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一種高度傳染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症狀包括高燒、頭痛、肌肉痠痛、喉嚨痛、咳嗽等,病程可長達1至2週。流感病毒可能會引起細菌性肺炎、心肌炎、腦膜炎等造成流感重症,也會合併呼吸衰竭、敗血症、全身性細菌感染的情況,尤其今年流行的H1N1病毒株死亡率更是比一般流感高出4倍,讓醫界拉響警報。
彰基急診重症醫學部主任李宗翰醫師指出,今年春節因長假聚餐、人潮擁擠,加上氣溫偏低,導致病毒快速擴散。彰基急診病人數量比往年多出3到5成,尖峰時期甚至每2分鐘就有一個病人掛號,其中流行性感冒及急性腸胃炎的病人也比平常多出3到5倍數量。
台中慈濟醫院呼吸治療科主任陳立修則觀察,呼吸道傳染病門診就診人數明顯上升,推估感染者開工上班後經過2、3天潛伏期,流感症狀就一一浮現。呼籲若察覺自己感冒,應立刻配戴口罩防護呼吸道,別猜測自己是感冒還是流感,只要持續發燒38度以上、伴隨呼吸困難、噁心想吐,或全身性肌肉痠痛,就要趕緊就醫。
中醫師樓中亮過去曾提及,感冒、流感與新冠肺炎的除染途徑不盡相同,感冒通常是因為著涼、淋雨、過度疲勞或免疫力下降等原因造成,像天氣驟熱驟冷、鋒面帶來雨勢,一不小心就可能感冒。流感則通常發生在季節交替時,病毒透過飛沫傳染,所以往往是一群人同時感染。
而這波流行,主要來自年節聚餐、外出走春人潮聚集所造成。流感主要藉由飛沫傳染,經由咳嗽、打噴嚏等途徑將病毒傳給鄰近的人,尤其是在密閉空間中經由空氣傳播。病毒可在寒冷低溼度的環境中存活數小時,也會經由接觸到被汙染的物品桌面傳染。
因此,醫師看診時會根據流行病史、接觸史、群聚史及症狀,在評估後建議民眾使用流感病毒的專用藥物。民眾應該遵照醫師指示用藥,在發病初期服用,可減輕症狀及縮短病程並降低重症率。當自覺有發燒、咳嗽時應戴上口罩並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合,減少病毒傳播的機會。
感染流感後應儘早就醫,並遵醫囑服用抗病毒藥物,可有效縮短病程、降低重症風險。65歲以上高齡長輩若有慢性疾病、免疫疾病和高風險族群也要特別小心,趕緊接種流感疫苗,也可以考慮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提升保護力,降低轉變成重症機率。
值得注意的是,這波流感的次高峰期預估將落在2、3、4月,另外國人赴日旅遊人數眾多,雖然目前日本A流疫情高峰已過,但專家據往年經驗指出,下坡疫情恐由B型流感接棒,有旅遊計畫的人仍須注意。
先前臉書「醫心葳你Wei醫師~林智葳醫師」就指出,若拿B型流感跟A流相比,可以發現B流「肌肉酸痛」感覺更為明顯,也較常有「腸胃症狀」,且以腹瀉為大宗,提醒評估病情時,除了病毒性腸胃炎有發燒、拉肚子症狀之外,也要將B流納入考量。
B流較不容易引發呼吸道重症(肺炎),但有可能併發更兇猛的心肌炎併發症,而且大人小孩都可能出現,所以若發生胸痛、胸悶、呼吸困難、持續嘔吐等症狀,一定要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