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科威的印尼模式:經濟爬天梯,可以閃避「中等收入陷阱」嗎?
文/吳子豐(The Glocal 助理研究員)
印尼近年經濟發展蓬勃,藉由針對性的保護主義政策結合寬鬆貨幣政策,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希望可以擺脫開發中國家在全球化進程中,經常碰上的中等收入陷阱瓶頸,在東南亞國協之内賽過同儕,成爲主要領導者。
不過,印尼向上迸發的過程中,正如許多其他開發中國家先行者,必然會碰到發展瓶頸——即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這個問題本質上是一個國家由於内在因素無法在全球價值鏈中健康地往上走,讓國家經濟更能產出附加價值,因而無法帶動人民平均收入增長、進入富裕國家之列。
許多開發中國家雖然在一段時間内,或因自然資源豐富、或碰上全球對低端製造業產品需求高漲而發展蓬勃,最後卻未能成功躋身已開發國家,而僅能夠在這些輕易被其他新興國家取代的低端產業打轉,最終走向萎頓。「金磚國家」之一的巴西可以說是長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自2014年,巴西原本仰賴農業、礦物出口和工業出口維持的經濟增長停止、甚至倒退,此後的經濟狀況未有好轉之餘,國民消費力增長也持續萎靡不振。
印尼卻成為與眾不同的案例,其經濟在眾多低收入國家脫穎而出,似乎爲其他開發中國家提供一個新的發展模版。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統計,自2015年開始印尼的消費力就超越巴西並持續成長,似乎雅加達政府的對策,從金融到產業層面,已經漸漸生效。
▌G7表態與東協軍演顯決心
近年印尼的崛起並不令人意外,人口紅利、與東協的深化合作、經貿投資的改革,和巨大的國內需求這四大因素,成為印尼在東南亞站起來的資本。除了這四項利多,佐科威也正積極擴大印尼的影響力,期望在國際上謀求更多的政經利益,例如在不少國際峰會上公開表示印尼的發展立場。
舉例今年5月,佐科威在日本廣島舉行的七國集團會議(G7)指出全球每個國家的發展權都必須得到尊重,似乎暗示發達國家在阻礙印尼的發展步伐。
另外,印尼也是現任的東協主席國,佐科威政府希望拉攏東協各國以嘗試「重塑」東協在東南亞的影響力,在實際行動上,印尼也嘗試開展東協單方軍演,宣布將在2023年9月舉行首次的東協聯合軍事演習,加上其在G7峰會的表態,足以說明雅加達政府在發展上的決心——可以預料,印尼將積極「力爭上游」進入發達經濟體的行列並設法避過中等收入陷阱,並在此同時持續強化印尼的區域影響力。
▌掙脫中等收入陷阱之例
所謂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個發達程度較低的國家,因某些優勢達到一定收入水準後,便陷入停滯而無法再發展。而被困於中等收入水準的國家基本上有幾點明顯的特徵:投資比例低、製造業成長緩慢、產業不夠多元等,巴西可謂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其實巴西也有採取措施來試圖突破經濟瓶頸,但由於政局動蕩和經濟政策的方向出錯,讓巴西的經濟多年來持續低迷 ——例如,巴西政府主張將政府支出和外國投資流向波動性較大的證券投資,例如股票和債券,這不僅使投資巴西的經濟回報增加不少風險,更讓政府投資無法完全有效轉化成實體收益。
此外,巴西政府還實施嚴厲的緊縮措施,在增加稅收的同時還削減政府支出。在這一背景下,不單整體的公共支出凍結在2016年的水平,高稅更抑制當地企業的投資意欲,最終導致巴西至今尚未能走出困局。
不過,仍有成功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的案例——就是亞洲四小龍(台灣、南韓、新加坡和香港)。雖然四小龍缺乏礦產資源,但其高度的開放程度,讓這四國能輕易地從外國進口所需原料,同時大量投資資本的湧入,為四小龍突破中等收入瓶頸打下基礎。值得一提的是,亞洲四小龍的成功除了有充足的原料和外資,其國內自強不息的企業家精神亦功不可沒。例如如今台積電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地位,當中也有六、七十年代台灣企業家辛勞付出的貢獻。
▌印尼已有突破中等收入瓶頸的苗頭
有前例可供參考,印尼想擺脱中等收入陷阱並非無頭緒,成功模板有亞洲四小龍,而失敗之鑒有巴西等開發中國家,因此印尼政府的擺脱中等收入陷阱之策,多少能看到亞洲四小龍的「影子」, 也吸收先前巴西失敗的教訓。佐科威的自2019年實施的新經濟政策採取三項著力點,可謂對症下藥:
第一,礦產的管控和增加礦產的整體利用率。
佐科威奉行「資源民族主義」,其目的是想讓礦產留在印尼,為其工業加工和升級提供原料。雅加達政府明白與亞洲四小龍相比,其豐富的礦產資源可為印尼得天獨厚的優勢,印尼此舉是要避免該資源外流,以及為本土產業提供充足原料。
但單靠充足的礦產資源不足以擺脱中等收入陷阱,仍需要形成一套以礦產為原點並不斷加工的特色產業,同時該產業必須難以被其他國家取代。因此,雅加達當局還通過降低稅收等企業激勵政策,來吸引本土企業和外商投資產業下游,以促使當地工業高效利用礦產資源,以更高的價值賣出,並促進工人轉型來適應高附加值的工業模式,希望解決產業不夠多元的問題。
第二,積極引入外資。
雅加達相當重視外國投資,借鏡亞洲四小龍的經驗,該四國的崛起離不開吸收外資,因此印尼當局也認為外資可為升級產業鏈提供源源不絕的資本動力,從而克服投資比例低的狀況。
為此,佐科威對經貿投資進行改革,其中之一是大大降低在本地設廠和融資的門檻,令不少外國龍頭企業落腳印尼。而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鎳礦石供應國,加上低碳經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從而讓外國資金更大規模地湧入印尼發展低碳、清潔能源。
目前中國是印尼低碳產業的最大投資者(如中國青山集團已投入數十億美元於印尼當地建造大型工業園區,並利用其國內設施加工礦石從而更快得到電池成品),但隨著韓國和日本的汽車和電池公司紛紛在印尼設廠、或擴大工業生產來追趕中國競爭對手,可預期外國投資浪潮將會一浪接一浪。同時在此過程中,印尼可以吸納來自外國的新技能和工業技術,而從中獲益。
第三,採取擴張性財政策略。
印尼主張擴張性財政政策,採取減稅和擴大預算支出規模。雅加達當局此舉是想一方面透過減稅來吸引本土企業採用進取的投資策略,另一方面,政府增加預算支出投入國內市場,可為印尼經濟營造良好的投資氣氛。而在兩方面的影響下,期望可加快印尼製造業成長速度。
自2014年佐科威上任後,以政府直接支出的形式,向基礎設施投入數百億美元,加上國營和民營企業也因減稅所獲得的餘裕,於資本市場努力融資,這有助於抵消縮減恐慌引發的資本外逃帶來的緊縮壓力,同時還顯著升級該國落後的基礎設施。
在政策的推動下,印尼的產業不夠多元、投資比例低、製造業增長緩慢等開發中國家經常遭遇的瓶頸得到緩和。
在產業轉型方面,印尼近兩年的工業附加值在逐年增加。自2020年到2022年,印尼的附加值佔GDP比重從38.3%上升至41.4%,說明印尼工業越趨多元化,不再單靠出口原料為主要收入來源。另外,從印尼的商業信心指數和貸款量來看,政府希望塑造來吸引外資、以及鼓勵本土企業發展的良性營商氛圍前景看好。
自以上三項政策實施開始(2019年),印尼商業信心指數經過一年的回暖期後就回復往年水準並大幅成長(數據來自經合組織OECD),可見外界已適應印尼的新模式並充滿信心,而印尼的投資比例逐年增大。而根據OECD提供的數據,新政策落實後印尼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呈周期性上升,這意味著消費者對未來經濟形勢持樂觀態度,相信將推動印尼的整體發展。
總括而言,印尼當局在借鑒亞洲四小龍的成功和吸取巴西失敗例子的基礎上,制定擺脱中等收入陷阱的方針,而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而言,印尼有相當大的可能性脱離欠發達國家的行列。如印尼成功擺脫中等收入陷阱,將來「資源民族主義」可能成為開發中國家奉行的主流思想,同時會讓不少開發中國家(特別是鄰近的東南亞國家)模仿印尼的發展模式,以向上靠攏發達國家行列。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