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光里 (臺南市)
漁光島 | |
---|---|
自然地理 | |
所处海域 | 東亞 |
坐标 | 22°58′52″N 120°09′20″E / 22.981099°N 120.155472°E |
周围水域 | 臺灣海峽 |
管轄 | |
中華民國(臺灣) | |
直轄市 | 臺南市 |
區 | 安平區 |
里 | 漁光里 |
漁光里(臺灣話:Hî-kng-lí)是臺灣臺南市安平區的一個里,位於安平區西部,人口僅455人,為安平區人口最少且唯一未滿1,000人的里,管轄範圍即為整個漁光島(三鯤鯓)[1]。過去是漁民活動的場所,但到了清朝光緒年間左右才有人定居下來[1]。大部分的居民住在南邊的「新寮仔」,但也有人住在北邊的「管頭」[1]。
過去南北兩端曾先後與陸地相連,但現在均為安平港的港道,故陸上交通仰賴漁光大橋,與對岸的億載里往來。
沿革
[编辑]漁光里一地舊名「三鯤鯓」,是臺江內海七鯤鯓之一[1]。於清代劃為效忠里的一部分,日治初期沿用堡里,為效忠里下鯤鯓社(庄)的一部分,大正九年(1920年)行政區劃調整後,效忠里下鯤鯓庄改為永寧庄下鯤鯓大字[1]。後來在昭和十一年(1936年)10月1日,下鯤鯓大字從永寧庄分出,併入臺南市[2]。
二次大戰後,三鯤鯓一帶仍與四鯤鯓相連,劃為南區鯤明里,民國四十三年(1954年)設漁光里[1]。後來因民國六十七年(1978年)南邊開挖安平港新港道,使得三鯤鯓與四鯤鯓分開,獨立於南區各里之外,遂於次年(1979年)改隸安平區[1]。北邊的舊港道則陸化且修築馬路,與安平相連。
民國98年(2009年)漁光大橋完工通車,次年(2010年)舊港道重新打通[3]。北側港道主要進出漁港,南側港道主要進出商港[3]。
民國109年(2020年),中華民國國慶煙火在台南,施放地點就在該島。
聚落
[编辑]三鯤鯓過去是安平一帶漁民冬季捕魚避風、臨時棲息之所,他們大多是在東側搭寮暫住[1]。直到清光緒年間,才有從白砂崙來的李姓、下茄定薛姓、灣裡廟後厝林姓、大甲邱姓、蚵寮洪姓的漁民到此定居[1]。他們來此居住時,先在今天漁光里南端一帶搭建草寮,將當地取名作「新寮仔」[註 1][1]。不過也有一部分的人到北邊居住,因為該處相對於「新寮仔」來說在「上面」,所以稱為「管頭」(意指「上頭」)[1]。雖然已於1979年改隸安平區,但當地居民臺灣閩南語口音仍與市區一致,與安平偏泉腔不同。
相片集
[编辑]-
漁光島周邊
-
台南安平區漁光島沙灘附近的消坡堤
-
漁光島沙灘
-
傍晚的漁光島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