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退化

顯示第 213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看著丈夫卻認為是假貨」!揭開失智者「替身症候群」真相:不是不認得,是情感連結出了問題

tCol 2024-11-12

恩蔵絢子

「看著丈夫卻認為是假貨」!揭開失智者「替身症候群」真相:不是不認得,是情感連結出了問題

認知的能力會因為得到阿茲海默症而衰退。再者,患者本人與家人,都會因為保護不了個人領域,而覺得自己的主體性與自由被剝奪了。這不只是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問題,也是「期待患者能夠恢復到以前」的家人的問題。

閱讀更多

失智媽「忘關瓦斯、拿菜刀砍門鎖」…女星曝8年照護煎熬:送機構也很好,別讓他們覺得「被遺棄」

tCol 2024-11-05

郭美懿

失智媽「忘關瓦斯、拿菜刀砍門鎖」…女星曝8年照護煎熬:送機構也很好,別讓他們覺得「被遺棄」

據衛福部最新流行病學統計,65歲以上國人失智症盛行率已達7.99%,而且年齡越大,罹患失智症的比例也相對增加。女星梁佑南日前以失智者家屬身份,分享母親失智8年以來的心路歷程,呼籲大眾多關注家中長者的細微變化,延緩認知功能 退化 。她也鼓勵所有失智症的家屬,「能夠在身邊照顧那是最好,如果沒有辦法,送到機構也是一個很好的決定。」

閱讀更多

牙齒決定我們會不會得「失智症」?日本研究證實:注意2件事,當心失智風險飆最高3倍

tCol 2024-11-01

卓良珍

牙齒決定我們會不會得「失智症」?日本研究證實:注意2件事,當心失智風險飆最高3倍

目前臺灣對失智症的診療,以「神經內科」或「精神科」門診為主。由於失智症是一種症候群而非單一疾病,為了找出原因,醫師通常會探究以下問題:

閱讀更多

想成為父母,不一定要自己生!他們夫妻都學霸,歷時兩年收養女兒:全家沒血緣關係,但我們彼此相愛

tCol 2024-10-29

李若雯

想成為父母,不一定要自己生!他們夫妻都學霸,歷時兩年收養女兒:全家沒血緣關係,但我們彼此相愛

從小到大,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副教授沈伯洋一直都是菁英遊戲的勝出者,但終其一生,他的夢想都是能搗毀這場遊戲。於是,他完成了斲斷階級複製的直接實踐:收養一個女兒。

閱讀更多

別讓子女陷入「救與不救」的道德綁架!安寧緩和簽署破百萬人次「這年齡層」最多:不留遺憾道別

tCol 2024-10-14

郭美懿

別讓子女陷入「救與不救」的道德綁架!安寧緩和簽署破百萬人次「這年齡層」最多:不留遺憾道別

別讓家人陷入「救與不救」的煩惱與道德綁架!《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於2000年通過,據衛福部統計,截至今(2024)年9月為止,我國預立安寧緩和意願累計人數已超過100萬人次。分析今年簽署的6萬5151人次,最大宗落在60~69歲、達16427人;其次為70~79歲(13070人)與50~59歲(12230人)。觀察也發現,過往簽署安寧意願者多為40歲以上年齡族群,但今年4月起開放健保卡線上簽署之後,20~29歲年輕族群表達安寧意願則出現上升趨勢,顯示大眾對「善終」更有概念。

閱讀更多

打個噴嚏就「漏尿」!更年期女性逾8%有「尿失禁」困擾…5招揮別尷尬:不滴不漏好自在

tCol 2024-10-14

郭美懿

打個噴嚏就「漏尿」!更年期女性逾8%有「尿失禁」困擾…5招揮別尷尬:不滴不漏好自在

「我生產完很多年了,運動、跑步、爬山時漏尿狀況越來越嚴重,要是遇上感冒咳嗽更是漏得厲害,請問該怎麼辦?」許多女性進入更年期之後,常出現「漏尿」的問題,據國民健康署2021年調查,40至59歲的已停經女性中,有8.3%在咳嗽、大笑、打噴嚏或腹部用力時出現漏尿,間接影響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睡著不等於睡得好!醫:改善血液循環助緩解焦慮失眠

tCol 2024-10-09

NOW健康

睡著不等於睡得好!醫:改善血液循環助緩解焦慮失眠

焦慮、失眠是現代人常見文明病,失眠原因包括內在與外在因素,焦慮與失眠常會互相影響,很多人以為睡的時間夠多就是睡好。醫師表示,睡醒後仍感覺不舒爽、疲累,就是1種失眠表現;另外,年長者大腦或身體 退化 、有慢性疾病、血液循環差,也都與焦慮、失眠有正相關。

閱讀更多

不是做惡夢!50後睡夢中亂踢亂叫,恐罹「巴金森氏症」…要掛哪一科?藥物可改善嗎?

tCol 2024-09-25

楊雅馨

不是做惡夢!50後睡夢中亂踢亂叫,恐罹「巴金森氏症」…要掛哪一科?藥物可改善嗎?

巴金森氏症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發生頻率第二高的神經 退化 性疾病,目前沒有根治方法,但可以透過藥物減緩症狀,並經由規律的「特定運動」改善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熟齡後停止「一腦多用」!走路別講電話、思考時別下樓梯…聚焦當下每一刻,讓大腦放輕鬆

tCol 2024-09-23

莊宜芳醫師

熟齡後停止「一腦多用」!走路別講電話、思考時別下樓梯…聚焦當下每一刻,讓大腦放輕鬆

記性不好有時不是記憶力問題,而是最初的注意力不足。注意力或信息處理速度在20至30歲達到頂峰,此後隨著年齡增長幾乎呈直線下降。隨著年齡增長,更加容易分心,注意力持續的時間也相對縮短。因此,進入老年後,若仍堅持多工處理的習慣,實際上是非常危險的。

閱讀更多

人到某個年紀「老得快」?醫曝3時間點經歷「斷崖式衰老」:日常6改變延緩大腦與身體老化

tCol 2024-09-22

郭美懿整理

人到某個年紀「老得快」?醫曝3時間點經歷「斷崖式衰老」:日常6改變延緩大腦與身體老化

現代醫學進步,加上保養得宜,許多人即使有了年紀也能保持凍齡,但研究指出,人體到了某個年紀後,會突然出現「斷崖式衰老」,時間點分別為34歲、60歲與78歲。對此,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提醒,大家應該趁年輕時為斷崖式衰老做準備,在生活上做出6個改變,來延緩大腦與身體老化。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