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281字
智慧醫療產業在AI應援下,正在定義人類更健康的未來。根據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研究,AI輔助診斷的準確率已達87%,在某些專科領域甚至超越了資深醫師的表現,科技進步除讓傳統醫療模式改變,也讓智慧醫療出現全新的面貌。
對此市場趨勢,工研院研發出涵蓋遠距醫療、健康管理、數據安全、免疫治療等多領域的創新技術,提供智慧醫療的全方位解決方案,首度於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 2025)亮相,盼能打造更高效、精準而普及的健康服務體系,幫助民眾大步邁向健康人生。
智慧醫療在AI助攻下市場不斷擴大,工研院期盼為智慧醫療注入更多可能性,開發出多領域的技術解方。首先,在醫院,醫師常常行政作業繁多,蠟燭多頭燒。工研院研發出「MedBobi醫護聲易通」,結合生成式AI、大型語言模型與語音辨識技術,希望以科技有效提升醫護效率,並讓照護精準化。「MedBobi 醫護聲易通」可在診間將醫生與病患間對話直接轉為文字紀錄,並搜尋過去類似症狀的治療方式,預先提供建議,縮短診斷時間;並可協助醫護人員產出初診病歷、護理紀錄及會議紀錄,有效縮短交班時間。過去護理人員交班時需額外加班至少1小時撰寫記錄,現在僅需15分鐘就能完成。
「MedBobi 醫護聲易通」克服傳統語音辨識在醫療場域因中英文夾雜及專業醫療詞彙辨識困難而容易出錯的問題,能精準辨識96種語言轉換,還結合多模態生成式AI技術,只要輸入病歷、影像資料,就可自動生成影像報告,更可透過增強資料庫(RAG)技術,提升大型語言模型對於醫護專業知識的精準度,提供更專業的治療建議參考。
除醫院外,照護機構也面臨人力短缺挑戰,工研院開發出「高隱私AI照護員」結合熱成像與毫米波技術,24小時非接觸式的監測,可觀察病患呼吸、心率、體溫等健康數據,精準識別出臥床者的離床、跌倒與久臥等異常行為。當發生異常時,系統能在1分鐘內即時通報,抓緊黃金救援時間;有關隱私問題,「高隱私AI照護員」使用去識別化的熱成像技術,保障隱私,適合用於養護機構、遠距醫療中心及獨居長者的家庭,目前已投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使用。
在偏鄉醫療上,如何透過通訊傳輸技術、結合輕便型醫材,打造完整的遠距醫療解決方案是關鍵。工研院研發「醫咖go與iMAS智慧醫療資訊平台」技術,「醫咖go」首先整合串接15項輕量化醫材,包括手持式眼底鏡、掌上型超音波儀器、血壓計、12導程心電圖儀等多項輕量化醫療設備,讓醫護能夠「一卡皮箱趴趴走」,深入偏鄉為病患檢查。
「醫咖go」內建無線網路可隨插即用設計,再結合「iMAS智慧醫療資訊平台」可自動記錄,透過行動網路把現場醫療影像與資訊回傳醫院端,還能由系統進行AI分析,為醫療人員預先判斷是否需要專科醫師進一步協助,提供適當治療建議,成為居家照護、遠距診療及健康管理理想選擇。系統已通過國際標準格式(FHIR)聯測,保障敏感醫資安全,目前已技轉36家業者,資訊平台已技轉鴻海集團子公司-群邁通訊,並與泰國最大的電信商True Digital集團及SI業者Turkey Communication Services簽訂合作協議。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