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百二十八卷目錄
醫部彙考三百八
腫脹門一
黃帝素問〈生氣通天論 陰陽應象大論 陰陽別論 五臟生成論 藏氣法時
論 宣明五氣篇 腹中論 風論 厥論 奇病論 大奇論 脈解篇 水熱穴論 調
經論 標本病傳論 氣交變大論 五常政大論 至真要大論 六元正紀大論〉
靈樞經〈本神篇 師傳篇 海論 脹論 五癃津液別論 本臟篇 水脹篇 玉
版篇 刺節真邪篇〉
張機金匱要略〈腫脹 腹脹〉
華佗中藏經〈論水腫脈證生死〉
孫思邈千金方〈水脹 水腫有五傷 水病禁忌〉
楊士瀛直指方〈腫證 脹證〉
劉完素六書〈腫脹論 腫滿 脹病〉
李杲十書〈中滿腹脹論 諸腹脹大皆屬於熱論〉
朱震亨心法〈水腫 鼓脹〉
危亦林得效方〈腫滿有可治不可治 禁忌 脹病有寒有熱 凶證〉
藝術典第三百二十八卷
醫部彙考三百八
腫脹門一
《黃帝素問》
《生氣通天論》
因於氣,為腫,四維相代,陽氣乃竭。
〈註〉外淫之邪,傷於陽氣,不能運行,則榮血泣而為腫。四肢之陽,交相代謝,而陽氣乃竭也。
《陰陽應象大論》
寒氣生濁,濁氣在上,則生䐜脹。
〈註〉寒氣下凝,故生濁陰。今濁氣反在上,故生䐜脹。
《陰陽別論》
三陰結,謂之水。
〈註〉「三陰結」,謂脾肺之脈俱寒結也。脾肺寒結,則氣化為水。
結陽者,腫四肢。
〈註〉四肢為諸陽之本。氣歸形。氣結故形腫也。
陰陽結斜。多陰少陽曰石水。少腹腫。
〈註〉《結斜》者,偏結於陰陽之間。此多偏於腎臟,故為多陰少陽而少腹腫也。
二陰一陽發病,善脹,心滿善氣。
〈註〉二陰一陽者,少陰少陽也。此腎氣與生陽並逆,故善脹。心腎之氣不能相交,故心滿善氣。
《五臟生成論》
腹滿䐜脹,支膈胠脅,下厥,上冒,過在足太陰、陽明。
〈註〉腹滿䐜脹,邪薄於太陰陽明之氣分,太陰陽明之支絡貫膈,氣分之邪,轉入於經,是以連及支膈胠脅皆脹滿也。
《藏氣法時論》
腎病者,腹大脛腫,喘欬身重,寢汗出憎風。
〈註〉腎之經病。故腹大脛腫。水邪上逆。則喘欬。生氣下衰。則身重。經氣逆則表氣虛。故寢汗出而惡風。
《宣明五氣篇》
五氣所病:下焦溢為水。
〈註〉下焦如瀆,水道出焉,病則反溢而為水病。
《腹中論》
黃帝問曰:「有病心腹滿,旦食則不能暮食,此為何病?」 岐伯對曰:「名為鼓脹。」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以 雞矢醴,一劑知,二劑已。」
〈註〉此乃脾土艱於運化,以致脹滿不食。
帝曰:有病膺腫頸痛,胸滿腹脹,此為何病?何以得之? 岐伯曰:名厥逆。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灸之則瘖,石 之則狂,須其氣并,乃可治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陽 氣重上,有餘於上,灸之則陽氣入,陰入則瘖,石之則 陽氣虛,虛則狂,須其氣并而治之,可使全也。」
〈註〉諸陽之氣上升,而腹氣又厥逆於上,為膺腫頸痛、胸滿腹脹之病,是陽氣重上,而有餘於上矣。而反灸之,則陽熱之氣反入經絡之陰,則為㾦。若石砭之,則陽氣外泄而虛,虛則狂矣。衝脈之血,亦從胸中而散於肌腠皮膚之間,故須其與厥逆之脾氣并合,而後治之,可使全也。
帝曰:病熱而有所痛者何也?岐伯曰:「病熱者,陽脈也, 以三陽之動也,人迎一盛少陽,二盛太陽,三盛陽明 入陰也。夫陽入於陰,故病在頭與腹,乃䐜脹而頭痛 也。」
〈註〉病熱者,陽脈盛而三陽之氣動之也。三陽俱盛,當主病熱頭痛。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如陽入於陰,又當病在頭與腹,乃䐜脹而頭痛也。
《風論》
胃風之狀,頸多汗,惡風,食飲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滿, 失衣則䐜脹,食寒則泄胗,形瘦而腹大。
〈註〉胃腑受邪。故飲食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滿也。形寒則䐜脹。飲冷則泄者。胃氣虛傷也。胃者肉其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