於心肺之臟則死矣。
帝曰:「善。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數日, 踰垣上屋,所上之處,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 也?」岐伯曰:「四支者,諸陽之本也,陽盛則四支實,實則 能登高也。」帝曰:「其棄衣而走者何也?」岐伯曰:「熱盛於 身,故棄衣欲走也。」帝曰:「其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歌 者何也?」岐伯曰:「陽盛則使人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 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王冰曰:踰垣,謂驀牆,怪其異於常也。陽受氣於四支,故四支為諸陽之本。足陽明胃脈下膈,屬胃絡脾。足太陰脾脈入腹,屬脾絡胃。上膈俠咽,連舌本,散舌下,故病妄言不食妄走也。
馬蒔曰:「此言胃病所以能登高而歌,棄衣而走,妄言罵詈者,皆以其邪氣之盛也。邪盛故熱盛,熱盛故陽盛,陽盛則三者之證生矣。」
張志聰曰:經言陰者主臟,陽者主腑,陽受氣於四末,陰受氣於五臟,故四支為諸陽之本,陽盛則四支實,實則能登高矣。蓋陽盛則升,四旁俱盛,故能升高。陽明之氣主肌肉,故熱盛於身,身熱故棄衣而走也。《傷寒論》曰:陽明病外證云何?答曰: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也。蓋熱在外,故不欲衣。胃絡上通於心,陽盛則心神昏亂,故使人妄言罵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