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伴侶主動陪伴孩子?讓他知道另一半及孩子需要他

圖/freepik
圖/freepik

●本文摘選自出版之《我不是媽媽,是家庭CEO:與其練成鋼鐵身,不如讓家人成為神隊友》。👉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文/張楊

讓爸爸主動陪伴孩子的訣竅

有些媽媽會希望伴侶像自己一樣深度陪伴孩子,但在部分媽媽眼中,爸爸對孩子的陪伴不符合自身要求,甚至沒什麼時間陪孩子成長,錯過了孩子童年的很多重要時刻。

妳希望爸爸不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留下遺憾,不要錯過孩子的成長,想必已試過很多方法去改變爸爸,但這些方法不一定奏效。這是因為,沒有誰願意被改變,除非他自己願意改變。

書名:《我不是媽媽,是家庭CEO》
作者:張楊
出版社:幸福文化
出版時間:2024年12月10日

要讓爸爸多陪伴孩子,一定要充分激發爸爸們自願改變的動力。實際上該怎麼做呢?

─ 不做全能媽媽,爸爸也需要「被需要」 ─

爸爸在陪伴孩子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不足,並不代表他是不及格的爸爸,而是他對家庭分工的理解可能和妳有些不同。爸爸對待家庭分工的態度會決定他投入育兒的時間和精力。

有的爸爸覺得育兒主要是媽媽的責任,自己的責任是賺錢養家。同樣的時間,爸爸覺得自己花在陪伴孩子身上遠遠不及工作時帶來的成就感大,所以更傾向於在工作上付出。

有這種觀念的爸爸大多在童年時期得到的愛偏少,所以一直努力工作,想要在事業上更加成功來證明自己有價值、值得被愛。但他忽略了,自己現在也擔任爸爸的角色,他的孩子需要他的愛、需要更多的陪伴,而不是他的事業成功。

還有一些爸爸覺得自己的理念跟媽媽不一樣,在育兒方面的做法自然不同,彼此都看不慣,為了不影響家庭氛圍、想避免夫妻爭吵,爸爸選擇減少對孩子的陪伴。

抱持這種觀念的爸爸大多不喜歡與他人衝突,尤其是妻子,但又有著自己的堅持,不願意被改變或按照妻子的要求去做。他們忽略的是「想法不一樣不代表有衝突」,不一樣的育兒理念在某種情況下也可能妥協(協調夫妻間不同的育兒觀念,於本章的第二部分會詳述)。

個人主義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所有行為都是在追求有價值與歸屬感,爸爸也不例外。

對男性來說,他們在工作上追求升職加薪,這是追求自我價值;在家庭裡,他們需要「被需要」,這也是追求自我價值。

如果爸爸在家庭裡得不到有價值的感受,就會把更多時間和精力花在工作或其他方面,以追求更多的價值感。相反地,如果爸爸對家庭的付出能獲得價值感,就會願意花更多時間與妻子孩子在一起。換句話說,爸爸只有感到被家人需要,才願意在家庭中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

大部分爸爸參與育兒的方式和媽媽有所不同,他們做事可能比較粗糙豪邁,不像媽媽那麼精細。

之前樂爸一個人帶樂樂出門時,經常會忘記帶水杯、手帕和換洗衣服,但即使如此,樂樂還是玩得很開心。我心裡明白,選擇先接納他這一點,等到他和孩子玩得高興了,下一次再溫和地提醒他,他自然就記得了。

讓爸爸產生「被需要的感覺」,前提是讓他感到自己被充分尊重、充分接納的。如果媽媽經常批評和否定爸爸,或者經常在孩子面前說爸爸做得不好,那麼爸爸的內心只會覺得「被嫌棄」,很難產生「被需要」的感覺。反之,如果爸爸這樣對待媽媽,那麼媽媽也會因為沒感受到自己有價值而容易情緒失控。

另外,孩子對爸爸的崇拜,也是爸爸能在育兒過程投入更多精力的重要動力之一。

樂樂小時候很喜歡問問題,我經常會鼓勵樂樂等到爸爸下班後,把問題拋給爸爸,我告訴樂樂:「這個問題媽媽不懂,但是爸爸一定會。」樂爸會很詳細地講解:「人為什麼會流汗、為什麼我們感覺不到地球轉動」等問題,樂樂聽完之後就會一臉崇拜地說:「爸爸,你好厲害。」

我確實對科技、天文、地理、歷史等領域不感興趣也不擅長,而樂爸在這些方面的知識比我懂得多,讓樂樂去問爸爸這些問題合情合理。自然而然地,樂樂就會要求爸爸陪他玩機器人和玩具無人機、教他寫程式…等,樂爸當然充滿興趣且動力十足。

在許多家庭中,爸爸本身並不排斥甚至很願意多花些時間和精力陪孩子,但是從中總感受不到「被需要」而產生挫敗感,所以乾脆把更多關於孩子養育的事情交由媽媽負責,以減少自己的負面情緒。

這樣的家庭,大多有一個過於苛責和強勢的媽媽,爸爸想用自己的方式陪伴孩子,卻得不到足夠的尊重和允許,而他又不願意按照媽媽的意願去調整自己的方式。為了避免衝突和對抗,爸爸放棄了自己的做法,同時也放棄了陪伴孩子的責任。

我說「苛責」和「強勢」,絲毫沒有否定媽媽們的意思,心中更多的感覺是心疼她們。因為沒有任何人願意獨自承擔家裡的大小事,除非這個人發現自己沒有依靠或無法依靠他人。

我想告訴媽媽們的是,其實妳能依靠另一半,只要放棄成為「全能媽媽」的想法,把對自己的要求放低一點,嘗試給爸爸一些機會來幫自己,哪怕對方暫時達不到妳的期待,也可以先從「授權」開始,先言語鼓勵他,再慢慢幫助對方提升能力。

樂爸以前經常對我說:「我感覺怎麼做都達不到妳的要求,乾脆妳來吧。」但是現在我經常對樂爸說:「我不是全能的,我需要你的支援,你不需要按照我的要求陪伴樂樂,盡你所能就行。」

現在開始,不妨放下自己嚴苛的要求,不做「全能媽媽」,給爸爸一些「被需要」的機會吧。

●本文摘選自出版之《我不是媽媽,是家庭CEO:與其練成鋼鐵身,不如讓家人成為神隊友》。👉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幸福文化 父親 育兒生活 親子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軟體開發者得精通英語嗎?想跳槽知名企業,IT也要學英文

如何讓伴侶主動陪伴孩子?讓他知道另一半及孩子需要他

琅讀金句/伴侶能為你帶來情緒價值嗎?經營婚姻如同修行

我們必須找回與動物的親密聯繫,才能找回真實生命的喜悅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