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50字
智慧醫療是國際趨勢,台大醫院外科部發展手術模擬平台(NTU Opverse),病歷資訊管理室則有人工智慧(AI)疾病編碼系統(iCoder),該院已於2020年導入2台輝達(Nvidia)超級電腦DGXA100負責運算,因處理項目增加,算力已不足,今正式啟用2台花費2600萬元購置的Nvidia DGX H200超級電腦。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AI是智慧醫療發展重點,台灣有AI發展4大要素,人才方面有最好的醫師、工程師,數據資料方面有累積二、三十年的醫院數位化醫療數據,包括電子病歷與影像等,法規方面也已完備,最後一塊拼圖「算力」則要靠超級電腦設備。而AI發展三部曲中,必須從資料、建模到落地應用,才能完備。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說,外科部手術模擬平台,類似飛行員訓練過程中使用的模擬系統,與飛行中的導航系統結合,可幫助訓練年輕醫師,在術前模擬手術過程,在手術過程中更精準找到腫瘤位置予以切除,且若方向偏誤,可以零時差修正,讓病人更安心接受治療,這是AI醫療落地應用的方式,不過,目前健保給付申請困難,經台北市衛生局核可3D模擬手術為自費項目,每人收費約3萬2千元。
台大醫院病歷資訊管理室主任莊秋華說,醫學中心收治的病人,疾病狀況通常較為複雜,要從醫師紀錄的病歷資訊,找出疾病編碼登記,仰賴專業的疾病分類師,有時一個疾病編碼就要花上半小時至一小時,他們還必須不斷閱讀國際期刊,了解最新醫療趨勢,而透過iCoder編碼系統,只要在一、二秒之間就可完成,且準確率超過86%。
吳明賢表示,疾病編碼不僅是申請健保給付的關鍵,也是教學、研究重要基礎,若疾病分類、編碼錯誤或不夠準確,恐讓研究結果發生錯誤,尤其AI、大數據相關技術與研究發展,最怕資料錯誤,分析後導出錯誤結果。自己在健康台灣會議上,提到台大醫院的iCoder系統,包括台北榮總在內,許多醫院都相當羨慕,並爭取導入。
台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主任陳信希說,院方過去購入超級電腦DGXA100,並在模型訓練、臨床應用等不同場景使用,算力已經用到極限,導致專案必須排程進行,加入2台DGX H200超級電腦,有望提高算力,例如過去訓練AI疾病編碼模型,30萬病例要花上5天,現在使用新型超級電腦,只要1天就可完成,預期可加速院內各項智慧醫療研究速度。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