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8 (1700-1725).djvu/1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二百二卷目錄

 醫部彙考一百八十二

  胸腹門三

  李梴醫學入門痞滿 心痛 腹痛 論臍

  王肯堂證治準繩痞滿 胸痹 胸痛 腹痛 腸鳴 膻中疽 脾發疽

   臍癰 小腹疽

  吳崐醫方考痞 腹痛

  喻昌醫門法律比類金匱胸腹寒痛十七則

  張介賓景岳全書胸痞 結胸 胸腹滿 腹滿痛 心腹痛 論痛脈

  論痛治

藝術典第二百二卷

醫部彙考一百八十二

胸腹門三

《明李梴醫學入門》

痞滿

痞與《否》卦義同,精神氣血出入流行之紋理閉密,而 為心下痞塞,按之不痛,非若脹滿外有脹急之形。大 要大便易而利者為虛,大便難而閉者為實。

外感邪氣,自肌表傳至胸膈,為半表半裡,證宜和解。 「或已經下,胸滿而痛者,為結胸。不痛者,為痞滿,同《傷 寒》治法。」

雜病食積,下之太過,或誤下,則脾胃之陰頓亡,以致 胸中至高之氣,乘虛下陷心肺分野,其所蓄之邪,又 且不散,宜理脾胃,兼以血藥調之。若用氣藥導利,則 氣愈降而痞愈甚,久則變為中滿鼓脹。蓋痞皆自血 中來,但「傷寒從外之內,宜以苦泄;雜病從內之外,宜 以辛散。」人徒知氣之不運,而概用枳梗、檳榔,而不知 養陰調血,惜哉!古方食壅胸中窒塞者,二陳湯探吐。 傷飲食胸痞者,枳朮丸。食後感寒,以致飲食不化者, 二陳湯加山樝、麥芽、神麴。虛寒不散,或寬或急,常喜 熱物者,理中湯加枳實。稍久鬱成濕熱者,《平補》枳朮 丸。

膈間痰火,因厚味鬱成。痰滯者,小陷胸湯,或枳梗二 陳湯、導痰湯。火盛者,二陳湯加芩、連、瓜蔞,或黃芩利 膈丸,用白朮、陳皮煎湯下,或古萸連丸,以瀉肝補脾, 清濕熱、開痞結。久病者,黃連消痞丸,如痰火濕熱太 甚者,方敢用三黃瀉心湯,加減量下之。虛者,只宜分 消上下,與濕同治。七情氣鬱成痞,不思飲食,食之不 散者,「木香化滯湯」,或「順氣導痰湯。」

有禀受中虛,痞滯不運,如饑如微刺者,六君子湯加 香附、砂仁。有內傷勞役,濁氣犯上,清氣下陷,虛痞者, 補中益氣湯加黃連、枳實、芍藥。便閉加大黃。嘔加黃 連、生薑、陳皮。冬月加黃連、丁香。食已心下痞者,平補 枳朮丸。停飲中寒者,枳實理中丸。瘀血結成窠囊而 心下痞者,用桃仁、紅花、香附、大黃等分為末,酒調服 利之。或犀角地黃湯。血虛挾火。遇勞則發。心下不快 者。四物二陳湯。加桔梗、䒷蔞降之。氣血俱虛者。枳實 消痞丸。

王道消補,不輕吐下,故古方以芩、連、枳實苦泄,厚朴、 生薑、半夏辛散,參、朮甘苦溫補,茯苓、澤瀉淡滲,隨病 所在調之,通用二陳湯為主。肥人多濕痰,加蒼朮、砂 仁、滑石,倍茯苓、半夏;瘦人多熱鬱中焦,加枳實、黃連、 乾葛、升麻;稟受素實,面蒼骨露者,加枳殼、黃連、青皮、 厚朴;素虛者,加白朮、山樝、麥芽、陳皮。誤下陰虛者,去 茯苓、半夏,加參朮、升麻、柴胡、枳實,以升胃氣,更合四 物湯以濟陰血。飲食積痞,加枳殼、砂仁、薑汁炒黃連; 食後感寒,加藿香、草豆蔻、吳萸、砂仁。氣痞痰痞,加木 香、枳殼、南星,中虛加參、朮、香附、砂仁;瘀血合四物湯, 加桃仁、紅花。

心痛

真心痛,因內外邪犯心君,一日即死。厥心痛,因內外 邪犯心之胞絡,或他臟邪犯心之支脈。謂之厥者,諸 痛皆少陰厥陰氣逆上衝,又痛極則發厥也。新者身 既受寒,口又傷冷,鬱遏元陽,宜草豆蔻丸、雞舌香散 溫散之,或神保丸溫利之。稍久寒鬱為熱,或因七情 者,始終是火。此古方多以苦寒瀉火為主,辛熱行氣 為向導也。

痛甚,發厥有二:因寒厥,外因風寒客背之血脈,背俞 與心引痛,暴發手足厥逆,冷汗甲青,似傷寒陰厥,古 薑附湯、三味延胡散。熱痛內因酒食積熱,痰鬱發厥, 手足雖冷而身熱,甚則煩躁吐逆,額汗,古元金散、三 味川楝散、莎芎散,甚者大承氣湯下之,後服枳朮丸。 九種者,悸痛、蟲痛、來去痛、疰痛、飲痛、食痛、風痛、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