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時期經常「做惡夢」,要注意可能是老年罹患「帕金森氏症 」的前兆?科學家認為,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做夢 時的內容大多曲折離奇、令人愉快,卻鮮少使人恐懼或害怕。《eClinicalMedicine》近期刊載一則研究指出,約有17-78%的帕金森氏症患者於早年更常做惡夢,且次數愈頻繁恐使病程速度加快。
做惡夢是帕金森氏症前兆? 研究曝患病風險增加5倍
英國伯明罕大學分析3,818名老年男性近12年的健康數據。受試者完成一系列的問卷調查,其中368人每週至少做一次惡夢。研究結束後,團隊持續追蹤該族群的健康狀況約7年,團隊發現有91名帕金森氏症患者,做惡夢的頻率似乎比健康正常人更高。
經數據比對後,研究發現,經常做惡夢的長者,相較健康正常人而言,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機率可能增加5倍之多。有17%的帕金森氏症患者每週做惡夢;而帕金森氏症合併「癡呆症」的受試者做惡夢的機率增加至78%。相較之下,常人每週做惡夢的發生率估計約在2-5%之間。
研究作者Abidemi I.
Otaiku博士指出,在診斷出帕金森氏症後不久,有81%的患者認為自己經常做強烈、生動且可怕的夢境,且比症狀發作早了數年、甚至數十年之久,估計可能在壯年或中年時期就已經發生。Otaiku更表示,經常做惡夢的帕金森氏症患者,病程從輕度轉至中重度的可能性,相較其他患者高出5倍。
編輯推薦》注意「帕金森氏症」前期徵兆-噩夢連連,嚇醒汗濕枕套:https://reurl.cc/V06MDQ
長輩罹患帕金森氏症要注意! 癡呆症、憂鬱症 共病風險恐上升
Otaiku表示,近年來學界逐漸發現夢境與神經系統的關聯性。愈來愈多證據表明,在人體處於清醒狀態時調節情緒的大腦區塊,在睡眠時期也會持續地作用。尤其是快速動眼期(REM),惡夢的發生容易導致大腦邊緣區域的活動與血流增加,前額葉的網絡連結減少,可能導致洞察力與認知功能下降。
Otaiku更指出,此次針對帕金森氏症患者的研究顯示,大腦右額葉的結構變化與惡夢頻率增加相關。惡夢頻繁出現,也被證明與認知功能下降、記憶力衰退、嚴重的憂鬱與焦慮密切相關,可能導致患者的精神疾病問題,以及更高的癡呆症風險。
「在情緒或認知功能方面,在基線狀態上,頻繁做惡夢的帕金森氏症患者,與一般患者相比沒有顯著差異。然而,經過5年的隨機訪問,發現那些經常做惡夢的患者,往後罹患癡呆症或輕度認知障礙的可能性幾乎是後者的3倍,並且更加地憂鬱和焦慮。」
Otaiku表示,在診斷為帕金森氏症之前的幾年內,惡夢的頻繁出現可能是額葉執行功能缺陷的徵兆。至於研究結果是否能為臨床診斷所用,甚至有助於帕金森氏症的及早發現?Otaiku認為仍需要更多的實驗人數與更細微的數據做參照,不過實驗結果確實證明對於夢境與神經系統的互相作用,對於治療帕金森氏症患者而言具有一定幫助。
本文轉載自《潮健康》,原文為:常做惡夢是「帕金森氏症」前兆? 研究:患病風險恐暴增5倍
【橘世代課程平台】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過好生命第二階段,量身打造一系列專業課程!
立即了解》請點我
加入橘世代LINE好友,立即掌握橘世代大小事!再即享折扣金50元!
領取折扣》請點我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