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528字
後疫情時代,金融紛爭反增。據金融評議中心統計,今年前三季金融評議案件達4,200件,年增36%,估全年將破5,000件的史上新高,評議中心董事長杜怡靜昨(11)日說,即便評議案件達顛峰,但仍維持八成高結案率,已無疫情期間塞車情況。
據統計,在扣除防疫險後的一般金融評議案件,2022年是3,372件、2023年拉高到4,349件,年增29%,今年全年估破5,000件寫新高,在2022年疫情前,年均遠低於3,000件來看,顯示疫情後,評議案件反往上揚。
為何防疫保單爭議遠離,評議件數卻飆高?評議中心總經理羅俊瑋認為有三大原因,一、民眾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高漲,二、評議中心成立了近13年,已讓外界知悉有爭取權益管道,三、評議結果多以保障民眾權益為主,增加民眾信賴度。
評議案件增加,加重了評議中心的結案壓力。依規定,金融爭議進入評議後,需在三個月內結案,最多延長一次二個月,等於所有評議案件都得在最晚五個月內作出決議。
依金融消費者保護法規定,對金融消費爭議案件強制賠付門檻,一般投資型商品是120萬元,非投資型商品則是12萬元。
知情人士坦言,有些民眾會「拆件」申訴,如三張投資型保單、共300萬元,就拆分三張、每張以100萬元來申請評議,等於每張都在賠付門檻內。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