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難悲劇 川普政府多做事少口水
29日晚,首都華府上空發生一起美國航空客機與陸軍黑鷹直升機相撞事件,兩機共67人全部罹難,為近20年來美國的最慘烈國內空難。我們要向在空難中遇難者及其家屬親友,致最沉重的哀悼;在冰冷夜河中喪失珍貴生命,尤其兩位遇難的傑出華人二代家人親屬,在農曆大年初一接到噩耗,身為華人,感同身受。
事故發生後,救難人員隨即徹夜動員搜尋與救援,但令人遺憾的是,川普總統不久親上白宮記者會,竟然在拿不出任何證據下,無端將空難原因,直接歸咎於民主黨政府過去多年的多元、平等與包容(DEI)政策。多位記者追問川普有何憑據?他直接說「這是常識」。國家出現重大災難,作為國家元首不能適時撫慰民心,卻急於將災難當成黨同伐異的政治武器,其心可誅,其行可鄙。
災難發生後,大致朝人為疏失方向追查;客機上俗稱「黑盒子」的飛行紀錄器,已自波多馬克河中尋獲,真相可望大白,給罹難者及家屬交代。但新舊政府交接,聯邦各級監管機構是否「螺絲鬆脫」?剛執政兩星期的川普政府,如何向擔心飛安的國民提出說明與解方,而非無端嫁禍,是挑戰,也是責任。
近期而言,應就華府雷根國家機場塔台與兩架客機與軍事直升機的通話紀錄,以及黑盒子等相關資料,仔細判讀。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這起2009年以來首樁重大國內空難前,多年來各界都已警告,空中交通管制員短缺、旅行需求飆升、機場險情發生率激增,並且抱怨國會職能失調。雷根機場鄰近五角大廈,民用與軍用航空管控,原本就十分繁瑣複雜,但在首都機場發生如此嚴重空難,更是匪夷所思,必須直接問責聯邦政府運輸部長與聯邦民航局長,國會眾院商業委員會更是難逃多年監督失職責任。
回顧事發當時,空難時間為晚上8時45分。雷根機場塔台空管員到當晚9時半前,應有兩位值勤,但當時僅有一人。這名值班空管員使用不同的通訊方式,同時指引美航客機與軍事直升機,美航客機按規定降到700呎下進場,軍事直升機依規定不得高於200呎,但當時直升機超高至少100呎,紐時報導指「情況異常」。
而當唯一空管員最後關頭緊急呼叫軍機,是否目測到前方有客機時,直升機回答稱「確認」,但當時僅有十秒左右反應時間。事發當晚值班主管「酌情提早合併人手」,兩人當一人用;如果有兩空管員依規值班,是否可避免空難發生,會是主要調查關鍵之一。
運輸部與民航局及聯邦安全運輸委員會,預計30天內完成初步調查報告,軍方也成立專案調查小組;迄今軍方釋出訊息有限,包括直升機訓練方式時間性質等,軍方應該要合作調查,否則謎團越來越多。
長期而言,還應藉此空難釐清各聯邦機構的深層問題。在空難發生前一天,就有類似情況發生,一架要降落的航機向塔台警告,有直升機在降落飛行航路上,被迫放棄降落,但這起事件未被檢討。塔台航管員工會已經提醒民航局運輸部與國會多年,嚴重缺乏人手,原本編制雷根機場有至少30名空管員,目前只有19人。
這場空難正好給川普與共和黨借題發揮機會,川普將責任歸咎於前任民主黨政府與運輸部長。但是這種出於政治報復動機的指責毫無益處,徒增人厭。多年來聯邦空管員工會不停要人要錢,減少工時,改善新科技,但兩黨無人認真理會。
雷根國家機場是全美最繁忙的重要機場之一,且是國家門戶,這座機場也是國會兩院參眾議員,往返選區與首都,使用最頻繁的機場。依過去慣例,聯邦調查這次空難原因與改善措施,至少要一年以上時間,國會還要舉行撥款聽證,川普政府不能浪費時間,要省下政治口水,趕快動手鎖緊聯邦機構的螺絲。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