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四百八十三卷目錄
醫部彙考四百六十三
痘疹門五
方賢奇效良方〈瘡疹熱與諸般熱不同 出視輕重 疏利與取轉不同 辨
董汲指迷方論與錢氏活人書不同 方宜不同用藥亦異 戒失饑不可當風冷 大熱當
利小便小熱當解毒 小便赤澀心腹脹滿 先利而後出但解毒不可再利 煩躁而渴
睡臥不安 狀如蚊蚤所嚙毒盛色黑 悮服涼藥冰伏 便血糞黑睡而不醒 已出而腹
脹 當下當救裡 既下懼太早 誤下證 瘡疹有當大便過有當溫有當下 或吐或瀉
或不食 瘡疹皆多在表不可妄下 陷伏倒黶 黑陷耳骩反熱 黑有逆順 出遲朝夜
啼哭 凸凹生瘡 大便如常 悮服熱藥則損目冷藥則夭傷 斑爛 感寒與瘡疹伏熱
混雜而發 鬱毒不散 乳嬰與食孩用藥不同 本稀不可發表 無凝滯則勿表勿下
痂起能食 黑黶而未發寒 諸惡證 先知節候陰陽臟腑虛實 行房觸犯燒赤朮豬甲
初生服地黃汁令不生瘡 瘡毒令胃爛便血 餘毒失解利則嘔吐并諸雜證 預服油
劑解毒 疹熱出難大便不通小便如血或為癰身體破裂 誤用巴豆則內虛而熱不除
勿用巴豆水銀輕粉 熱毒攻肝衝目 瘡後咳嗽脇痛 傷寒毒甚急宜發表 餘毒不盡
煩渴胸滿 不結痂疕 辨瘡并水瘡入大腸 結核腫毒 冬溫發斑如錦紋 用百祥丸
證 瘡後患目瞖忌點藥 冬月預服三豆飲子 瘡入目防備法 瘡毒攻咽 大小便不
通 乳嬰藥多反為累 冬溫宜先下毒 便膿血 膿汁不乾 入目用藥 餘毒諸證
消瘢痕 痘癰 瘡後發搐 痘後中地風證 已出狂叫喘呼 豬尾膏證〉
藝術典第四百八十三卷
醫部彙考四百六十三
痘疹門五
《明方賢奇效良方》
瘡疹熱與諸般熱不同
此以下論「痘疹已出證。」
發熱證候多般,瘡疹亦發熱也,其體熱則同,所得之 由不同,須引證而辨明之則各異。發熱如瘧狀,熱作 有時者,名潮熱。發熱飲食不減者,名風熱。發熱而頭 熱肚熱,右額有紋者,名食熱。發熱而多渴,渴則瀉者, 名疳熱。發熱脣上下汗出,脣中間起一白疱子,及耳 陰皆冷者,名變蒸。發熱而額正中髮際有青紋,下至 眉心,則發驚者,名「驚熱。」發熱而皮膚或赤色熱痛,時 時啼叫者,名「丹熱。」發熱目閉,面赤色者,名「胎熱。」發熱 而面赤,汗出而鼻流清涕,左額有青筋紋者,名「傷風 熱。」發熱而面色青慘,耳鼻冷,惡寒無汗,亦左額有青 筋,手足厥冷者,此名傷寒熱也。又有變蒸之中,偶有 時行寒疫者,則耳與陰反熱。若瘡疹發熱則不同。然 呵欠煩悶。時發驚悸。乍涼乍熱。手足時冷。面目顋頰 赤。嗽嚏者。此皆瘡疹之熱證也。
出視輕重
「病有輕重,藥有深淺。病深藥淺,不能去病;病淺藥深, 真氣受弊。」觀瘡疹分輕重而治之。其瘡出稀者輕;裡 外肥紅者輕;外黑裡白者輕;瘡夾疹者,半輕半重也; 一發而出盡者,重也;外黑而裡赤者微重;外白而裡 黑,太重也;青乾勢陷,昏睡汗出不止,煩燥熱渴,腹脹 啼喘,大小便不通者,困也;瘡中端黑點如針孔者紫, 劇也。論輕重為用藥之法,輕者宜勻氣,令其自出也。 半輕半重者,宜解毒散毒,則自輕也。毒氣重者,宜利 小便。太重而勢劇者,當隨證滲泄。熱氣衝于心,則譫 言妄語,則硃砂、參、苓之類可用也。蒸于肝,則搐搦伏, 若驚癇,則防風、羌活、天麻、全蠍、南星之類可用也。蒸 于脾,則腹脹渴水,大便祕,目腫,則枳殼散、橘麴、山梔、 地黃之類可用也。蒸于肺,則喘急渴水,咳嗽鼻乾,則 桑白皮、馬兜鈴、半夏之類皆可用。毒氣歸腎,而黑黶 倒入者,宜豬尾膏、活血散,皆可急而用之也。又有風 邪客搏於皮膚,熱不得泄,瘡變為癮疹之狀,皮膚瘙 癢者則輕。又有內先蘊熱,外被風邪相連,搏於血則 赤斑,其毒亦深。傷寒變瘡痘者,其傷寒熱毒甚而發 皰瘡。其瘡也,或白或赤,發於皮膚,頭作漿戴白膿者 輕。有紫黑作根,隱隱在肌肉裡者,其毒必甚。重者五 內七竅皆有瘡,其形發如豆,故以名焉。大抵正瘡痘 是母腹中時受積穢,良由內實而斑毒生。其感風感 寒為癮疹,為斑毒,為痘瘡,皆外邪乘內虛而伏於臟 腑,內外皆熱,熱蓄血聚,壅遏不行,蘊結而成也。所遇 之初不同,可不辨正之?瘡子內實而生者,五臟各有 一證,前篇備論之矣。且傷寒傷風何以別之?面青,四 肢微厥,無汗而惡寒,耳與陰皆熱者,傷寒也。傷風者, 面赤,四肢煩,鼻流涕,有汗惡風。此一者,宜審早早治 之,不爾為瘡疹也。若在母腹中蘊毒氣者,《千金方》云: 「兒初生以生地黃汁一蜆殼與服,便下黑糞佳。及瘡 疹臨發未出之間,以升麻湯解之;冬溫以三豆飲子 解之。時氣發瘡疹,恐相傳染,以茜草煎汁解之。」此皆 瘡痘當用者,惟傷寒傷風變為瘡痘,是汗下失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