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3 科別.心臟血管
搜尋
主動脈剝離
共找到
187
筆 文章
-
-
2020-04-16 科別.心臟血管
胸痛攸關生死! 心內科醫師:這種痛法最致命
有一種胸痛,是突然來襲,如瞬間撕裂傷般劇烈疼痛,且患者會從前胸瞬間痛到後背,不少時候一發生,根本來不及反應時就往生了,可說是心血管疾病最可怕的急症。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吳彥雯表示,在運動時、突然情緒爆發壓力來臨時,或者天氣急遽變化時,若患者冠狀動脈血管就狹窄或阻塞,在這些狀況下,氧氣可能就無法順利供應到心臟以及身體其他器官,因此出現感覺吸不到空氣、氣促、胸痛或胸口的緊縮感、噁心、冒冷汗等,就是一般所稱的「心絞痛」。所謂的穩定性心絞痛,指的是每當運動到某個耐受點後就會覺得不舒服,但血管狹窄達50%時,運動時不見得會出現症狀,不過隨著血管阻塞愈來愈嚴重,患者可能會發現原本爬到5樓才會感覺胸悶、胸痛不舒服,過了一段時間,只爬到3、4樓就開始不舒服了,這就代表冠狀動脈狹窄日趨嚴重。許多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患者、肥胖者,或是有家族病史者,剛開始可能沒什麼症狀,或是只在很激烈運動時出現輕微胸口不適時,常不以為意,等到症狀日趨嚴重,血管狹窄超過70%以上,可能就需要做心導管,甚至放支架了。 此外,急性心肌梗塞則指的是冠狀動脈血管突然之間完全阻塞,血液完全無法運送供應心肌氧氣,這時候若沒有及時就醫、盡速用藥物或支架打通血管,根本來不及救命。 很多人搞不清楚心絞痛到底是什麼?一般而言,胸悶的感覺就像是一顆大石頭壓在胸口,不是針在扎的那種「痛」;患者常常無法精準定位究竟是「哪裡痛」。吳彥雯說,有時候除了胸口部位,因為神經分布的關係,還可能會出現牽引痛,讓患者覺得好像還伴隨有肩膀痛、下巴痛、甚至連牙齒都會痛;其實經過醫師仔細檢查才發現,這些沒來由的各式疼痛,其實都是心臟缺氧引起的。 還有一種胸痛,是突然來襲,如瞬間撕裂傷般劇烈疼痛,且患者會從前胸瞬間痛到後背;曾有患者形容,彷彿斧頭劈在身上一樣,這恐怕須懷疑是主動脈剝離。主動脈剝離是非常危險的,不少時候一發生,根本來不及反應時就往生了,可說是心血管疾病最可怕的急症;當天氣突然變冷、血管劇烈收縮時,特別容易發作,高血壓患者要特別小心。 若要強身護心,其實無需進行過度劇烈的運動。吳彥雯提醒,有很多運動員長期、大量的過度運動,看似身體很強健,但其實長期下來,對心臟未必是件好事,適量就好了;最重要的還是平時飲食要清淡,避免重油、重鹹,同時要拒絕三高與過胖,且盡快戒掉抽菸的壞習慣,才能遠離可怕的心血管疾病。延伸閱讀: 高血壓都是吃出來的! 5飲食地雷少碰為妙 全身不只腦部會中風! 身體4部位血管不通也會默默要命 
-
2020-03-22 養生.抗老養生
治療數萬顆心臟的體會!名醫魏崢的養生法:慢慢地吃,心安理得地活
形容一個人勇敢,會說心臟特別大顆,實際上,「心」既可強勁地跳動,也可能比想像中脆弱。看過無數心臟,手術超過萬例的魏崢,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換心」移植權威,看過無數由死到生的歷程,他體會生命最珍貴之處:在於「知心」。了解自己此生來到世界的目的,生活才踏實。70歲的他,用「童星」形容自己成名得早,但也深刻體會,生命裡最大的快樂,並非名利能夠衡量,而是來自心安理得的「成就感」。心中第一選擇不見得最好 順其自然反而成為換心權威18歲時的魏崢,以為將來的自己,會是一名建築師。大學聯考放榜,中原大學建築系,喜的是心中第一志願,憂的是私校學費哪負擔得起?上天指點他另一條路:軍事聯招,意外考上國防醫學院,在「可以救人又可以賺錢」的念頭下,少年魏崢踏出了家鄉彰化員林,負笈北上求學。理個大光頭,面對軍事系統下的醫學教育,猶如身在魔鬼訓練營,他的祖籍山東,骨子裡一副堅忍的性格,又苦又累的生活,牙一咬就撐過,但成為一名心臟外科醫師,卻是始料未及。他以醫學院第二名畢業,目標是精神科,卻看第一名先占下名額,最後他在三軍總醫院外科受訓;選擇次專科時,按畢業期數,他排在眾多學長之後,同樣只有「選剩的」分,注定他開始鑽研心臟外科。事實證明,他沒有辜負這些沒得選的「選擇」。魏崢在1988年,執行台灣首例長期成功的心臟移植手術,至今累積超過530例,存活最久的「換心人」已達30年;1996年,完成亞洲首例全人工心臟移植,往後研發的「鈦金屬人工血管接環」,挽救無數主動脈剝離患者,成績傲視全球。回頭看這些心臟手術——重新接通的血管,修補的瓣膜,注入了生命之源的腔室,都帶有藝術色彩。最初那個建築師的志向,換一種方式,展現在他的手術刀下。長期處高壓下如何不慌張?把事做到熟練魏崢說話時不急不緩,給人一種安定感,但聽他談起心臟手術如何「分秒必爭」,以減少缺氧和出血時間,也會不由得捏把冷汗。「別的器官不會立即致命,心臟是幾分鐘來算,3分鐘沒循環就完了!」手術時間無法等待,他培養出「快刀手」的能耐,技術更求精細到位,差之毫釐,丟失的就是一條性命。他描述:「角度或長度都很重要,差一點點就會失敗,有點像在做藝術品,不光畫個圖好看而已,還要注意整體狀況,要不然也沒有功能。」過程中,需要絕對的專注與耐力。當手術進行中,是茶不思飯不想,天大的約會都得取消,「我們吃飯睡覺哪比得上他的命?」以前動輒一站10幾個鐘頭,蹲馬步似地磨練,換來絕對扎實的手藝,「把任何事做到熟練後,就可以比較輕鬆,現在成功率平均99%。」只是,若遇到那1%的失敗呢?他也見過這樣的場景,上午還能聊天的患者,下午開完刀後,沒了命,剩下一具沉默的軀體。他坦言,「會有不甘心,但不能一直自責,每次都要盡全力。」他這麼看待自己的角色,「當上天給你這麼重要的使命,有點類似判人的生死,一定要很慎重,不能馬馬虎虎。」近來一次手術現場演示(Live Demo),同時有千名醫師在線上觀摩,患者需進行主動脈弓置換術,加上瓣膜根部手術,等於難度加倍,風險係數又大,不怕在眾目睽睽下失敗嗎?他把面子看得很淡,「就是要選困難的案例才有意義,萬一開不成,別人也可以學到經驗,但失敗機率不高,因為我們常常做這樣的手術,不怕。」最後,又締造一次成功的紀錄。長期處在高壓環境下,他天性沉著,臨事不慌,或許得益自父親魏蓬林的身教。他形容,父親官拜少將,年輕時四處征戰,「都已經聽到敵人的槍聲,正在吃稀飯,太燙還能吹哩,都調配好了就不用怕。」許多患者進到診間看到他,常有感:「醫生比想像中還年輕」,他輕鬆以對:「我就說我是『童星』,運氣好,早早成名。」今年70歲的魏崢,在滿檔的門診、開會行程外,現在一個月平均還有十多台刀,困難的案例仍舊親身示範。面對年紀,他坦率地說要有自知之明,「醫生如果硬撐會害人的」,既然都有退位的一天,就把握還能發揮的時候,也包括傳承經驗。「技術傳承是沒有半點私心,資深就是要把資淺教會,年老前要訓練一些人,值得信賴,技術必須能超越我,已花10、20年。」他懷抱期許。他常建議長輩周圍的人,也要跟著「服老」。看過許多80多歲的老人,被家屬逼著運動,以為對身體好,因此痛苦得不得了,「能維持現狀就不錯了,何必強求變更好?」反觀96歲的母親,總是心情開朗,也不做身體檢查,這帶給魏崢不少啟發,「如果一發現毛病,就過於緊張,愈處理愈糟糕的例子也很多,不如珍惜當下。」「活多久就是命嘛!」他的養生方法採「聽天由命」型,不額外吃營養補給品,倒是常勸人吃飯時放慢速度,「血糖上升慢,比較不會胖。」發現自己也因此瘦了不少。每一個決策 都是道德的選擇能者總是多勞,振興醫院初期沒沒無聞,他在1994年擔任院長,擴大各科規模,大幅提升門診人數。去年,他從帶領200多人的心臟醫學中心主任,再「回鍋」接任院長,要管理2,700多人,靠的就是重視團隊精神。他深信「團結」的力量,重提第一例「換心」的經驗,當時其他醫院有更好的物力設備,卻連4例失敗,如同「不可能的任務」般,到他手中的第5例,卻前所未見地成功。「軍方出身講求團隊紀律。」他強調,醫師比的不是聰明才智,也要能夠和免疫、檢驗、照護、體外循環等人配合,手術成功非一人之力,是200雙手和死神拔河的結果。他形容,主刀醫師如同指揮家,演奏成功,樂隊的每一份子同感驕傲,每個人平起平坐,只是分工不同,「在台灣,很多單位喜歡用階級來做事,我就說可以越級報告。」每天眾多的決策等著他,從病人的治療方向,手術各種應變,到管理一家醫院,如何做出最好的判斷?魏崢強調,在專業能力之外,醫師的養成,其實更像一關關「道德」的選擇題。他舉例,「比如說幫人裝個支架,就想到自己有什麼好處,是不是可以多賺點錢,這些私心念頭都必須屏除。」他常「換位」成病人的角度,或假設對方是自己的家人,道德是永遠的防線。名與利都帶不走 找到自己的成就感最重要魏崢的同學們,大半已經退休,多的是到處遊山玩水,會嚮往這樣的生活嗎?「同學也羨慕我還可以做事,有時會想,是他們快樂還是我快樂?」他說,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很心安理得。他曾看過許多從鬼門關走過的病人,會振振有詞地說:以後要看開,要捨得,要放慢腳步。但轉個身之後,很快就忘了對自己的承諾。他分享自己的體會,快樂不是因為出名,「留名這事情我覺得一點都沒有意義,比如孫中山留了名,照片到處掛,可是人死就死了,他知道別人掛他的照片嗎?」快樂也不是因為賺多少錢,他分析:「比收入的話,當醫生絕對會後悔,所以心態要轉變,你認同自己,把刀開好,把病治好,唯一收穫就是有成就感。」他不愛買名牌,也沒有奢侈的休閒活動,最大的娛樂是點開YouTube聽聽英文老歌,許多人犒賞自己的長途旅行,也不在他的夢想清單上,「每個人幸福的定義不一樣,有些人想去南極玩,但我不想,跑去那裡受罪做什麼?」救治無數病患,魏崢曾開玩笑:「醫學常違背上帝的意旨,把該到天堂的人又留下來。」又說:「我擔心,醫師到了天堂的時候,上帝會跟我們算總帳。」儘管如此,他還是會做這樣的選擇,帶領著團隊,如同與生俱來的使命般,在有限的人生裡,努力為一個又一個心臟,創造續命的機會。原文:治療數萬顆心臟的體會!名醫魏崢的養生法:慢慢地吃,心安理得地活
-
2020-03-10 科別.心臟血管
劉真生死拔河 醫嘆:4種心疾 求孕得用命來拚
國標舞女王劉真與死神搏鬥近月,病情惡化到出血性腦中風,必須開顱搶救,讓外界納悶:何苦要到鬼門關前走一回?外傳她想再為老公生個孩子,才冒險動手術;只是,有心臟疾患的女性這麼多,她們都能養兒育女,劉真為何要冒死一搏?劉真因主動脈瓣膜狹窄開刀昏迷,拔除葉克膜後,暫以心室輔助器撐住生命機能,等待換心。未料再遇腦中風,須優先動開顱手術取出血塊才能保命,親友、網友都不斷集氣祈禱,希望劉真能克服難關。主動脈瓣膜狹窄 為再生一個冒險?劉真已有個4歲女兒,演藝圈傳出她是為了再生一個,才冒這次險。心臟科醫師推測,劉真有主動脈瓣膜狹窄的毛病,生第一胎時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後來可能有喘的感覺,才積極治療。影響生育最嚴重的心臟疾患,包括重度二尖瓣阻塞、主動脈瓣阻塞、肺動脈高壓、嚴重心衰竭等重度患者,懷孕會危及母子性命。輕中度患者可由婦產科及心臟科醫師合作調整用藥,仍可一圓生子夢。至於年輕患者,應及早決定是否生育,才能規畫適當治療方式,減少懷孕風險。「患者想求子 要用命來拚!」「這種患者想求子,就是要用命來拚!」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部主任詹德富表示,包括主動脈狹窄、心室或心房中膈缺損等心臟血管結構性變化的孕婦患者不多,一年頂多1、2人,婦產科團隊須全程嚴陣以待,直到母子均安才能鬆口氣。常見孕婦的心血管疾患是高血壓,其次是心律不整,這些都在可控範圍內。主動脈瓣膜狹窄 懷孕猝死高風險女性生育很辛苦,懷孕期間為供應胎兒營養,心血管功能會有大變化,不但血流量增加40%到50%,心臟做工率也會提高30%到40%,所以孕婦容易疲倦、呼吸急促、頭暈。若主動脈瓣膜狹窄,為讓左心室送出更多血流,原本功能不佳的心臟負荷會過於沉重,日積月累造成心肥大,甚至血壓飆高造成主動脈剝離,有猝死的高風險。心房中膈缺損 懷孕恐肺動脈高壓至於心室或心房中膈缺損,這就像心臟會漏水,血流一直打不出去,造成心臟負荷變大,長期心臟會出現肥大而有心衰竭,甚至造成肺動脈高壓,血流進不到肺部而危及性命。生育風險高 懷孕前要仔細評估詹德富說,有這些心臟疾患的婦女,生育風險高,懷孕前一定要仔細評估,臨床上會建議先做手術修補,否則就別懷孕。高雄市阮綜合醫院心臟外科主任林伯彥也持相同看法,如果不修補,要直接手術換成人工瓣膜,可選耐用15年以上的機械式人工瓣膜,是當今主流,但須長期吃抗凝血劑,避免發生血栓,長期服藥也有胎兒畸形的風險;若用豬心等製作的生物性瓣膜,機能退化是缺點,可能5年內就要再開刀換新。換言之,劉真應該是在面臨置換人工瓣膜與修補手術的抉擇時,選擇了後者,卻在手術中出了其他狀況而昏迷。其實就算裝了人工瓣膜必須吃藥,也能設法避開胎兒畸形的問題。林伯彥收治一名30多歲女性,因故換了機械式瓣膜。最近她懷孕想留下孩子,醫師先減少她的抗凝血藥劑量,目前正密切觀察到36周後,改注射低分子類抗凝血劑,產前即停藥避免出血,生產後再伺機恢復施打防止血栓。劉真昏迷至今的醫療費用,醫界估計恐達上千萬元,若有足夠保險支應,實屬萬幸,否則這趟求子大冒險,代價不小。先天性心臟疾病者 保險業界怕怕其實,一旦出生就被確診先天性心臟疾病者,保險業界都拒絕往來,就是怕未來這筆龐大的醫療理賠。保險經紀業者吳玉山說,新生兒若有瓣膜缺損等問題,就算長大後瓣膜長好了,醫師也願意開證明,基於風險考量,願承保的業者仍少之又少。【你也可以看】劉真等待心臟移植 醫生點出手術成功關鍵
-
2020-03-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鑽石公主號剛落幕,又有至尊公主號!遊輪旅遊還能不能參加?醫師分析3大風險
之前鑽石公主號遊輪因新冠肺炎疫情佔據媒體好長一段時間的版面,統計鑽石公主號乘客人數高達3,700人,半數為日本人,其餘來自台灣、香港、美國、加拿大、英國等56的國家,其中台灣人佔了22位。截至2月26日,鑽石公主號確診累計達705例,令人毛骨悚然。遊輪旅遊隱含的危機像鑽石公主號事件這樣的旅遊方式,一群乘客集中在一個與外界隔離且封閉的遊輪上旅遊,究竟隱含了什麼危機?如果傳染病像這次武漢肺炎一樣在郵輪上突然爆發開來,在船上的旅客究竟該如何自保?種種疑問也讓我們開始關注遊輪的旅遊安全議題。整起鑽石公主號遊輪事件之所以爆發,關鍵導火線發生在其中一個香港80歲男性的旅客上。該旅客先是在今年1月17日搭機到東京,1月19日出現咳嗽症狀,但仍於1月20日在日本橫濱登上鑽石公主號遊輪,乘船期間並未進行自主健康管理,自由自在地在船上使用各種公共設備,舉凡在餐廳用餐、洗三溫暖等等,並於1月25日在香港下船,6天後因發燒就醫,2月1日確診罹患武漢肺炎。遊輪旅遊潛藏的各種危機●首先,旅客食衣住行育樂都在同一艘封閉的船上疾病很容易因為透過接觸、飛沫、空氣等媒介傳染。根據目前的研究顯示,儘管武漢肺炎尚無出現空氣傳染為媒介的證據,遊輪使用的中央空調等設備也將成為其他空氣傳播疾病隱形的殺手,例如:細菌性腦膜炎、水痘、肺結核、麻疹、百日咳等。●其次,供應食物、飲水的餐廳,大眾使用公共澡堂的衛浴、廁所等成為了疾病的溫床倘若患有傳染疾病的旅客在使用自助餐、桌菜的時候未使用公筷母匙、打噴嚏時不慎將飛沫噴灑在菜餚上,其他健康的遊客也可能因此感染。健康的旅客在使用公共澡堂、廁所後,若未徹底洗手就吃東西或是揉眼睛都也可能因而感染特殊傳染性疾病,其中最惡名昭彰的就是可以藉由糞口傳染的A型肝炎、諾羅病毒、腸病毒、以及這次的武漢肺炎。●再者,在出發之前,遊輪公司不可能知道所有患者目前的健康狀況如詳細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以及群聚史,哪位旅客可能成為這艘封閉遊輪的潛在感染源或是發生緊急醫療事件的不定時炸彈。在遊輪上的茫茫人海中,每一位旅客會在哪一個公共場所出現,接觸到其他的旅客也無法清楚掌握。就防疫的角度很難做到傳染源的圍堵。另外,倘若有遊客出現急性心肌梗塞、中風、主動脈剝離等需要急救的醫療事件,病患身處航行在海上的遊輪又將如何及時地獲得適當的醫療處置?參加遊輪旅注意4點最後,如果看完以上種種遊輪旅遊所潛埋的重重風險,我們仍嚮往參加遊輪旅遊應該注意什麼事情,以保障自身的健康安全呢?●在出發前我們須評估目前健康的狀況,包含是否有潛在疾病,也就是在旅途當中可能有不定時炸彈的情形,例如:免疫低下、痙攣疾病、未獲控制精神疾病、不穩定的心血管/腦血管疾病等等。●目前正在使用的藥物是否準備齊全,常規藥物的劑量是否已使用平穩,是否有需要特殊儲藏條件的藥物,例如:胰島素。●近期是否接受重大手術,仍處於高風險的術後狀態。●是否已接種常見疾病的疫苗。如果對旅遊醫學比較不清楚的旅客,建議可以到各大醫院家庭醫學科的旅遊醫學特別門診,進行旅遊前的健康諮詢、疫苗注射的建議以及服務,將各種潛在的健康風險降到最低。報名之前,我們應該仔細了解遊輪公司是否提供緊急醫療服務、遊輪上的公共衛生條件、清潔措施是否齊備。藉由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網站搜尋最近有否有特殊大流行的疾病,並與遊輪公司了解此次旅客的國籍組成以及該國家盛行的傳染病。在遊輪上觀光的同時,我們應儘量避免出入人潮眾多的封閉空間,勤洗手,飲食及接觸口鼻前皆須徹底清潔手部。儘量避免使用大眾澡堂以及公共廁所。各種不同的旅遊形態本身就存在著各種不同面向的風險,我們在開心出遊之前,必須評估過自己可承受的健康風險到什麼程度,是否已經準備好各種應變方案,如此一來我們才能玩得儘量,開開心心地出門,平平安安地回家。
-
2020-03-06 科別.心臟血管
心臟病不只會胸痛!醫師:身體3部位會痛也是警訊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因捧胸蹙眉被現代醫學解讀為疑似有心絞痛症狀;現代也有不少民眾有胸痛的症狀,大多直覺是心臟問題。實際上,若有胸悶痛的感覺,除了心臟本身的疾病外,還有包括胸腔疾病、消化系統問題,細究之下,雖然疼痛的範圍在於胸部,但不同的疾病產生的痛感及確切位置仍有相當程度的不同。首先,如果是像西施一樣有心絞痛問題,其疼痛的感覺是屬於悶痛,位置在於胸骨偏左後方,就像是石頭壓住的悶痛感。國泰健康檢查心臟專科葉勳龍院長指出,醫學上的心絞痛範圍是從上腹部到下巴,如果疼痛部位在下巴或左肩膀也有可能是心臟問題引起輻射狀的疼痛,不可不慎。葉勳龍院長提到,一位70多歲的長者起初是牙槽疼痛去看牙醫,牙醫檢查出有牙周病,牙齒拔光後,還是持續疼痛,後來輾轉來到我的診間就診,檢查後發現有心肌梗塞現象,經心導管治療終於解除牙痛的警報,但也賠上牙齒被拔光的代價。如果胸痛來自於心臟問題,代表是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雖然心絞痛未必會心肌梗塞,但心肌梗塞的必要條件是心絞痛,有些人心肌梗塞來不及搶救而致命。事實上,患者先前都有胸口疼痛的現象,但因持續時間不久,就掉以輕心。另外,主動脈剝離會有撕裂痛的感覺,範圍是前胸與後背同時疼痛,而且痛感是由「點」到「面」,愈來愈大,一旦有這樣的徵兆就很容易判斷是主動脈剝離,同樣有致命危險。其次,來自於胸腔疼痛有八成都是因為胸腔肌肉神經與肋膜引起,胸口如有刺痛之感,因為肌肉神經拉傷,大部分跟姿勢有關,例如一個轉身或躺臥的動作,突然有刺痛感,或者是感冒、肺炎引起肋膜疼痛等症狀,可以排除心臟本身的問題。然而,現代人壓力過大,常會有胸悶的不適感,也是心臟科的常客。不過,經檢查並沒有器官實質病變的問題,研判可能情緒問題、壓力過大或緊張,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產生胸悶的不適感;不過,胸痛原因不一而足,有的甚至會致命,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及家族病史的民眾,有胸痛的症狀時,及時進行心臟相關健康檢查,及早預防,才能安心。延伸閱讀: 猝死前身體有警訊! 必知心臟4求救信號才能救命 呼吸困難、感覺快死掉卻查無病因! 別再以為是心臟病,3特徵跟「恐慌症」有關
-
2020-02-15 科別.心臟血管
心臟不好全身都受累!台大醫圖文解說正確心臟保養
心臟負責推動全身血液循環,每分每秒都持續跳動。然而,日常生活中卻有很多可能傷害心臟的狀況,一定要盡量避免,做好心臟保養,以免心臟持續受傷,導致心臟衰竭。血糖太高,心臟也受害!台大醫院心臟外科許榮彬主任指出,血糖偏高時,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所以容易輕忽,其實血糖過高,全身器官都會受到影響,控制血糖的目的就是為了預防糖尿病相關併發症。過高的血糖會導致「動脈粥狀硬化」,讓動脈逐漸狹窄、阻塞,輸送往器官的血流減少,各器官的功能都會受到影響,例如在腦部可能造成血管阻塞、缺血性中風;在心臟可能造成冠狀動脈阻塞,導致急性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周邊血管阻塞,肢體會缺血,導致肢體疼痛不良於行,由於血液循環差,傷口不容易癒合,部分患者恐怕需要截肢。總而言之,糖尿病的併發症是多面向的,從頭到腳都會出狀況,特別是可能導致心肌病變,讓心臟功能進一步惡化,而演變成心臟衰竭導致死亡,不可不慎。 持續高血壓,心臟難負荷許榮彬醫師表示,高血壓會導致全身血管病變,腎臟、眼睛等器官都會受損,影響相當全面。血壓過高會造成血管受損,甚至破裂。例如急性發作的主動脈剝離,是非常危險的狀況,患者可能感到劇烈撕裂性胸痛,極為難受且死亡率很高。腦部血管破裂的出血性中風,可能造成死亡,也會有神經學後遺症。如果是慢性的高血壓,我們的心臟會因為長期負荷過大而漸漸邁向心臟衰竭。當冠狀動脈狹窄、阻塞,心肌無法獲得充足的氧氣,心絞痛、心肌梗塞的機會愈來愈高,容易演變成心臟衰竭。血脂過高,血管狹窄、阻塞,恐致心臟衰竭高血脂是很常見的狀況,許榮彬醫師解釋道,血脂包含高密度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膽固醇對身體有幫助,而低密度膽固醇會導致動脈硬化,對身體有害。全身各器官都需要血液供應,當血管受損,就會造成器官病變,雖然原因不同,但是造成的結果都類似:腎臟血管阻塞會造成腎臟衰竭,肢體血管阻塞會造成缺血、疼痛,腦部血管阻塞會造成腦中風,心臟的冠狀動脈血管阻塞會造成心肌梗塞、心臟衰竭,一定要多加注意。抽菸傷肺又傷心!許榮彬醫師提醒道,對心血管疾病而言,抽菸是個重要的危險因子,抽菸也會造成血管病變,進而導致器官損傷。不過抽菸除了造成血管損傷之外,還可能致癌。提到抽菸,大家容易聯想到肺癌,其實不只有肺癌,抽菸將導致口腔癌、食道癌、乳癌、膀胱癌、腎臟癌等多種癌症的風險增加,是非常重要的危險因子。即使一天只抽一根菸,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就會明顯上升。吸入二手煙也同樣有害。 戒菸的好處很多,戒菸12小時後,血液中的一氧化碳濃度恢復正常。戒菸兩週後,血液循環及肺功能開始改善,戒菸一年後,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減半。戒菸五年後,口腔癌、食道癌、膀胱癌的風險減半。戒菸十年後,死於肺癌的風險減半。戒菸十五年後,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和不抽菸者相同。許榮彬醫師強調,心臟功能不好的患者務必戒菸,避免刺激心臟。吸菸會讓心跳加速、血壓上升,皆會加重心臟負擔,導致心臟衰竭惡化。酒精會傷害心肌細胞,惡化心臟功能酒精會造成心臟細胞的傷害,許榮彬醫師道,所以有所謂「酒精性心肌病變」,飲酒過量或長期喝酒的病患,心肌細胞可能受損,造成心臟衰竭。雖然大家可能聽過適量飲酒有好處的說法,但是酒精對心肌細胞本身是有害的,所以究竟適量飲酒是否有益處?一天可以喝幾毫升?目前仍沒有定論。美國心臟學會不建議民眾藉由喝任何酒類來獲得好處,尤其是心臟衰竭患者務必戒酒,避免酒精對心臟造成進一步的傷害。留意溫差,避免冷熱交替刺激大許榮彬醫師道,「心臟外科的病患,很多都有心臟衰竭,我都建議病患不要泡密閉式三溫暖,至於露天的空氣流通比較好的地方,沒有說一定不能去,但要注意冷熱之間不能刺激過大。」心臟疾病就是要避免刺激過大,尤其是在冬天天氣很冷,從室內到室外,突然接觸到冷空氣就是心臟病最容易發作的時間。洗熱水澡、泡溫泉也是同樣道理,原本處在溫暖的環境,忽然回到溫度較低的環境,刺激太大容易誘發急性發作。在大熱天進入冷氣房也得注意,要盡量避免溫差太大。心臟衰竭患者的病情很容易變動,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都要多加留意。規律運動,有益心臟功能許榮彬醫師解釋道,心臟衰竭患者還是要維持適度運動,至於適合什麼運動,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太一樣。對心臟病患而言,快走是不錯的運動方法,舉重就不建議。醫院都有復健科門診,能夠在完整評估後,給予運動處方。台大醫院有心臟衰竭小組,小組成員包括內外科醫師、復健科醫師、個管師、營養師等。如果是因為心臟衰竭住院的患者,我們都要照會復健科醫師,出院後也可以轉介到復健科門診做運動諮詢。 除了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等危險因子外,還要跟大家提醒一點,部分心血管疾病與遺傳有關,所以心臟病患的兄弟姊妹、子女,也建議要做檢查,看看有沒有心臟疾病,若有的話,提早就醫及保養,可以避免心臟功能一再惡化,最終導致心臟衰竭。許榮彬醫師回憶道,遇過不少例子,都是父母親動完心臟手術後,兒子陪同回來看門診,經過五、六年後,突然發現兒子沒有陪來,經過詢問才知道兒子在家裡心肌梗塞過世。「我現在都提醒患者,治療告一段落後一定要叫兄弟、姊妹、子女,尤其是兄弟和兒子,去做檢查,因為心血管問題平常可能沒有症狀,唯有做檢查才知道血管有沒有阻塞。」許榮彬醫師道,「我一直想要跟社會推廣的就是,心臟病會遺傳,因為彼此有類似的體質及相同的生活環境。由於初期症狀都不明顯,容易疏忽,突然走掉實在太可惜。」心臟是非常重要的器官,心臟功能不好,全身都會受牽連,心臟衰竭又是所有心臟疾病最終的終點,因此死亡率很高,甚至比某些癌症還要高。大家務必維持理想體重、規律運動、健康生活型態、避免各項危險因子、按時服藥、定期檢查,做好日常保養,才能養心、護心。原文:正確心臟保養,醫師圖文解說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心臟內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共
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