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8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減肥
共找到
1226
筆 文章
-
-
2024-12-16 養生.聰明飲食
提升免疫系統、促進腦部健康…甜椒可以天天吃嗎?2種人別太常吃
甜椒富含維他命及抗氧化物,有益身體,但能天天吃嗎?營養師表示,甜椒嚴格來說不屬蔬菜,而像水果,大多數人可以,但有胃食道逆流、消化敏感問題的人,吃了會不舒服。另外,食物來源總之多多益善。甜椒三種色澤 營養素含量略不同「parade.com」報導,甜椒有三種色澤,營養素含量依顏色略微有不同。一袋3盎司的甜椒一般含有15卡洛里、0脂肪、1克蛋白質、1克纖維素、66毫克維他命C、300國際單位維他命A、4.5微克維他命K,此外飽含水分。營養師卡西迪(Julia Cassidy)表示,甜椒把甜、鮮、爽脆結合得獨一無二,口感極佳。且跟辣椒不一樣,甜椒提供溫和甘味,讓人很能接受、享受,提供多種滋味。吃甜椒對身體益處不勝枚舉,可以提升免疫系統、好好保水、是纖維素的良好來源、協助減肥、幫忙眼球視力健康、減少體內發炎、增益腦部健康、受傷後快速痊癒。甜椒可以天天吃嗎?2種人別常吃那麼甜椒可以天天吃嗎?答案是可以,但天天吃有利有弊。營養師表示,大多數人可以天天吃,但有些人有胃食道逆流,另些人有大腸激躁症,吃甜椒可能會覺得腸胃不舒服。假如你吃了覺得胃灼熱或者胃脹氣,那就要評估自己的甜椒耐受力,斟酌調整。另一名營養師表示,膳食多樣化很重要,飲食應以攝取多種有色蔬果為目標,讓營養素的來源最大化。甜椒有五種最適宜的吃法:做成蘸醬及副菜、生吃、打成果汁、切片沾醬吃、燒烤或網架烤、與烤串搭配吃、塞肉塞米塞豆腐甚至炒蛋,都十分適宜。
-
2024-12-13 慢病好日子.慢病預防
慢病最愛問【減重】我看起來瘦瘦的,還需要減肥嗎?內臟脂肪高會對身體有怎樣的影響?
專家告訴你回覆專家:越L’EXCELLENCE診所院長 陳君琳傳統上會透過BMI(身體質量指數)判定一個人肥胖與否,但這種方式有一個盲點,同樣體重的人可能因為身體肌肉與脂肪分佈不同,導致外觀與健康狀況的差異。像是許多台灣女生雖然看起來瘦瘦的,體脂率卻高,也就是俗稱的泡芙人,依舊有健康風險。因此,若要正確評斷一個人是否有肥胖問題,必須將體脂、腰圍、內臟脂肪堆積納入考量。人體的脂肪可分為皮下和內臟脂肪,前者分布於四肢、胸部、臀部和腹部,後者主要堆積在腹部,能透過腰圍反映內臟脂肪的多寡。內臟脂肪與發炎、心血管疾病、動脈硬化、三高的發生率密切相關。由於單純減體重可能只減去水份和肌肉,假如只單純看體重計上的數字,並無法評估實際成效,故減重觀念必須將減少內臟脂肪與腰圍納入目標,才能提升減重效益。降低內臟脂肪必須透過長期的習慣維持,假如藉由飲食與運動仍無法達到減重目標,經醫師評估可適時使用藥物介入治療,透過降低內臟脂肪、減少脂肪吸收的藥物,輔助患者達成減重、減脂、減腰圍的目標,遠離代謝症候群。內臟脂肪測量有四種方式1.測量腰圍,男性腰圍應小於90公分(約35吋)、女性腰圍應小於80公分(約31吋)。2.腰臀比計算:腰圍除以臀圍,男性腰臀比應小於0.9,女性腰滾比應小於0.85。3.體脂計測量:通過生物電阻抗分析法(BIA)測量內臟脂肪指數,但有可能因為身體水分含量而有誤差。4.電腦斷層掃描:透過醫院CT或MRI掃描,為目前最準確的測量方式。延伸閱讀:內臟脂肪腰圍一量就知!糖尿病名醫4秘訣教你防治慢性病【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12-09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追逐「長生不老」 真的可行嗎?不如認真履行養生6件事
到底是妄想,還是夢想,追逐長生不老的美國億萬富豪布萊恩·強生(Bryan Johnson)2024年11月公佈了自己慘兮兮的照片,因為把別人的脂肪注射到他的臉上,產生了嚴重的過敏反應。47歲的布萊恩因為使用許多「奇奇怪怪」的抗衰老療法,於是成為媒體報導的寵兒,全球聞名。這次他想要擁有一張豐腴的「娃娃臉」,藉以吹捧他抗老有成,結果卻事與願違,得到了一張歪曲腫脹且變形的怪臉。為抗老用盡奇招 億萬富豪分享慘痛經歷布萊恩為了維持媒體熱度,近日主動與95萬IG粉絲分享慘痛經歷。手術原定計畫是從大腿和腹部等部位提取脂肪,再將它們注射到臉部,用來恢復臉皮下脂肪的體積,好讓臉部豐腴,看起來不那麼憔悴。然而,因為長期進行自己設計的抗老化飲食,每日攝取的熱量,比標準計算出來的還要少,因此身體沒有足夠的脂肪(顯然太瘦)可以使用,於是迫使他使用別人的脂肪。約注射30分鐘後,嚴重過敏反應發生,臉就開始腫脹,越來越大,最後甚至影響視力。布萊恩和古代秦始皇一樣,都企圖追求長生不老,去年(2023)還把當時17歲兒子的血液輸給自己,期求「年輕化」。由於此舉動,剛好扣住西方古老的「吸血鬼傳說」,以及,近年來科學界剛剛萌芽的「年輕因子」研究,因此瞬間聲名大噪。當時連布萊恩的爸爸也參與進來,布萊恩和兒子塔爾馬奇先各抽出一公升的血液,然後分別注入自己父親的血管內,孫子給父親,父親給祖父,所謂「三代輸血」。背後的想法是,年輕血液裡面含有較高濃度的「年輕因子」,可以修復年老失修的細胞損傷,從而降低人的生物年齡。如同傳說中千年的吸血鬼,雖然沉寂死去多年,但只要吸允到溫暖的新鮮血液,就能再度死而復生。這位富商每年在抗老生活方式上就花費約200萬美元,除全素飲食外,尚需補充100多種營養素,嚴格的運動和睡眠要求。布萊恩出售其電子商務公司Braintree,得款8億美元後,目前的職業是「追求長生不老」和網紅。他宣稱,在採用嚴格縝密的養生方法後,目前擁有37歲的心臟、28歲的皮膚和18歲的健康。但事實上,因為採取嚴格的飲食計劃,其身上的脂肪愈來愈少,包括臉部,所以他實際看起來很憔悴,甚至會誤以為他正處於死亡邊緣,完全不具備群眾說服力,所以決定進行這次的臉部脂肪注射,想要讓人「看」起來很年輕,才能顯現出抗老化成效卓著。記者親身實測:追求長生不老代價太大布萊恩還發行了教戰手冊以及營養素補充包,分享給網友。2024年4月,英國每日郵報健康版記者25歲的福赫特小姐(Maiya Focht),突發奇想,聯絡布萊恩先生,並決定親身嚐試。他們寄來8個包裹(含手冊及補充包),每月首先需購買361美元的「營養素補充包」,號稱有助於改善骨骼健康、抗壓性、增加能量、平衡膽固醇水平、減少發炎和改善認知功能。其中有「堅果布丁」粉、「長壽綠巨人」飲料(口感像減肥檸檬水)、布萊恩品牌的橄欖油以及四種補充藥丸:(1)三顆必需膠囊(含維生素 D、E、B12、碘和鋅等 27 種成分)、(2)一顆必需軟膠囊(含蝦紅素、葉黃素、玉米黃質以及其它多種營養素)、(3)三顆「乙酰半胱胺酸 + 薑 + 薑黃素」丸和(4)一顆「紅麴 + 無味大蒜」丸。試驗前後均進行了血液檢測,因為記者本身只有25歲,加上生活本來也不是很匪類,所以之前和之後,不論膽固醇和各項指標,大體上都正常。但試驗期間,因為擔心外食的餐點和零食不符合「長生不老」手冊的規定,不是健康飲食,所以造成與親友相處的時間減少了,因此感覺有點沮喪,三週試驗結束後,記者覺得有點煩躁和頭痛,此外,維生素D和維生素B12有些小變化,敘述如下。維生素D是一種對能量和骨骼健康至關重要的營養素,試驗前,記者血液中維生素D含量本來就較低,而約一半美國人也缺乏這種和陽光有關的營養素,大多數的台灣人也同樣不足。試驗後,維生素 D 水平升高了,可能是補充劑發揮了作用。但維生素B12的水平下降了,可能是因為教戰手冊要求最好吃純素,記者嚴格執行,雖然服用了補充劑,B12 水平仍然下降,因此,補充劑似乎沒有吃真正的紅肉那麼好。但布萊恩先生認為,最少需要六週的時間才能從該手冊中獲得全部好處,而記者卻只執行了3週。記者隨後在專題報導中,聲稱自己應該不會想去追求手冊上的生活,除每月需花361美元去買補充包外,還同時要加上一些符合手冊昂貴的飲食雜貨賬單,執行刻板無趣的生活模式。但布萊恩卻反駁道,這是兩人的生活動機不同所造成的差異,布萊恩告訴《每日郵報》,他的目標是想幫助所有人,努力創造一個「不死」的終極社會。而且你應該為了追求「不死」的崇高目標,就不會在深夜喝酒,外出胡亂用餐,而是會聚集在一起鍛鍊身體、吃健康乾淨的食物才對。養生履行6件事 可望延年益壽筆者長期推動健康養生,雖不敢說,在基因科技長足進步後的未來世界,「長生不老」一定無法實現,但我卻敢說,絕對不會是只靠富商布萊恩的教戰手冊就能達成。另外,筆者整理出個人能做的養生六件重要事項,按其重要性,依序為「無毒生活環境」、「正確且規律的生活方式與作息」、「快樂的心情」、「適當且持續的運動」、「正確的飲食」和「完整定期不過當的身體健康檢查」,若能盡量履行,即可延年益壽。另外,排序第三名「快樂的心情」,其重要性明顯高過第五名「正確的飲食」,也就是說,如果能快樂的執行正確飲食,當然最好。但如果是你必須在路邊享用烤香腸,夜市吃炸雞排或喝杯珍珠奶茶,才能快樂的話,也不應該被強迫而難過放棄,不是嗎? 這次富商布萊恩注射他人脂肪後,已經恢復,相信不久的未來,肯定又會再出怪招,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
2024-12-09 養生.營養食譜
穩血糖、促消化…白蘿蔔5大好處 2類人別多吃
十二月正是白蘿蔔產季,舉凡關東煮、火鍋、黑輪店等,都可見白蘿蔔的蹤影。白蘿蔔熱量低,營養價值高,是減肥族的首選蔬菜,中醫則認為白蘿蔔具健胃消食、止咳化痰、利尿清熱等功效。不過,服用溫補藥者、體質偏寒者等兩類族群,不宜多吃。吃白蘿蔔的好處1.預防癌症白蘿蔔為十字花科蔬菜,富含硫代葡萄糖苷、葡萄糖苷、葡聚醣等芥子油苷,以及蘿蔔硫素等異硫氰酸酯成分,許多研究發現能對抗多種癌症。白蘿蔔含豐富木質素,是一種不可溶纖維質,可促進腸道蠕動、增加腸道糞便體積,減少腸道與致癌物質接觸時間,常吃白蘿蔔的人腸道較不易形成瘜肉。2.抗氧化十字花科蔬菜特有的異硫氰酸酯具抗氧化作用,世衛組織建議可以常吃花椰菜、芥藍菜、青江菜等;不過這些蔬菜我們經常難以藉由生食,攝取大量的異硫氰酸酯,因為加熱,異硫氰酸酯會被破壞。白蘿蔔適合製成生蘿蔔泥或涼拌蘿蔔,幫助食用異硫氰酸酯,尤其在白蘿蔔磨成泥時,與酵素互相作用大量釋放,比生吃高了10倍之多。3.穩定血糖白蘿蔔還含大量的水溶性膳食纖維,能幫助延緩餐後血糖上升,減少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能力,並能預防便祕。4.促進消化白蘿蔔含芥子油苷的活性化合物,愈靠近根部含量愈高,在體內可促進腸蠕動,幫助腸胃道氣體排出,從而能增進食欲。當吃了容易產氣食物如地瓜、洋蔥、高麗菜、豆類等,搭配吃白蘿蔔,可以幫助減少腹脹的不適。5.治咳化痰白蘿蔔性平微寒,具清熱解毒、健胃消食、化痰止咳、順氣利尿、生津止渴等作用。久咳不癒的族群,可利用白蘿蔔搭配蜂蜜食用;沒有痰的乾咳或寒咳也很適合吃白蘿蔔,但建議煮熟吃,因為生白蘿蔔性寒,一旦煮熟性質會轉為溫平,烹煮時可加入少量的蔥、薑、蒜烹煮,降低其寒性。2族群不適合大量攝取1.服用溫補藥者:白蘿蔔行氣化痰,不適合與溫補藥及補氣藥,如參類、黃耆等共服,易降低療效。2.體質偏寒者:白蘿蔔性寒,氣虛、手腳冰冷、月經前後、中氣不足、易拉肚子、白帶多等族群,不宜過量食用。延伸閱讀 : 冬天如何控制血糖並保持血壓穩定 醫揭一招救命
-
2024-12-04 醫療.消化系統
「1飲食習慣」恐害你得脂肪肝!類黃酮食物助消脂肪肝 蘋果與茶效果最顯著
大家應該都知道,肝肪肝跟飲食習慣息息相關,這不但包括你吃了什麼內容,甚至也跟你吃東西的方式有關。醫師指出,吃飯太快,也是導致脂肪肝風險增加的因素之一。而多攝取類黃酮食物例如蘋果與茶,則有助消除脂肪肝。吃飯吃太快 也會導致脂肪肝風險增加無論胖瘦,許多人健檢都被檢查出有脂肪肝。重症醫療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中心副主任黃軒也在其臉書發文分享指出,門診常被問「為什麼自己不胖卻會有明顯的脂肪肝?」他要給大家一個重要的觀念:吃飯吃太快,也是導致脂肪肝風險增加的因素之一!黃軒說明,根據研究,進食速度過快與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發生風險密切相關,每周有兩次以上快速進食(每餐時間少於5分鐘),得脂肪肝的風險提高81%。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是因為快速進食會減少飽腹感的信號傳遞,大腦未能及時接收到「吃飽」的信號,導致攝入過多熱量。吃太快也可能導致血糖快速升高,引發胰島素水平的頻繁波動,長期下來會增加胰島素抵抗的風險;以及脂質代謝紊亂、腸道菌群失調等問題,都會影響肝臟健康。黃軒也建議5招降低快速進食對健康的危害:1. 延長用餐時間每頓飯至少用15-20分鐘完成,細嚼慢嚥,有助於提高飽腹感,減少過量攝入。2. 專注進食進餐時避免看電視、玩手機或工作,提高對食物的專注度,幫助養成健康的進食習慣。3. 調整食物分量與質地選擇高纖維食物(如蔬菜、全穀物)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可以延緩胃排空速度,幫助控制食量。4. 避免進食太匆忙儘量安排固定的進餐時間,減少因時間緊迫而快速進食的機會。5. 養成細嚼慢嚥習慣研究發現,細嚼慢嚥的男性脂肪肝風險可降低22%,女性則可降低36%。如何消除脂肪肝?什麼東西不能吃?你可能以為脂肪肝大部份人難免都有,不需太緊張?事實上,脂肪肝若放任不管,很可能釀成肝病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分為酒精性、非酒精性兩大類。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曾受訪指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特性是從未飲酒卻出現脂肪肝,臨床主要表現是肥胖,多為營養過剩導致。若以BMI區分風險等級,超過27以上罹患脂肪肝比率增加,超過35則罹病機率超過9成。想消除脂肪肝,就要落實減肥目標,確實執行「少吃、多運動」原則。有沒有什麼東西不能吃?重點是在「少吃」,但不是什麼都忌口,而是限制過油、過鹹食物的攝取量,蛋白質則可以適度食用,比照地中海飲食,限制紅肉攝取量,但雞肉及魚肉等白肉、青菜可以多吃。脂肪肝喝什麼茶?吃什麼最好?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則在臉書指出,根據一篇來自英國的大型前瞻性研究指出,多吃富含類黃酮的食物(flavonoid-rich food)可能與預防脂肪肝疾病有關,類黃酮有助於抗炎、改善胰島素抵抗與調節脂質代謝的機制作用,可降低19%罹患脂肪肝的風險。該研究定義的類黃酮食物包括以下,特別是蘋果與茶的攝取顯著降低罹脂肪肝風險。.茶(紅茶與綠茶).蘋果.莓果.紅酒.葡萄.甜椒.洋蔥.黑巧克力.橘類水果(例如柳橙與葡萄柚)【參考資料】.《王介立醫師》臉書粉絲專頁 .《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臉書粉絲專頁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1-29 養生.健康瘦身
體脂肪30%→16%!前主播靠5個減脂習慣狠甩一半肥肉:千萬不要節食
減肥是一輩子的志業,一名曾在廈門衛視擔任主播的「霏姐」毅然決然辭掉高薪和光鮮亮麗的主持人工作,轉投入健身成為運動養生博主。她分享自身體脂最高曾達到將近30%,六年來堅持健身,現在減到16%,甩掉將近一半的肥肉。霏姐表示回顧整個減脂期,總結了5個成功減脂而且不會反彈的好習慣,分享給肚子上都是肉、怎麽減肥都減不動的網友。一、控制熱量如果認真減脂的話,就要算一算每一餐的攝取,但是精算熱量非常繁瑣和不易,很難長期堅持。霏姐分享一個比較直觀的方法,只要用一隻手,記住幾個口訣就可以大概算出來吃進去的熱量,一頓飯大約吃以下的量:蛋白質用掌心(一掌的量)蔬菜兩手抓(兩掌的量)碳水化合物用拳頭( 一拳的量)脂肪用拇指尖(一拇指尖的量)二、拉高代謝如果你想要多吃就要提高代謝,首先就要多運動,運動越多,只要能夠消耗掉蛋糕、炸雞、奶茶,這些東西還是可以吃。最好隔一兩周就換一種運動的方式,讓身體不斷地去適應這個運動的強度,這樣代謝就可以保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如果沒有時間去健身房,在家裡跳跳操、騎騎車,或多走走路也可以,騎腳踏車上下班也是一種運動的方式,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個習慣。三、注意休息和拉伸如果女性減脂減太快,往往就伴隨著臉垮,尤其是中高基數減下來更明顯。如果天天做有氧運動,皮膚就會越來越鬆,這時就要無氧和有氧的運動相結合。大肌群的訓練需要48~72小時的休息,而且還要注意拉伸,只有拉伸和休息到位了,身體線條才會更好看。有氧運動的頻率和時間一般而言一周做三次,每次在20~30分鐘之間。四、一定不要節食因為節食會降低身體代謝,一旦身體代謝變低了,只能越吃越少,不然就會變胖。而且節食一定伴隨的是暴飲暴食。霏姐坦承自己也節食過,當時只吃苦瓜、番茄等,隨後的報復性進食反導致體重反彈。她認為三餐當中一定要吃的是早餐,可以把早餐當做每天加速減重的開關,她表示自己經常吃的優格、燕麥,不光能吃得飽而且吃得好,蛋白質和膳食纖維特別高。五、乾淨飲食減少碳水、鹽和糖的攝入。可以把所有含糖的飲料都換掉,改喝黑咖啡或茶,像她最近特別喜歡喝玉米鬚茶,因為味道很香還能消腫。霏姐強調不能一點都不吃,聽聞身邊有些女性碳水脂肪什麽都不吃,結果導致月經不來,還要花時間再把經期調整回來,真的是得不償失。看似不健康的奶茶還是可以喝,不加糖、少加料為原則,偶爾喝還是可以的。
-
2024-11-28 焦點.健康知識+
一吃就停不下來怎控制在七分飽?達人教3招心法徹底戒掉暴食惡習
吃飯吃到七分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但許多人總是習慣性吃太多,一吃就停不下來,不知道怎麼控制在不要吃撐。曾從反覆暴食到減肥20公斤、8年沒復胖的健身營養博主夕子教一個控制進食量的心法,雖然看似很累很麻煩,但只要努力實踐受用無窮。夕子表示網路上有許多包括喝咖啡、光吃蛋白質等幫助吃飽就停偏方,她認為是治標不治本,還是一吃零食就會停不下來,因為本質上來說是一種習慣問題。她提出用餐時的三個步驟,幫助及時停下筷子。一、自我正向喊話吃任何東西前不要限制只能吃一半或者要剩一半之類的,只要重複告訴自己兩句話:我什麽都可以吃,我吃什麽都可以瘦。用這兩句反覆給自己洗腦,這樣就不會勾起反骨心態;你愈小心翼翼就愈容易多吃,試圖敞開心胸。二、進食速度要慢一定要吃的夠慢,吃東西時要非常專注認真,不要三心二意邊看手機邊吃東西,用心關注自己的食物,從咀嚼到吞嚥下喉嚨然後抵達胃。不管胃口有多大,就是用這個慢速度。夕子表示如果感受不到這個過程代表太浮躁,迫不及待急著想吃完,食物到胃裡等到大腦有反應需要時間,有些人吃得飛快還一邊看手機,然後一邊想著其他事,等反應過來時已經進食過量吃撐了。三、反覆與自己對話確認需求吃的時候一定要多問自己的需求:是不是真的需要?吃飯的時候感受食物吞下去進到胃裡,占了多少位置?問自己還餓嗎?你是真的需要嗎?如果你需要就繼續吃,不需要感覺到飽了,你就告訴自己「我不需要了」,然後把食物拿走。夕子強調這個動作很重要,讓自己看不到食物,這是一種戒斷過程。如果腦袋還在想吃,就告訴自己兩句話:我什麽時候都可以吃,我下次再吃就好了,我沒有稀缺感為什麽要再吃?然後這時又眼不見食物,趕緊忙其他的事,這個階段就結束了。夕子指出這三步非常重要。如果平時吃的太快,胃就感受不到任何東西,吃的夠慢能專注這一個過程,就能很好地避免吃太多的狀況。別嫌累或麻煩 正念飲食找回內耗能量有人會質疑這動作非常耗時間,夕子稱經過計算自己每一頓吃飯時間最多就15~20分鐘,這樣時長應該還可以接受,如果不這樣做會吃的更多,吃太撐腸胃會出現問題毛病,也會越來越胖。另外也有人嫌這樣吃飯很累又很麻煩,但她強調「正念飲食」這個概念,是會增加與自我相處的時間,這是一種心流體驗,心流會增加自己的能量。想想自己一直都在內耗,就是因為注意力渙散,能量一直被別人吸走,時時關注手機、同事怎樣、又為了什麼事生氣等等。藉由好好吃飯進行這種心流體驗,而且是順便做的沒占用其他休閒時間,久而久之能量就慢慢匯聚起來,習慣了之後不但不會感到累或麻煩,反而對身心都很舒服。資料來源/夕子不想動
-
2024-11-28 醫療.新陳代謝
女子游泳+吃減脂餐一年半「輕度脂肪肝變中重度」網點出飲食習慣2盲點
一名30多歲的女網友分享,去年四月去體檢發現有輕度脂肪肝,於是今年開始減肥,游泳有氧運動配合節食,飲食也改吃減脂餐,但本月初去體檢雖然體脂和血脂降了,竟發現變成中重度脂肪肝,讓她感到傻眼又灰心。女子PO出自己的減脂餐,裡面有一整盒約四、五樣蔬菜,另一盒為荷包蛋、紫米飯和燉煮雞胸肉。 她表示自己並無過度節食,就是把糖類戒掉一部分,早上吃葡萄乾吐司+草莓牛奶或豆漿,中午是減脂餐,晚上有時候不吃,有時候運動完喝個清淡的牛肉湯。她還提到其他的飲食習慣:‧水果:戒掉高糖水果,先前吃小番茄,最近主要吃香蕉、葡萄柚等,運動完餓了才吃,並沒有當飯吃也沒天天吃。‧零食:開始減肥便戒掉所有零食,包括蛋糕、燒烤等,正餐只吃七八分飽。有網友點出她主要的兩個問題,第一是減肥期間別吃香蕉和葡萄柚,想吃水果應該適量吃些低糖水果像是藍莓、草莓、桑葚、酪梨等。第二點是減脂餐也有問題,胡蘿蔔屬於碳水,雜糧飯加胡蘿蔔,主食碳水就吃多了。燉肉的做法糊化太嚴重,肉裡又是醬油色和濃湯,鹽分和熱量太高,應該搭配些菌菇類和益生菌豐富的食物如納豆、無糖優格,另外每天攝取一小把25-35g左右的堅果。他還建議把家裡食用油換成豬油、動物黃油、特級初榨冷壓的頭道油,如橄欖油、山楂花油、亞麻籽油,核桃油等,還要加入含益生菌和多酚類的物質,有助於分解脂肪,一天飲水要足量,可搭配168斷食法。預防及改善脂肪肝飲食5重點好心肝診所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林姿伶在「元氣最愛問」節目裡探討防治脂肪肝指出,許多人因為不良生活型態而罹患脂肪肝,建議應「循序漸進」進行調整,飲食均衡外,切忌「酒、油、糖」攝取勿過量。1.果汁、果乾不多吃,不可用水果餐取代正餐。2.堅果類一日食用三到五顆即可。3.保健品不是拿來贖罪的,切勿大吃大喝後,為了安心一次攝取過多保健品。4.好的食物是拿來取代有害食物,不需要過量攝取。5.不要再有「以形補形」的錯誤觀念,動物肝臟營養高,但熱量高、膽固醇高。資料來源/HoneyBonbon、元氣最愛問
-
2024-11-27 養生.運動健身
超慢跑會傷膝蓋嗎?教你超慢跑正確姿勢:掌握「這技巧」跑才有效
日本爆紅「超慢跑」是近幾年受歡迎的有氧運動,除了減肥、鍛鍊肌力、加強心肺耐力外,還能改善三高、慢性病,連醫師都讚賞是「長壽運動」,更適合各種年齡層。不少人好奇,為什麼超慢跑那麼夯?每天跑步會傷膝蓋嗎?在家可以不穿鞋子跑嗎?《優活健康網》整理超慢跑的好處、壞處以及注意事項,總之先跑起來再說!超慢跑是什麼?「超慢跑」是一種利用慢速跑步來達到瘦身效果的有氧運動。實際上,超慢跑並沒有兩腳同時離地,不算是真正的跑步,而是以「原地跑步」的方式來達到運動效果,其速度比健走快一點,約為每小時4~6公里,跑步時可以保持平穩呼吸,適合運動新手、三高患者與銀髮族。【超慢跑正確姿勢】微抬下巴,抬頭看向遠方,別低頭,抬頭挺胸,手臂隨身體自然擺動,膝蓋保持微彎、不要打直,以確保著地不造成膝蓋壓力。前腳掌先落地,後落腳跟。原地跑步時不憋氣,若開始感到有點喘,可能是因為速度太快,可以試著減緩速度。超慢跑的好處超慢跑近年在網路爆紅,為什麼會突然大流行?因其無需昂貴的裝備,也沒有場地限制,好處在於輕鬆、安全、強度低,不易產生疲勞感,但同樣可以消耗能量,因此也變成近年最流行的運動之一。超慢跑為什麼會瘦?事實上,超慢跑的建議速度只有每小時4~6公里,比健走稍微快一點而已,但卻能讓心率處於最大心率60%左右,當運動心跳達到最大心率的60%時,身體會先消耗脂肪多餘蛋白質和醣類,有燃燒脂肪的效果,同時也不會超出心臟的負荷。超慢跑高效燃脂練心肺!不僅可改善心肺功能,還能有效達到燃脂的最大心率區間,長期執行下來,還可穩定血糖、降低體脂、鍛鍊肌力。以下為超慢跑的好處:.增心肺功能:可增加心肺耐力,當心臟變得更強大時,每次跳動能夠輸送更多血液、氧氣到全身,對心肺系統有所幫助。.減肥燃脂:低強度運動可以讓身體更長時間處於燃脂區間,進而提高燃燒脂肪的效率。.穩定血糖:能增加肌肉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幫助身體更效地利用血糖,降低血糖波動。.鍛鍊肌肉:因下肢運動量比較大,有助於鍛鍊下肢。.降低死亡率:根據2014年哥本哈根城市心臟研究指出,低強度、緩慢的慢跑比劇烈的運動更能降低死亡風險。超慢跑有哪些缺點?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程威銘在個人YouTube頻道表示,超慢跑屬於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對於肌肉力量與心肺功能要求不高,不像跑步、打網球等劇烈運動,因此運動起來強度較低,且較無變化。主要為2個缺點:運動強度太低:運動強度過低較無挑戰性,如果想要增加肌肉量,則需要加入其他強度較高的運動或重訓。單一運動較無變化:容易呈現單調無聊的節奏,如果沒有配合音樂或電視,可能會讓人感到乏味,難以維持長期的運動習慣。不少人擔心,超慢跑會不會傷害膝蓋?事實上,超慢跑的速度較為緩慢,所產生的衝擊力也比較小,能夠減少對關節和膝蓋的負擔,若以正確的姿勢進行,反而能改善膝蓋疼痛。此外,膝蓋需要活動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停止運動反而會造成關節活動度下降,因此不要都不運動。要怎麼才能避免傷膝蓋?進行超慢跑時,上半身要挺直不能駝背,將手臂自然擺動,重心保持在身體下方;前腳掌先著地,膝蓋不打直用前腳掌著地,腳後跟再輕觸地板,同時保持膝蓋保持微彎,就能避免傷膝蓋。什麼人適合超慢跑?超慢跑適合所有年齡層,不論年輕人、銀髮族都可以。對於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也可將其作為初階的有氧運動,而三高患者、糖尿病、肥胖族群,因其相對簡單方便,可以降低開始運動的阻力,也是不錯的運動選擇。關節炎可以超慢跑嗎?膝蓋痛可以超慢跑嗎?許多臨床上的研究指出,中低等程度的運動,例如慢跑、走樓梯,並不會加速膝關節退化的進展,而超慢跑的動作強調前腳掌先落地,伴隨彎曲膝蓋提供緩衝降低衝擊傷害,因此也適合膝蓋痛的人,但為了更好的保護足部,建議穿著運動鞋進行。 超慢跑要跑多久才有效?若想要達到良好的效果,建議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每週運動至少要累績150分鐘,如果是運動新手,建議將時間設定為10分鐘,當身體逐漸適應後,就可以漸進式增加運動時間,增加至每次30~60分鐘、一週安排3~5天。【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5110.html】
-
2024-11-25 養生.聰明飲食
降低發炎反應並提升免疫力?教授解析酥油到底有無健康益處
臉書朋友Sherry在2024-11-7傳來簡訊:林教授早安,剛剛我男友發了一個新聞,裡面說的是酥油對腸道的修復效果,因為我看了覺得非常的詭異,想了解是否正確,也因搜尋教授網站上面沒有提及到酥油,所以想詢問教授,感謝您!(註:Sherry在下一個簡訊裡說她購買了我整套的《餐桌上的偽科學》系列書籍,雖然還沒看完,但很開心已經戒掉了所有的維他命,改以原型食物為營養來源)Sherry所說的新聞是一篇2024-11-7發表在《三立新聞網》的文章不是橄欖油!「1種油」能修復腸道細胞、抗發炎:堪稱天然仙丹。它的第一段是:一般會認為飽和脂肪酸較不利健康,但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酥油(英文稱為 Ghee,也稱無水奶油),含有較高濃度的丁酸,有助於腸道細胞的修復與再生,對於腸漏症患者而言,是一種天然的「仙丹」,可以降低全身發炎反應,並提升免疫力。這篇文章還有這兩句話:1.李思賢表示,酥油幾乎只含脂肪,因此對乳糖或牛奶蛋白過敏的人來說,是一個更為安全的選擇。2.他表示,酥油和奶油都含有少量天然的反式脂肪(不同於人工反式脂肪),及共軛亞油酸(CLA),這些成分有助於體重控制,並可能提供一些健康益處。其實,有關酥油對健康的好處已經在網路上流傳20多年了,只不過吹的牛是一年比一年大隻。例如冒牌醫生柏格在2024-10-14發表的Ghee: Benefits, Nutrition, and How to Use(酥油:好處,營養,以及如何用)。它的第一段是:幾個世紀以來,酥油一直是傳統印度美食和阿育吠陀醫學的基石。這種金色的澄清奶油不僅是一種豐富可口的烹飪脂肪,也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物,可以增強您的健康和福祉。了解酥油的三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好處,並了解如何將這種多功能脂肪融入您的健康習慣中。上面這段話裡說「酥油一直是傳統印度美食和阿育吠陀醫學的基石」,但其實酥油的境界是遠高於「美食」、「醫學」。「醍醐灌頂」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而它其實是一個極其崇高的印度宗教儀式,其中所使用的「醍醐」就是「酥油」,請看維基百科,百度百科,漢典,教育部成語典。用Ghee在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做標題搜索,會出現133篇論文,而絕大多數是出自印度,足見這些酥油論文是沾了印度之光。這133篇論文裡,沒有任何一篇是跟「腸道細胞的修復與再生」,「腸漏症」,「全身發炎反應」,「提升免疫力」,「乳糖或牛奶蛋白過敏」,或「體重控制」有關聯。至於酥油所含的丁酸和共軛亞油酸跟這些身體情況的關聯性,頂多也只是擦邊球。(請看下文)英國營養學期刊在2022-11-14發表Effects of diets rich in ghee or olive oil on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in healthy adults: a two-period, crossover, randomised trial(富含酥油或橄欖油的飲食對健康成年人心臟代謝危險因子的影響:一項兩期交叉隨機試驗),結論是:與橄欖油相比,以飽和脂肪為主的酥油對血漿載脂蛋白B 和非HDL 膽固醇的影響較大,為現有建議用富含不飽和脂肪的膳食脂肪取代富含飽和脂肪酸的膳食脂肪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英國營養學期刊又在2024-6-18發表The effects of replacing ghee with rapeseed oil on liver steatosis and enzymes, lipid profile, insulin resistance and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s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以菜籽油取代酥油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臟脂肪變性和酵素、血脂、胰島素抗性和人體測量的影響:一項隨機對照臨床試),結論是:使用菜籽油代替酥油可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臟脂肪變性和酵素、血糖變數和人體測量結果。克里夫蘭診所在2021-5-12發表Better Than Butter? Separating Ghee Fact From Fiction(比奶油好嗎?將酥油事實與虛構分開),其結尾是:註冊營養師Candace O’Neill澄清了有關酥油的三種常見健康聲稱:1.奶油和酥油的乳糖和酪蛋白含量都很低,所以沒有所謂的「對乳糖或牛奶蛋白過敏的人來說,酥油是一個更為安全的選擇」。2.酥油含有約 1% 的丁酸,這與結腸產生的丁酸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您也可以透過食用富含纖維的食物(例如水果、蔬菜、全穀物和豆類)來獲得大量的丁酸。這些食物是改善結腸健康的更好方法。3.酥油和奶油含有一種稱為共軛亞麻油酸 (CLA) 的化合物,可能有助於減少脂肪量,但不管是酥油還是奶油,CLA的含量都是微乎其微。(註:請看我發表的共軛亞麻油酸,減肥,無副作用?)這篇文章的結論是:選擇酥油應該是個人喜好的問題,而不是基於任何感知到的健康益處。 酥油中含有的潛在化合物並不足以改善您的健康。原文:酥油是仙丹,李醫師醍醐灌頂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19 養生.健康瘦身
「蘋果減肥法」不只能瘦身!營養師親測發現3大功效:一周扭轉破病體質
先前外國流行一種「蘋果減肥法」(apple diet),蘋果是優秀的水果,是纖維、磷、維生素A、鎂和鉀的良好來源,有助減重、抗癌、降低二型糖尿病風險、防止膽結石形成、增強免疫力、預防白內障等,有專家研發透過五天只吃蘋果和把它當飲食輔助,就能在短時間減少體重和增進健康。什麼是蘋果減肥法?蘋果減肥法是一個為期五天的飲食計劃,膳食的主要部分由蘋果組成,節食者在第一天只吃蘋果和流質食物。在剩下的四天裡,節食者被允許主要吃蘋果和其他營養豐富的食物,但每天不超過1200大卡。第一天,節食者只能在早餐、午餐和晚餐吃蘋果。第二天,節食者可以在早餐和晚餐時吃蘋果,午餐時可以吃蘋果和蔬菜。第三到五天,節食者可以在每頓主餐中吃水果、新鮮果汁、蔬菜果昔、蛋白質、乳製品以及蘋果。日本營養師暨料理研究家麻生玲美(麻生れいみ)採用蘋果減肥法親測效果,她表示這個方法含有大量有助節食的營養物質,讓人有飽足感,而且日常生活容易達成。由於現代人攝入大量加工食品,多吃這種天然食材對健康十分有益。以下為麻生實地體驗與心得:第一天磨碎一個蘋果,在早中晚餐吃了半個,甜甜的蘋果碎片非常好吃,感覺就像一種獎勵,這時她很驚訝「減肥是可以這麼容易的嗎?」,最驚豔的是只是半個蘋果就可以很有飽足感,如此一來持續進計畫似乎也沒難度。第二~四天每天搭配大量蛋白質、少吃碳水化合物,在過去一周用糙米代替白米,注意攝取量;除了繼續吃磨碎的蘋果,還會吃烤蘋果,有時用一個蘋果代替午餐(但晚上很餓,所以晚餐不這麼做)。第四天時她注意到上廁所排便的次數增加了,而且非常通暢,腸胃也感到比以前清爽。第五天俗話說「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到第五天意識到這個道理。麻生表示從小到大都是第一個感冒的人,有人說是「體弱多病」的體質;然而在蘋果減肥法期間,家裡每個人都感冒、咳嗽流鼻涕和輕微發燒,只有她是還保持健康的人。麻生認為這是因為蘋果能增強免疫力,當然維持均衡飲食和生活方式也是其原因,但不可否認地蘋果確實強化了健康。第六~七天隨著計畫接近尾聲,麻生增加蘋果的吃法,她特別喜歡一款使用磨碎蘋果加蘋果醋和灑上肉桂粉,吃起來就像精緻甜點。麻生表示經過一星期感受到腰部贅肉和健康都有明顯變化,也讓皮膚變好了。通常進入秋季她皮膚都會變得很粗糙,吃了蘋果後保持肌膚的光澤和健康。由於蘋果中含的多酚和維生素C具有美肌作用,防止皮膚粗糙,以前減肥喝的蘋果醋中含的醋酸也讓皮膚和頭髮有光澤。麻生總結一周以來蘋果減肥法的成效:體重: 減少1.2kg腰圍: 減少4.5cm體脂: 減少3%她坦言沒想到短短一周就能看到如此大的變化,如果設定一個短的周期,例如五天或一個禮拜,就能專注在飲食上而不會感到太大壓力;最高興的是這項以節食為目標的實驗不光是達成減重,還對美容和其他健康面產生影響,這會讓她想再度投入實行。麻生還分享遵循蘋果減肥法的五個要點:1.替代正餐在早餐、中午和晚餐中用蘋果代替一餐有助於減少卡路里攝入量,午餐或晚餐會是首選。2.飯前吃早中晚飯前吃蘋果有抑制血糖水準上升的作用,更容易有飽腹感,防止暴飲暴食。3.烤蘋果蘋果加熱時,可以促進果膠的吸收,減少血糖水準的升高,降低膽固醇水準。4.磨碎的蘋果磨碎蘋果對腸胃很溫和,還有讓人有飽腹感的效果。5.蘋果醋蘋果醋含有醋酸、蘋果酸、檸檬酸、有機酸等,可以燃燒脂肪和調節腸道。現在超市和超商都有賣可以即飲的果醋,很容易取得。資料來源/Women's Health
-
2024-11-16 養生.健康瘦身
營養師一年狂瘦50公斤曬夫妻合照「根本換了老公」他曝奇效減肥3心法
只要有毅力方法得宜,誰都能減肥成功。一名營養師原本胖到120公斤,透過控制飲食和運動等科學減重,短短一年就狂瘦50公斤變成一個大帥哥,他曬出前後對比照,很多人都以為他老婆是不是換了個小鮮肉老公。營養師博主「明叔」一年前還是個超級大胖子,體重高達120公斤,胖到連後腦杓都突出一大塊腫包,他還自我安慰那只是枕骨高。明叔的爸爸還要他去給腦杓抽脂,太太也點出他腦袋上的皮根本是疊在一起的。後來明叔下定決心減肥,利用戒糖和適度運動等方法,一年來收穫絕佳成效,從120公斤狂瘦到70公斤,他在網上曬出一年前和現在與老婆的合照,減肥前後的極大反差讓網友直呼「這根本是換了個老公吧」、「從夫妻照變母子照」。許多網友敲碗明叔的減肥秘方,他表示方法很簡單,就是戒掉添加糖+慢碳水+適當運動。1.戒添加糖:不碰所有的可添加糖,看成份表例如常見的蔗糖,果糖、麥芽糖、葡萄糖、蜂蜜、某某糖漿等全都不吃。存在大自然中的、但又不是特別甜的東西可以吃,過甜的不吃,比如說菠蘿蜜、榴蓮、芒果等。2.慢碳水:不用戒斷碳水,攝取GI值低的碳水化合物,因為GI越低的食物被機體消化的速度就越慢。就有時間去活動、去運動把熱量消耗掉,而不給它轉化成脂肪的機會。3.適當運動:明叔坦言以前自己是0運動,能躺著就躺著,所以先動起來更重要,而不是高難度高消耗,就從提前下車走路回家開始,不坐電梯爬樓梯開始,慢慢地就有運動習慣了。現在保持70公斤的明叔表示瘦下來有2年了,平時保持乾淨飲食,包括青菜,沙拉,牛肉湯,這種低糖慢碳優質蛋白的食物占飲食的一半以上,不讓體重反彈就是要愛上這種飲食法。他表示控糖以後最大的感觸是之前真的吃了太多的添加糖。糖會上癮,吃的越多越不覺得甜,想要吃更多。吃的少了,反而一點點就覺得很甜也很滿足。他強調減肥的真相是好的飲食習慣和規律運動的培養,絕對不是各種快速的減肥法,更不要去相信那些自稱能快速鏟肉的商品。減肥就是自己不斷學習、不斷嘗試、不斷調整、不斷接的過程。資料來源/明叔很認真
-
2024-11-15 養生.營養食譜
玉米全解析》減肥吃白玉米、顧眼吃甜玉米...4種玉米功效一次看!加碼教你「超好喝玉米濃湯」做法
玉米是一種營養價值豐富且具有多種健康益處的食物。雙色水果玉米甜度較甜玉米高,有豐富的維生素E及纖維素,可抗衰老、助消化;甜玉米β-胡蘿蔔素含量最豐富;紫玉米則有豐富花青素,幫助抗氧化。 「玉米」是一種廣泛種植且受歡迎的食物,除了微甜微甜的口感外,玉米也因其豐富的營養價值而倍受青睞。它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有助於維持身體的健康。根據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新版)資訊顯示,玉米筍及白玉米熱量較低。若要以玉米取代澱粉攝取,要特別留意,糯玉米的熱量約等於同等份量白飯的熱量。玉米可代替白飯?玉米是一種營養價值豐富且具有多種健康益處的食物。高敏敏營養師在粉絲專頁發布關於玉米的衛教資訊,其內容顯示,雙色水果玉米甜度較甜玉米高,有豐富的維生素E及纖維素,可抗衰老、助消化;甜玉米β-胡蘿蔔素含量最豐富;紫玉米則有豐富花青素,幫助抗氧化。 提供能量:是碳水化合物的良好來源,可以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有助於維持日常活動和運動的活力。 促進消化: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腸道健康,預防便秘並延緩血糖上升,飯後較不容易感到飢餓,脂肪也較不易合成。 提供維生素和礦物質:玉米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K等多種維生素,以及鎂、鉀、磷等礦物質,這些營養素對於免疫系統功能、細胞生長和修復、骨骼健康等都非常重要。 保護眼睛健康:玉米中的維生素A和抗氧化成分有助於保護眼睛健康,預防視網膜退化和其他眼部問題。 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玉米中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幫助降低膽固醇,對於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維持心臟的正常功能有幫助。 抗發炎:玉米中的一些成分(如花色素苷)具有抗發炎作用,有助於減輕身體的發炎反應。 改善水腫:玉米中的鈣具有預防水腫的效果。玉米的健康風險 黃麴毒素致癌黃麴毒素是一種重要的致癌因子,特別在台灣潮濕且高溫的環境中,黃麴菌容易生長繁殖。主要污染的食物包括穀類、豆類等,若在運送和儲存過程中不當,就可能受到黃麴毒素的污染。黃麴毒素是由發霉食物產生的化學物質,具有高度致癌性,其中以黃麴毒素B1最為具有致癌性。 花生、玉米、穀類和種子等食物容易受到黃麴毒素的污染,尤其在長期儲藏的情況下,需要格外注意。為了保護自己的健康,我們應該選擇新鮮的食材,確保食品儲存和處理的衛生環境,以及適當的儲存方式,以減少接觸黃麴毒素的風險。 另外,也要避免「食用過量」與「睡前吃」。雖富含膳食纖維,但攝取過度可能會造成便秘問題,且食用太多也有機會導致過多的熱量;睡前吃玉米恐影響脹氣,讓睡眠品質變差。玉米濃湯的做法矽谷美味人妻曾撰文教大家,使用鮮奶油製作出美味的玉米濃湯! 材料:玉米粒1罐、鮮奶油1/2杯、鮮奶1杯、去邊白吐司2片(可用高纖吐司代替)、鹽1/4小匙、黑胡椒少許。 做法:1. 吐司去邊撕成小塊,並預留一小碗玉米粒2. 將剩下的玉米粒連同湯汁,鮮奶,鮮奶油,吐司塊放到鍋中,用手持電動調理棒打成濃湯3. 再將玉米粒加回濃湯裡,小火煮沸,加少許鹽和黑胡椒調味 參考資料農糧署、農業知識入口網、高敏敏營養師 延伸閱讀減肥就吃「蒸玉米」!營養師:解便秘,還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萬用食材「玉米筍」,有無苞葉哪個好?一文公開「玉米筍」的挑選、保存撇步:原來「這狀況」應冷藏玉米是澱粉,竟然可以助減肥!糯玉米、黃玉米、白玉米...熱量差3倍!想減肥請選這種吃 責任編輯:陳宛欣核稿編輯:林勻熙延伸閱讀: 一直拉肚子怎麼辦?6警訊快就醫!一表區分急性和慢性腹瀉,教你7型態大便分類法 11款「超商常見飲料」竟是「糖份炸彈」!米漿、牛奶都上榜...營養師:第一名恐喝掉20包糖
-
2024-11-15 焦點.健康知識+
體重減輕多少不正常?不明原因體重下降當心可能是這十種疾病!
減重許多人一直嘗試努力卻不見得做的到的事。而如果沒有刻意減肥,體重卻明顯下降,這樣的情況並不尋常,可能暗示潛在的健康問題,從癌症、胃腸道到心理健康都有可能。體重減輕多少是不正常?由於荷爾蒙、水分滯留和其他生理心理因素,體重每天可能會變化0.5~1公斤以內。體重明顯下降的情況並不常見,但在不改變飲食量、不加強身體活動或不嘗試減肥的情況下,當體重在半年內減少5到10公斤,或是原來體重的5至10%時,便屬於不正常,此時體重減輕已成為問題。根據《Health Day》訪問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臨床營養學部高級營養師Christine Goukasian指出,「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是一個危險信號」,雖然並非所有情況都不正常,但任何持續或不尋常的症狀也暗示著潛在的健康問題,從癌症、胃腸道到心理健康障礙都有可能。《元氣網》以下整理來自各醫師的診斷說法、《Health Day》的研究數據,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可能是以下這些疾病。癌症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數據,這是無意中體重減輕的第一大原因,大約十分之四的癌症診斷都是這樣開始的。體重下降不僅是晚期癌症的徵兆,患有早期腸癌、胰臟癌、胃癌和肺癌、淋巴癌等癌症患者的體重也會減輕。腸胃及消化道疾病10% 到 20% 的意外體重減輕歸因於飲食失調導致腸胃道問題,例如慢性腹瀉、發炎性腸道疾病、消化道潰瘍、麩質過敏(麩質不耐症)或過度使用瀉藥等。身體消瘦伴隨腹瀉,食欲差,消化功能差,有可能是消化性潰瘍、便秘、結腸炎、發炎性腸道疾病、消化道潰瘍、麩質過敏(麩質不耐症)等消化道疾病,或過度使用瀉藥導致。甲狀腺亢進國泰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莉棋曾受訪表示,女生如果沒有執行減重計畫,體重卻不明原因減輕,很可能是罹患甲狀腺亢進。甲狀腺亢進多發生在年輕女性,通常是家族遺傳,但並非每一個人都會發病,誘發因素多與「壓力」有關。厭食症甲狀腺亢進症狀以手抖、容易喘、心悸、盜汗、體重減輕作為表現。甲狀腺亢進症狀較難察覺,等到出現明顯的手抖、心悸等,往往已經超過三個月以上,且即使是體重減輕,也常被認為是一件「開心的事」,不會被在意而錯過就醫時機。因此,大多數的甲狀腺亢進患者都是健康檢查時才會被揪出。糖尿病黃莉棋指出,另一種體重減輕最常見的原因則是糖尿病,糖尿病典型的症狀為「三多一少」,吃多、喝多、尿多和體重減輕。糖尿病病人胰島素分泌異常,使葡萄糖進入細胞的作用喪失,身體容易無法獲得足夠能量,以致於體重減輕。糖尿病前期的病人,通常不會有體重減輕的症狀,而是正式進入糖尿病後才會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焦慮、憂鬱、強迫症、厭食症和壓力等心理健康問題也可能影響食欲。營養師指出,如果你對吃飯或睡覺沒有太多興趣,以至於錯過了吃飯,那麼你就會減肥。而一些用於治療精神健康障礙的藥物也可能會影響食欲、味覺和嗅覺,並導致體重減輕。牙口問題例如牙齦疾病、假牙不合、吞嚥困難,味覺退化等問題,都可能造成進食不舒服,導致食欲減退。肌少症/衰弱症體重不明原因下降,活動力變差,有可能是衰弱症或肌少症前兆。肌少症好發在營養不良、缺乏運動、糖尿病友等年長族群。這些失能前的表徵,除了及早診斷,最好落實規律運動,及配合補充蛋白質,以延緩疾病發生。每周333─運動3次、每次30分鐘、每次每分鐘最高心跳數達130下,有助延緩體能衰弱、至少保住肌肉不流失。神經系統疾病除了老化之外,65以上老年人體重變輕,還可能潛藏如腦中風、失智症、帕金森氏症、老人憂鬱症等風險,這些藉由影響身體活動、情緒、感覺及認知,近一步導致食欲、吞嚥及食物攝取能力下降。其他疾病其他還包括慢性感染或發炎疾病,如肺結核、愛滋病、自體免疫疾病等,以及心、肺、腎、神經系統的疾病、藥物的副作用,皆有可能導致體重減輕。體重驟降該看哪一科?大家平時應多關注自身的身體狀況,養成定期量測體重、血糖與血壓的習慣,才能早期發現異常揪出疾病。若莫名其妙的體重減輕,一定要找出病因,如果就醫仍找不出原因,可以先觀察一二個月,若體重有回升跡象可以解除警報;但若是其他疾病引起,疾病則會慢慢「現出原形」,一旦出現其他症狀就要盡快就醫。至於體重驟降該看哪一科?建議可以先看家醫科,讓醫師藉由問診找出問題,而不是去做健康檢查。【參考資料】.《Health Day》.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1-11 養生.運動健身
別再走路10km當運動了!「螺絲深蹲」讓40歲輕鬆維持身材:就算只做一次也有效
上了年紀新陳代謝變慢、肌肉流失讓人維持身材變得困難,許多人採用走路這類有氧運動增加活動量。日本百萬健身網紅高稲達弥認為走路效率太低又無法鍛鍊到肌肉,仍難以維持身材,推薦利用自身體重負荷進行的「螺絲深蹲」。日本居家健身YouTuber高稲達弥擁有200萬訂閱者,她表示很多超過40歲的人抱怨無論怎麼走路或做深蹲都減不了肥,她指出深蹲被稱為「肌肉訓練之王」,負重強度相當高。40多歲的人若以自己的體重負荷做深蹲不是太困難的事,現在最夯的運動為「螺絲深蹲」(ネジネジスクワット),從字面上來看就是透過扭動身體進行的深蹲。用螺絲深蹲取代深蹲「螺絲深蹲」是透過扭動手臂、腹部和腿部,可以用自身的體重進行高負荷訓練。1.雙手交叉2.挺起胸膛3.一隻腳往斜後交叉4.上半身前傾45度、臀部向後挺5.膝蓋下彎放低重心6.慢慢站起來高稲坦言「螺絲深蹲就算只做一次也非常有效」,最大特點就是藉由扭動來運動到全身肌肉,如果重心放得愈低就愈有效果,每天做一次維持10秒就行了。高稲指出雖然走路當運動的門檻很低,但是燃燒的熱量很少,沒什麼增強肌肉的效果,也不容易減肥,如果要每天花很長時間走路,例如一天走上10公里,對一般人來說也很困難。自己年輕時體重很容易減輕,因為有足夠肌肉量和良好的代謝能力;到了40多歲後失去了5~10公斤的肌肉,這時即使減少食量仍會囤積脂肪,減肥變得十分困難,最根本原因在於「肌肉不足」。只有節食和有氧運動,肌肉仍會不斷流失,而且一旦放棄體重就會立刻反彈;如果用螺絲深蹲鍛鍊肌肉,就能提高基礎代謝,讓自己成為「容易減肥和燃燒脂肪的體質」。每增加一公斤的肌肉,每年能燃燒0.7公斤的脂肪,一旦鍛鍊出更多肌肉,就能讓燃燒脂肪變得容易,身材就能容易維持,高稲自稱和丈夫40多歲以後透過運動已減掉高達10公斤,恢復20歲的苗條身材。資料來源/日本雅虎新聞
-
2024-11-10 醫療.新陳代謝
身材纖瘦的人不會罹患糖尿病?吃藥、打胰島素久了就得洗腎?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全球糖尿病人口不斷增加,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的糖友超過250萬人,且每年以新增2.5萬人的速度持續增加,而併發症多的糖尿病也長期位在國人十大死因之列。關於糖尿病有不少迷思,也不斷有新的研究指出生活飲食習慣與糖尿病的關係,當被醫師宣告處於「糖尿病前期」,又該如何扭轉血糖危機?Q:體態纖瘦的人比較不會罹患第二型糖尿病?A:體重與第二型糖尿病沒絕對關係,但是有相對關係。雖然肥胖的人罹病的機會高,但是瘦的人如果飲食習慣不正確,仍然有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體態標準卻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通常和基因、生活方式或是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Q:糖尿病患吃藥、打胰島素久了,會走向洗腎?A:造成洗腎的原因很多,但是在糖尿病患者中,血糖長期控制不良為導致洗腎的最大原因。吃藥跟打胰島素的目標都是希望能把血糖控制好,只要願意與醫療團隊好好配合,搭配理想藥物治療與合適的飲食及運動控制,可以降低最終腎衰竭洗腎的機率。Q: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一旦開始吃藥打針,一輩子就無法停藥了?A:第二型糖尿病友的藥物與胰島素針劑增減,最主要還是要依照病友身體的情況來調整。如果在正確的醫囑下服用藥物與施打胰島素,搭配合適飲食與運動控制,能慢慢將醣化血色素降低到6.0以下,可以與醫療團隊討論逐步減少藥量;也有少部分比例的患者,在改變生活型態與減重之後可以完全停藥。不過,停止藥物使用之後,還是要定期規律檢查血糖。提醒糖友不要隨意停用藥物,以免控制不良的血糖影響身體健康,建議要依照醫療團隊的指示服用與調整藥物,對自己的健康才有保障。Q:糖友嚴格控制飲食,不吃碳水化合物和甜食,就可以不用吃藥?A:糖尿病友吃藥的目的是為了改善身體調整血糖的功能,藥物是幫手不是敵人。糖尿病友藥物的調整,必須仰賴每三個月抽血檢驗醣化血色素來調控。如果醣化血色素控制良好,可以與醫療團隊討論是否能減少或是停藥。糖尿病是個需要長期控制的疾病,除了藥物治療外,飲食控制也非常重要,可與醫療團隊中的醫師和營養師討論。Q:如果不小心吃了太多醣分,只要增加藥量就可以穩定血糖?A:糖尿病口服藥物的種類繁多,有長效型與短效型,每一種發揮藥效的時間不一定,作用機轉也不同。如果患者自行在大餐後增加藥物份量,在不了解藥物作用的情況下,可能造成低血糖昏迷,危及生命,所以絕對不是吃加倍的藥物就可以放心吃大餐,病人萬萬不可擅自調整藥量。糖尿病友還是建議定時定量的飲食與規律服用藥物,才是控糖最大的重點。Q:糖尿病患只會有高血糖問題,不會有低血糖問題?A: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以高血糖的問題為最多,但是也有少部分第二型與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會發生低血糖的情況。發生的原因最常見於感染、心肌梗塞、中風等等狀況。除了身體出狀況外,也有可能是服用過量的降血糖藥,或是施打過量的胰島素。口服藥物與胰島素注射劑量與時間都必須正確,如果發生低血糖的情況,要找醫療團隊了解原因,避免再次發生。另外,也要提醒糖尿病患者經常測量血糖,了解自身血糖的變化。提醒糖友三餐要定時定量,不要因為工作忙碌或刻意減肥,造成血糖不穩定而對身體造成不良的影響。糖尿病不是絕症,只要能找到優秀的醫療團隊(醫師、糖尿病衛教師、營養師、藥師),定期抽血檢查血糖與肝腎功能之外,每年固定做眼底攝影檢查與足底神經學檢查,搭配上腹部超音波、心電圖與肺部X光,合適的藥物與飲食運動控制,還是可以擁有精彩的人生。諮詢/林信佑診所院長、桃園市糖尿病共照網醫師林信佑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09 養生.健康瘦身
三餐吃得像難民「一個月只瘦0.5公斤」她快餓昏超崩潰 營養師曝2關鍵
減肥是許多人一輩子的志業,有人採用較為極端的節食方式卻事倍功半,感到相當洩氣。對此專家點出其中端倪,並不是光減少熱量就能達成,也可能是身體狀況出了問題。一名網友分享自己減肥期間的三餐,早餐只吃一個雞蛋和一杯牛奶,午餐則吃一小碗米飯加蔬菜和肉,晚餐則基本上不吃。節食一個月下來竟然只減了0.5公斤,讓她非常崩潰,直呼吃了一個月的減脂餐,快餓昏了只瘦這麼少,於是求救網友該怎麼改進。這篇文被轉到微博引起熱烈迴響,不少人質疑她:「具體吃多少只有自己知道」、「晚餐『基本』不吃,真的沒吃嗎?」、「夢遊中偷吃?」、「三餐吃很少,然後吃宵夜?」「一定有偷吃零食」、「不運動光餓沒用還容易生病」、「這不符合能量守恆定律」,但也有人認為原PO沒說謊,自己也是怎樣少吃都很難瘦下來。對此營養師王興國分析,這種「堅決不瘦」的現象最可能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罹患甲狀腺功能低下,另一個是體重基數太小,也就是本來就不胖。1.甲狀腺功能低下如果再怎麼少吃多動還是瘦不了,最好就醫檢查甲狀腺機能是否出了問題。台北榮新診所小兒內分泌科主任潘俊伸指出,甲狀腺功能低下屬亞臨床甲狀腺低能症的一種,患者的基礎代謝率會降低15%左右,就算吃得少,也容易發胖,減重過程容易停滯。潘俊伸提醒想減重的民眾,若已經少吃多動卻都毫無成效,就應該就醫檢查血糖、血脂肪、甲狀腺功能及相關賀爾蒙等,找出原因對症治療,才不會事倍功半,甚至越減越肥。2.體重基數太小許多人減肥會採取「低熱量減重法」,認為只要餓肚子、攝取熱量低於基礎代謝達到「熱量赤字」就能瘦。北醫附醫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李佩芬指出,「低熱量減重法」短時間會有效果,但人不可能一輩子都餓肚子,所以低熱量減重法失敗機率相對於其他減重法來得高。長期採取低熱量減重法,也會造成基礎代謝率變低,體內分泌的「瘦素」就會減少,人體的代謝平衡機制就會消失,引起代謝失衡。另外每天熱量攝取不能低於基礎代謝率,基礎代謝率是維持身體機能運作必須的能量,如果攝取的熱量低於基礎代謝率,身體就沒辦法健康運作,反而會讓身體出現其他問題,更得不償失。李佩芬表示,因低熱量減重法引起的代謝異常,可以透過重新調整飲食習慣,大約花半年左右的時間,慢慢幫助瘦素恢復正常分泌,再藉由運動等調整,就可達到減重的效果。
-
2024-11-08 養生.聰明飲食
67歲男胰臟癌四期仍活力滿滿「不覺得快死了」狂吃2種食物獲得醫師力讚
67歲的日本金融分析師森永卓郎去年底被診斷罹患胰臟癌四期,醫生甚至宣告了餘命,他接受了化療,一度徘徊在死亡邊緣。出院後開始非常恣意的生活,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什麼都不用顧慮。現在他仍積極投入廣播節目的工作,還是十分有活力,每天照吃照睡。森永在廣播中分享當天的早餐,包括咖喱飯、狸蕎麥麵、溫泉蛋等,還自嘲好像有點吃太多。在眾多隨心所欲的進食中,森永特別提到兩種食物,第一個是優格,他表示罹癌前幾乎從來不吃優格,但生病後被醫師建議要攝取各式各樣的食物和營養,所以他開始吃優格。醫生告訴他每個優格都有不同的菌種,他每天換著吃不同種類的優格,從便宜到昂貴的都有,他笑稱每天這樣做其實滿辛苦的。第二種大量攝取的食物為肉類,森永表示本身很喜歡油膩的食物,包括五花肉、里肌肉、松阪豬等,現在面對最大的挑戰為不讓體重往下掉。在飲食中蔬菜變為次等角色,因為無法從中獲得太多營養。自從開始這種飲食方式後,森永自稱身體狀態變得非常好,甚至不覺得自己面臨死亡。長年鑽研老人醫療保健的精神科醫師和田秀樹非常認同森永的作法:「他做的很對,不光是癌症患者,高齡者不宜減肥,因為會削弱免疫系統」。和田指出罹癌者更要注意,因為癌細胞比正常細胞分裂更頻繁,會劇烈燃燒熱量,這就是癌症患者體重減輕的原因,陷入一個惡性循環;如果減肥會讓體力和免疫力下降,導致癌症病情惡化。老年人應為肉食主義而非素食主義和田長期倡導老年人應該多吃肉而非蔬菜,想提高免疫力就盡量吃自己喜歡的東西,當免疫力增強,不僅是癌症,所有疾病的風險都會降低。和田說自己有許多慢性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等,他喜歡喝酒和吃油炸食品,然而自己擁有很強的免疫力,被檢測出三次新冠肺炎陽性,但每次都呈現無症狀。優格活化免疫細胞 多種類嘗試是好事優格具有很強的腸道調節作用,也能增強免疫力,有研究指出優格會活化「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有助殺死癌細胞。和田說自己每天早上也吃優格,還會加香料幫助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循環。有些優格號稱可調節腸道細菌,還有些聲稱可活化免疫系統,因此攝取各式各樣的優格確實對健康有益;但和田認為不見得愈貴的優格愈好,但像森永一樣嘗試各式各樣的類型是不錯的方式。資料來源/女性SEVEN PLUS
-
2024-11-08 養生.健康瘦身
好懶得運動又想提高代謝能力?營養師用兩大觀念半年鏟肉36公斤
現代人工作忙碌或是懶癌發作而缺乏運動,眾所皆知運動有助提昇新陳代謝,如果不想運動又想減重和提高代謝能力該怎麼做?營養師兼健身訓練師博主「清風教瘦」分享,他鼓勵大家都要運動,但總有人一提到運動就害怕和抗拒,加上平常工作、應酬交際、帶小孩等,怎樣都抽不出額外時間做運動。如果真的不想動又想提高代謝、快速減肥,必須做到兩大項一共11個方法。清風教瘦舉自己為例,當初最胖到106公斤,膝蓋不好無法做劇烈運動,但就用這11個方法,一個月就鏟肉不少、六個半月減掉36公斤。第一步:改掉一切對代謝有害的生活習慣1.不要過度節食長期節食會導致內分泌失調,肌肉流失造成代謝下降,所以不想代謝垮掉就一定不要節食減肥。2.不要熬夜按時睡覺,每天睡夠七到八個小時,就能保證瘦素、生長激素、皮質醇等等與代謝相關的激素都處在一個良好的狀態,這樣才能提升代謝。3.遠離甜食含糖飲料和一些過度加工的食品不僅熱量高,而且含有很多不健康的反式脂肪和各種添加物,造成身體慢性發炎的一個主要原因。所以我們要想改善慢性發炎和提高代謝,這些食物一定要遠離。4.少喝酒喝酒是造成腹部肥胖的罪魁禍首之一,而且還會放慢代謝能力,所以要想高效減肥,酒是一定要少喝。5.學會減壓過多的壓力會導致壓力激素皮質醇水平的上升,這樣也會影響代謝,所以要學會條件情緒,保證心情的愉悅,壓力越低,代謝才會越健康。第二步:多吃對改善代謝有幫助的食物對飲食的總體原則就是多吃營養密度高的食物,造成肥胖和代謝下降一方面是熱量過剩,而另一個關鍵的方面就是營養不良。所以減肥控制熱量固然重要,營養對我們改善代謝更為重要,營養吃夠了,身體運轉正常了,代謝才會變好,減肥的效率也才會高。而且這樣還能夠在減肥成功後避免反彈。具體的執行方法如下:1.多吃優質蛋白質減肥期間適當的多吃一些蛋白質食材,有利於維持寶貴的肌肉。肌肉是維持基礎代謝的大戶,能幫助提高減肥的效率,而且在減肥期間多吃點魚蝦、瘦肉、蛋、奶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也會增加飽腹感和幸福指數。這對減少身心壓力也有好處,建議每天蛋白質的攝入量是按照你的每公斤體重吃到1.2克左右,而且每頓都要吃,每頓至少要保證一個拳頭。2.適量補充優質脂肪減肥不要不敢吃脂肪,適量的優質脂肪的補充能夠促進很多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而且也能改善代謝,補充優質釋放的食材,例如奇亞籽、核桃、巴旦木碧根果等堅果、橄欖油、亞麻籽油、深海魚、酪梨這些食材,雖然脂肪和熱量不低,平時要注意攝取量。3.多吃抗炎食物很多長期肥胖的朋友因為過去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所造成的慢性發炎,這也是造成代謝障礙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所以平時要多吃一點抗炎的食材,可以幫助改善恢復代謝能力,比如像深海魚、堅果、橄欖油、藍莓、草莓等莓類水果、花椰菜、高麗菜等十字花科類的蔬菜。粗糧中的燕麥、蕎麥、玉米等等都是很好的抗原食材。4.多吃各種綠葉蔬菜補充膳食纖維改善腸道健康,蔬菜的熱量普遍比較低,而且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鉀、鎂、鈣等礦物質,屬於熱量低、營養密度高的好食材,尤其是膳食纖維,能夠幫助腸道菌群更健康。而健康的腸道是保證代謝的基礎。5.主食多選擇優質慢碳食物像糙米、燕麥、黑米、玉米、大豆等骨粗糧,它們的熱量和精緻米麵的熱量相差不多,但是由於其膳食纖維和各種營養素更加豐富,可以為身體提供更豐富的營養,熱量近似,但營養密度更高。而且這些複雜碳水升糖更慢,飽腹感更強。這血糖和胰島素不會產生過大的波動,對改善激素水平,提高脂肪代謝的效率更有利。6.增加日常活動量如果沒有時間、沒有體力運動,只要先把生活中的碎片時間利用起來,多做點日常活動,只要動起來了,你就贏了。比如平時可以少坐多站,多走走路,爬爬樓梯,騎騎單車都是非常不錯的方式,還能夠改善體質和代謝。資料來源/清風教瘦
-
2024-11-07 養生.健康瘦身
從外貌可看出體脂肪堆積方式 醫師曝一種肥胖身形「患病風險更高」
體脂肪是衡量是否肥胖的標準之一,對想要減肥的民眾來說,就像是進行一場與身體脂肪的抗戰,而身體脂肪又分為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日本Medical DOC網站就請東京減重治療診所的高橋醫師和大家分享兩者有什麼分別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肥胖對健康有壞處嗎?肥胖除了對身材造成影響之外,是否真的會增加疾病風險呢?對此高橋醫生表示:「肥胖是導致高血壓、血脂異常、第二型糖尿病、癌症、脂肪肝等疾病的因素。」有研究指出,大腸直腸癌、肝癌、子宮癌和乳癌這些癌症都與肥胖有關。除了慢性疾病與癌症,肥胖也可能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症、骨關節炎,對身體健康來說並不有利。身材與脂肪堆積方式有關,你屬於哪種類型? 高橋醫師表示,肥胖有各種分類方式,而根據脂肪堆積的類型,可以分為「皮下脂肪肥胖」和「內臟脂肪肥胖」兩種。皮下脂肪肥胖是指脂肪堆積在皮下,特別是下半身,如下腹、臀部和大腿的部位,也就是較常見於女性的「梨形身材」。而內臟脂肪肥胖則是屬於「隱性肥胖」,雖然外表看不太出來,但脂肪堆積在內臟周圍,使體脂率相當高。有些人如果是「蘋果身材」,也就四肢纖瘦、但小腹突出,很可能就是屬於內臟肥胖類型。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哪個更不健康?高橋醫師指出,無論是積累在皮下或是內臟的脂肪都會增加疾病風險,然而「內臟脂肪肥胖的人面臨更高的風險」。這是因為內臟器官上的脂肪很容易影響器官本身的功能,尤其要注意「脂肪肝」所引發的肝硬化、肝癌、病毒性肝炎等肝臟疾病。要注意的是,這並不代表只是下半身肥胖的群眾可以鬆一口氣,因為皮下脂肪堆積通常也會連帶影響到內臟脂肪的堆積。高橋博士也提醒民眾,除了因為在意外表而減肥,更重要的是了解肥胖帶來的疾病風險,像是有些人為了美觀會去進行抽脂,雖然皮下脂肪的細胞數量減少了,但可能使脂肪直接沉積在內臟,造成其他健康隱憂,保持良好的飲食和運動習慣是燃脂的基本之道,民眾也可以向專業的醫療機構問診尋求建議。
-
2024-11-07 養生.運動健身
你應該在有氧運動前做重量訓練還是其後?專家告訴你判斷關鍵
運動對健康有益無庸置疑,但怎麼運動最能達到健身的成果?例如有氧運動和重量訓練都是必不可少的,不過兩者之間孰先孰後?專家指出,這兩種運動對於全面的健身都非常重要,但它們同樣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體力。所幸,有一種方法可以在保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有氧運動和重量訓練的益處,並幫助達成你的目標。有氧運動在重量訓練前還是後比較好?根據美國運動委員會(The American Council on Exercise, ACE)的指南,你可以依據自己的目標決定最適合自己的健身順序。以下為ACE的建議:.若你的主要目標是耐力(例如長跑),優先進行有氧運動。.若你的主要目標是減肥,優先進行肌力訓練。.若你的主要目標是變得更強壯並增強肌肉,優先進行肌力訓練。.若你專注於上半身力量訓練,優先進行有氧運動或舉重。.若你專注於下半身力量訓練,優先進行肌力訓練。.若你的健身目標比較籠統,沒有力量或耐力目標,優先選擇你喜歡的順序。專家指出,從整體運動的角度來看,這些目標通常歸結為增強力量或提升耐力,而選擇先做有氧運動還是重量訓練,則取決於個人的目標、態度或心態。因此,如果你的主要目標是增強耐力,那麼你應該在重量訓練之前,先專注於有氧運動。反之,如果你的主要目標是增強力量和肌肉,那麼應該先進行舉重,然後進行有氧運動。專家甚至建議在理想情況下,應該將有氧運動和重量訓練安排在不同的日子進行,以有效地最大化力量或耐力。【延伸閱讀:年紀越大會越虛弱?專家告訴你60歲以上開始重量訓練有何好處】重量訓練先於有氧運動的好處?專家指出,藉由先進行重量訓練,你可以更專注於培養更強壯的肌肉,並有更多的精力專注於正確的動作,從而避免受傷。另外,重量訓練後進行輕度到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有助促進血液循環,這可能有助於減少運動後的肌肉痠痛。什麼是重量訓練?在重量訓練中,你透過對特定動作加入阻力來超負荷鍛煉肌肉,這樣可以讓肌肉更努力地工作並變得更強壯。當你舉重並增加肌肉時,其實是在你體內的肌纖維中造成微小的撕裂,這也是為什麼在劇烈運動後會感到肌肉痠痛的原因。有氧運動先於重量訓練的好處?專家指出,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是為更高強度的運動或力量訓練做好熱身的好方法。換言之,先做有氧運動可以讓你的肌肉不易受傷,並幫助你的身體為困難且複雜的運動做好準備。然而,如果你計畫進行高強度的重量訓練,先做有氧運動可能會讓你處於不利的地位。也就是說,如果你在舉重之前進行過多的有氧運動,可能會影響你在重量訓練中的表現,甚至更容易受傷。什麼是有氧運動?若運動能夠透過有意識且協調的身體動作,讓你的心跳在一段時間內持續加快,這項運動通常就被視為有氧運動。一個好的有氧運動會讓你的呼吸速度比休息時更快,此時血液中含有更多的氧氣,供你的心臟將其輸送到全身各處。【資料來源】.Should You Do Cardio Before or After Lifting Weights? Trainers Explain.The (Many) Benefits of a Cardio Workout.Want To Lose Weight? Build Muscle
-
2024-11-05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慢病主題館【體重減輕】「我沒減肥,但怎麼體重一直掉?」體重異常減輕要注意!
【本文由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 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 林敬晃主治醫師提供】43歲王小姐因嚴重口渴就診,即使飲料甜點毫不忌口,體重卻不升反降,連朋友都好奇詢問如何減法,讓她很不好意思。陳先生67歲是資深老菸槍,三個月來體重從72變成64公斤,褲頭鬆了一大圈自己都嚇一跳,雖然努力吃好多碗飯,但情況依然沒有改善。現代人將纖瘦與健康劃上等號,許多減重秘訣也不離「熱量赤字」四字。但在醫師眼中,非刻意的(Unintentional)體重減輕卻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首先,「非刻意」是指未特別執行減重計畫,或改變飲食習慣與身體活動量的情況;而臨床上需注意的「體重減輕」,則常以六至十二個月內下降超過原體重的百分之五(含)以上為標準。 非刻意的體重減輕有許多成因,需要醫師根據病史、伴隨症狀、抽血及影像檢查,甚至針對心理社會層面進行整體評估。下面列舉體重減輕的主要成因:一、惡性腫瘤雖然惡性腫瘤最令人擔心,但其實只佔全部二至三成,當中又以腸胃道惡性腫瘤最多,此外肺癌、淋巴癌或腎臟癌也是可能導致體重減輕的惡性腫瘤。醫師除了根據伴隨症狀,如厭食、腹脹、排便習慣改變、久咳或倦怠發燒等,也會輔以抽血、糞便或影像檢查進行評估,民眾亦可定期接受政府癌症篩檢服務,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二、其他腸胃道疾病除惡性腫瘤外,任何影響腸胃系統消化吸收或發炎的疾病,都可能導致體重減輕,如慢性腹瀉、胃食道逆流、消化性潰瘍、小腸結腸炎、慢性胰臟炎及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等,都是可能原因。三、內分泌疾病內分泌失調也影響著體內能量的新陳代謝,如甲狀腺機能亢進使代謝速度加快,導致心悸、手抖和體重減輕。未控制的糖尿病導致血糖過高,造成血漿滲透壓升高,引起滲透性利尿作用,近一步造成脫水現象,導致多吃、多喝、多尿與體重減輕的「三多一少」症狀,是成年人常見的體重減輕原因之一。四、急慢性感染或發炎身體處於發炎狀態會提高代謝率來對抗威脅,另外由於身體不適,也可能食慾不振而使體重下降。常見原因包括愛滋病、肺結核、肝炎病毒(如C型肝炎)、寄生蟲或黴菌感染。此外,風濕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也都可能影響腸胃道,降低食慾和消化功能。最後,一些重大慢性器官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臟衰竭和末期腎臟疾病等,也會讓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並由於器官衰竭的症狀、不適與心理影響,近一步導致體重減輕。五、神經心理層面神經系統疾病,如腦中風、失智症或帕金森氏症,藉由影響身體活動、情緒、感覺及認知,近一步導致食慾、吞嚥及食物獲取能力下降。心理層面則要評估是否具憂鬱、焦慮、躁鬱、厭食症等困擾,導致食慾不振與自我照顧能力下降。神經及心理的障礙也容易涉及照護(如家庭支持)、居家環境(如獨居)及經濟能力等社會支持議題。六、其他一些如甲狀腺素、糖尿病、抗癲癇藥及失智症的治療藥物,都可能包含會引發體重下降的副作用。此外,酒精或非法物質濫用也須列入考慮。七、年長者的非刻意體重減輕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會自然下降且脂肪比例增加,這些正常老化現象是積年累月的,不應與非刻意體重減輕劃上等號。此外,由於長者伴隨體重減輕的症狀不一定典型,成因卻可能更加複雜,除上述成因外,口腔衛生、身體功能下降、嗅味覺改變及咀嚼吞嚥(嗆咳)等原因也需列入考量,民眾可至家庭醫學或老年醫學門診,由專科醫師進行評估,並視需求安排其他醫療職系(心理師、營養師、復健師等)介入。經醫師仔細檢查後,發現王小姐血糖超標,在給予降血糖藥物後口渴症狀大幅改善;陳先生則在胸部X光中發現可疑腫塊,除建議戒菸後續也轉至胸腔科進一步評估。提醒民眾不要輕忽體重減輕的警訊,若有疑慮建議至醫院進一步評估檢查。【慢病主題館】名家專欄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致力於推動家庭醫學研究、專科醫師培訓與基層醫療發展,並加強與國際間的交流合作。學會通過舉辦學術研討會、推動家庭醫師制度等,提升全民健康水準,並積極輔導教學醫院設立家庭醫學科,為社區居民提供更貼心的醫療服務。官方網站|醫師介紹|更多文章【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11-04 養生.聰明飲食
一張表檢測是否缺乏蛋白質 醫師推「KetoFLEX 12/3進食法」提升吸收率
很多人都知道蛋白質的重要性,日本消化專門科的醫師平島徹朗、秋山祖久的新書中卻指出,實際上80%的日本人都缺乏蛋白質,原因在於就算吃進足夠的食物,腸道卻無法有效吸收營養。 書中有張表列出了10種症狀,如果符合其中三個或以上,就很可能是體內缺乏蛋白質。1.容易脹氣、腹瀉。2.放屁味道難聞。3.容易發胖,即使減肥也很難瘦下來。4.頭髮乾燥。5.肩頸僵硬和腰痛。6.容易累,疲勞難以消除。7.睡覺不好,白天感到睏倦。8.感冒的話很難治好。9.經常覺得煩躁。10.怎樣都覺得提不起勁。蛋白質是身體組成的重要元素,一旦缺乏很可能使老化、肥胖、慢性疾病的情況更加嚴重。對此,書中就建議民眾使用「KetoFLEX 12/3」飲食法,來增加蛋白質的吸收效率。美國醫學權威「KetoFLEX 12/3」輕酮飲食法 12小時斷食提高蛋白質吸收率 「KetoFLEX 12/3」飲食法是由美國醫學博士戴爾·布雷德森(Dale Bredesen)所提出,他同時也是研究阿茲海默症的權威。這種飲食法有一條原則,就是禁食 12 小時,睡前至少 3 小時不吃東西。在斷食的狀況下,身體會進入輕度酮症(ketosis)狀態,促使大腦以「酮體」作為能量來源,並且促進細胞自噬作用,這種機制會促進細胞更新並有效利用攝取的蛋白質。此外,KetoFLEX 12/3 飲食法還有助於清除大腦中導致阿茲海默症的「β-澱粉樣蛋白」,並擁有調節血糖值、抑制發炎等效果。醫師指出,執行「KetoFLEX 12/3」飲食法之外,也要搭配早睡早起的習慣,讓體內生長激素進行更有效的利用,生長激素有助於體內脂肪分解、肌肉合成和修復細胞,和斷食帶來的好處是相輔相成,只要身體和腸道環境改善了,蛋白質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就會跟著提升。
-
2024-11-03 養生.聰明飲食
別再汙名化碳水化合物 專家揭吃對時間可穩定血糖、幫助睡眠
碳水化合物常被汙名化,但它是身體不可或缺的主要能量來源。在一天之內不同時段吃碳水化合物,會對身體產生不同的影響。美國註冊營養師Roxana Ehsani在health.com提到,研究顯示早上吃碳水,有助管理身體的能量並調節血糖;晚上吃則可幫助睡眠並減輕壓力。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因人而異,且與個人的整體健康目標有關。早上吃碳水化合物早上吃碳水化合物可為身體和大腦提供能量,開始新的一天。經過一夜的禁食後,大腦的葡萄糖濃度很低,需要補充碳水化合物才能發揮最佳功能。研究指出,一天中早一點吃複合式碳水化合物(complex carbs),例如藜麥或香蕉,有助改善記憶力。早上吃碳水化合物也可抑制飢餓感,避免餓過頭而暴飲暴食,導致肥胖風險。研究顯示,吃早餐的人往往擁有更健康的整體飲食,他們習慣在吃碳水化合物時,同時攝取各種富含膳食纖維的營養素。早餐吃碳水化合物也有助穩定血糖,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人。研究發現,糖尿病患在一天中早點吃碳水化合物(全穀物和澱粉類蔬菜,如玉米、南瓜、地瓜等),死於心臟病的可能性較小,且壽命較長。晚上吃碳水化合物一般都建議在早上或下午早一點的時段吃碳水化合物,但某些時候,晚上攝取碳水化合物也有潛在好處。一些研究顯示,睡前攝取高纖碳水化合物,可以改善睡眠品質並降低失眠風險。研究發現,睡前四小時吃高升糖指數飲食的人入睡得更快,並可顯著延長快速動眼睡眠(深度睡眠)。另一項研究則發現,一天中稍晚攝取碳水化合物的人,體內皮質醇(壓力荷爾蒙)較低。碳水化合物的最佳攝取時間,因健康目標而不同。1.想減肥如果減肥是你的目標,那麼最好不要在晚上吃碳水化合物,避免體重和體脂肪增加。安排在早一點的時段吃,並增加纖維攝取,有助管控整體卡路里。2.想增肌雖然蛋白質是肌肉修復的關鍵,但碳水化合物提供運動所需的能量也同樣重要。在運動前後攝取碳水化合物,有助於肝醣儲備,優化肌肉。3.優化身體能量全天持續供應碳水化合物,對於優化能量是必要的。在飲食中加入優質碳水化合物來源,如全穀類、水果、蔬菜、豆類與乳製品。身體如何代謝碳水化合物?當你吃進碳水化合物時,消化過程從口腔開始,消化酶將其分解成身體需要的葡萄糖,接著來到胃和小腸,葡萄糖進入血液中。最後多餘的葡萄糖會以肝醣的形式儲存在肝臟和肌肉中,以備使用。當葡萄糖進入血液,血糖就會升高,此時胰臟釋放胰島素,就像為細胞解鎖,允許葡萄糖進入被利用,成為身體的能量。進食後血糖會升高,隨著身體消耗能量後,血糖可能會下降,直到下一次進食。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0-31 養生.健康瘦身
身形和年齡同時增長?做好4件事避免中年肥胖及保持健康體重
你有這種困擾嗎?隨著年紀的增長,體型越來越難以控制,尤其從30歲到40歲開始,你可能會發現減肥和運動更具挑戰性,並且你所做的練習可能不會達到以前的效果。不過,這並不一定表示身體健康出現了問題。為何體重隨年齡增加?實際上,中年體重增加是老化的自然結果。專家指出,年齡越大你的代謝速度往往會減慢,但你的食慾和食物攝取量並不會減少,從而導致體重逐步增加。大部分的體重增加是以脂肪組織的形式出現。你體內脂肪的分布也會改變,例如皮下脂肪變少,而內臟周圍的脂肪則增多。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你開始失去肌肉。許多人在年齡增長時,其活動量也會減少,尤其是他們的工作需要長時間坐著,這可能會導致進一步的脂肪增加和肌肉流失。那些多出來的體重不僅會影響你的身形。許多因年齡而上升的慢性疾病風險,例如糖尿病、心臟病和神經退化性疾病,過多的體重可能會進一步增加這些風險。如何面對中年後的肥胖?幸運的是,面對和年齡同時增長的身形,你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來保持健康的體重。1.選擇富含纖維的天然食物增加富含纖維的蔬菜、豆類、堅果、全穀物和水果的攝取量,這些食物在胃中佔據更多空間、提供較少熱量,並減少速食、添加糖和其他加工食品的攝取。2.減少食物份量學習調整飲食以適應較低的熱量需求,專家建議你可以從每天減少100到200的卡路里開始,然後根據需要進行調整。3.保持充足的水分有時候人們很容易將口渴感與飢餓感搞混。此外,有研究顯示喝水保持水分,可能有助加快新陳代謝,增加脂肪的分解。4.鍛鍊你的肌肉對於肌肉流失最直接的方式,即是透過在日常鍛鍊中加入肌力訓練來應對。有了更多的肌肉,就能更有效地燃燒卡路里,並且你會更加活躍。【延伸閱讀:年紀越大會越虛弱?專家告訴你60歲以上開始重量訓練有何好處】【資料來源】.Stopping Middle-Age Spread.5 Reasons It’s Harder to Lose Weight With Age
-
2024-10-29 醫療.腦部.神經
健保署腦中風3政策 搶救千人生命
「我當醫師不夠理解病人的苦,在成為家屬後才開始了解,遠離中風減少殘障,不能只是口號。」10月29日是世界腦中風日,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連立明感慨的說,他的父親與岳父都在多年前中風,成為全台43.6萬名患者之一,面對中風家庭治療及復健的辛苦,他完全感同身受。天氣轉涼後,寒冷冬天即將來臨,也是中風的高危險季節。據統計,台灣每年約4萬人發生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日前由台灣腦中風學會、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與三軍總醫院共同舉辦「2024世界中風日在台北」活動,結合現場醫師健康講座、器官捐贈宣導、趣味闖關活動,傳遞腦中風預防觀念,現場超過千名民眾參與,聯合報慢病好日子也於現場設置攤位,進行腦中風最愛問的趣味闖關活動,一同關懷國人健康。連立明表示,中風是臥床失能主因之一,除了在急性期的第一線救治很重要之外,一旦出院後,若三高等危險因子控制不理想,很可能二次中風,因此患者出院後的控制更令人憂心,也需要家人一起監督。健保署自去年開始,陸續推出中風「減災」3支箭,一是血栓溶解劑自3小時內調整為4.5小時內使用;二為取栓手術自8小時內改為24小時內使用;今年7月起實施腦中風經動脈取栓術病人跨院合作照護計畫,目前已有381家醫院加入,預估今年成功救治腦中風患者人數,比去年增加900多人。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明年1月將推出腦中風患者出院個案管理計畫,追蹤病人用藥情況、三高控制,以降低再次中風機率。連立明建議腦中風患者出院個案管理計畫加入「健康台灣888計畫」,以利患者落實三高控制,以及減肥、戒菸、多運動,與持續追蹤心房顫動等,養成正確預防再次中風的方法,每年應可降低3.1%,約1200人再次中風的危機。
-
2024-10-29 養生.健康瘦身
想瘦卻又難以控制想吃的衝動!研究:做一種運動有助控制飢餓
想瘦身減重,老生常談的方法就是少吃多動。而就算做了運動,但當肚子餓或嘴饞時,總是很難控制想吃的衝動,甚至讓辛苦運動做白工。研究指出,選擇高強度的劇烈運動有助於抑制饑餓荷爾蒙,進而減輕饑餓感,尤其是女性。劇烈的高強度運動有助控制飢餓根據10月24日發表在《內分泌學會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比起比中等強度運動,劇烈的、令人心跳加速的高強度運動可以通過降低生長素釋放肽水平來減輕饑餓感,尤其是女性。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劇烈運動有助抑制胃飢餓素(gre-lin),即所謂的飢餓激素,這種激素會刺激你的食慾並告訴你的大腦該吃東西了,而劇烈運動可能是控制飢餓感的最佳方法,尤其是對女性而言。因此,運動可被視為一種「藥物」,至於「劑量」(強度),則應該根據個人目標設定。研究表明,高強度運動作為減肥計畫的一部分,可能特別有用。什麼算高強度運動?你可能想知道,什麼是高強度運動,哪些運動算是高強度運動?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指出,運動除了種類之外,也有強度之分,而強度就是依據身體在運動時感到吃力的程度,換算成此時大約的心跳作為判別,分為4個等級:.費力身體運動 (High-intensity Exercise):持續從事10分鐘以上時,無法邊活動,邊跟人輕鬆說話。這類活動會讓身體感覺很累,呼吸和心跳比平常快很多,也會流很多汗。.中度身體運動 (Moderate-intensity Exercise):持續從事10分鐘以上還能順暢地對話,但無法唱歌。這類活動會讓人覺得有點累,呼吸及心跳比平常快一些,也會流一些汗。.輕度身體運動 (Low-intensity Exercise):不太費力的輕度身體活動,不能列入每週150分鐘身體活動累積量。.坐式生活型態 (Sedentary):僅止於靜態生活的內容,不能列入每週150分鐘身體活動累積量。但有些人可能覺得,要運動都不容易了,還要做高強度的費力身體運動,會不會太困難了?事實上,幾年前也有研究指出,其實不需要一整段時間的運動,只要每天進行3次、每次約1分鐘的劇烈運動,例如追公車、搬東西上樓、跟小孩玩等日常生活中的活動都算,可以降低39%早逝風險。因此不管你是為了健康還是為了減肥瘦身,就從日常零碎時間裡抽空做一些高強度活動,總比完全不運動好。開始動起來吧!【參考資料】.《Health Day》.內分泌學會雜誌.衛福部國健署.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0-28 養生.聰明飲食
英營養師揭9大地雷超加工食品 「半數以上」長年被誤會為健康替代品
現代健康意識抬頭,大家都知道加工食品對身體的危害,其中含有防腐劑、食用色素、香料的「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UPF)除了增胖外,還會伴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健康風險。英國營養師凱拉丹尼爾斯(Kayla Daniels)列出九種對健康危害極大的超加工食品,其中除了白土司、香腸、泡麵、健怡可樂為眾所皆知的NG食物外,還有五種食品不少人誤以為它很健康,事實上也是過度加工的健康地雷。1.蛋白質優格很多人都以為蛋白質優格能幫助健身者增強肌肉,但凱拉指出很多都富含對健康有害的增稠劑、人造甜味劑、膠類,用以改善質地和口味。2.植物奶時下很多人宣稱用植物奶取代一般牛奶更健康,但凱拉指出許多植物奶產品含的精煉種子油和增稠劑比其他食品高很多,精煉種子油富含omega-6 脂肪酸,食用過量可能會導致發炎和其他健康問題。而添加至植物奶的增稠劑是為了改善質地和穩定性進而增加保鮮期,但這成份會擾亂消化系統導致腸胃健康出問題。3.蛋白能量棒蛋白能量棒是健身愛好者的熱門食品,被認為是巧克力零食棒的健康替代品,但同樣富含多種有害的添加物,通常含有人工甜味劑,會讓人產生更多對含糖食物的欲望,並擾亂腸道健康,讓身體能難以抵抗疾病。另外蛋白棒中也含棕櫚油,其飽和脂肪含量相當高,會增加高膽固醇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4.代餐奶昔很多正在減肥的人會用代餐奶昔取代正餐,降低卡路里攝取,但其中含有增稠劑和添加物會傷害腸胃道健康,損害腸壁的完整性,會導致腸炎等潛在消化問題。這些人工成份會破壞腸道微生物的平衡,這些腸道微生物對健康和免疫力非常重要。5.格蘭諾拉麥片棒(燕麥棒)內含現今最夯的健康聖品「燕麥」,燕麥棒被宣揚為健康零食,但含糖量相當高。凱拉指出許多大廠牌會添加大量的糖增添風味,讓這些燕麥棒更接近糖果而不是健康食品。即使宣稱「天然」、「有機」,仍因含糖量過高,糖帶來的危害已抵銷健康分數。資料來源/每日郵報
-
2024-10-28 焦點.健康知識+
吃太淡會胃食道逆流?油吃太少容易失智?專家破解日常飲食觀念
你可以先知道: (1)傳言說「胃酸的原料是鹽巴」,但專家表示,人體不是化學式直接推導,從氯化鈉到氯化氫是一連串複雜的生化反應過程,傳言簡化、跳躍,傳言說法錯誤。 (2)傳言說「腦部全部都是脂肪,吃油吃的少、容易失智」。但專家表示,腦部是膽固醇含量最高的器官,但膽固醇不等於脂肪,傳言說法錯誤。 (3)傳言說「晚餐後吃水果,果糖直接變成膽固醇、直接造成脂肪」。但專家表示,果糖與三酸甘油脂有關,但三酸甘油脂不是膽固醇,傳言混淆二者、傳言錯誤。網傳「錯誤認知 少糖少油少鹽?」影片,提到只有少糖是對的,少鹽跟少油都是錯的,「胃酸的原料是鹽巴,我們吃太淡、胃酸酸度不夠」,以及「吃油吃的少,腦細胞補充不足、容易失智」,「晚餐後吃水果,果糖直接變成膽固醇、直接造成脂肪」。但專家表示,歷次飲食調查國人鈉攝取量、油脂攝取量、糖份攝取量都超標,而蔬果攝取量不足,傳言說吃太淡,鼓勵吃油、避免晚餐後吃水果,傳言說法錯誤。 此外「腦部全部都是脂肪」說法也是錯誤,腦部是「膽固醇」含量高,膽固醇不等於脂肪,脂肪是由脂肪酸所構成,膽固醇是脂質中的特殊衍生物,傳言混淆二者。 同樣的,傳言提到「晚餐後的水果,果糖直接變成膽固醇」也是混淆三酸甘油脂與膽固醇,醣類與三酸甘油脂有關,三酸甘油酯和膽固醇都是脂質,但三酸甘油酯是脂肪,膽固醇則不是,且人體膽合成固醇的來源是動物性脂肪,也許水果無關。說少糖少油少鹽是錯誤認知的影片? 原始謠傳版本: 錯誤認知1#少糖 #少鹽 #少油#胃酸#腦部脂肪#好油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查證解釋: (一)臺灣人普遍鹽分攝取超量 不存在吃太淡的情況 傳言提到「我們吃的太淡」、「少鹽是錯的」。MyGoPen 致電諮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她表示台灣外食情況普遍,多數人都是吃太鹹,歷次的飲食調查都顯示國人吃太鹹,衛福部、營養師們也都宣導民眾要減鹽飲食,傳言卻說「我們吃的太淡」、「少鹽是錯的」,不但不是現狀事實,而且學理錯誤,胃酸雖然是鹽酸、鹽酸是「氯化氫」,食鹽是「氯化鈉」,但傳言說法錯誤連結二者。 MyGoPen 查詢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根據衛福部於 2011 年公布、2019 年更新的資料,成人每日鈉的總攝取量不宜超過 2400 毫克、相當於 6 公克的鹽,但是兩次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國人鈉攝取量都超標,特別是年輕世代都比過去吃的鹹,19 到 30 歲男、女性每日鈉總攝取量分別為 4599 毫克及 4096 毫克,達到建議上限的 1.9 倍及 1.7 倍。人體不是化學式 而是複雜的生化反應 傳言提到「胃酸的原料是鹽巴,吃太淡、酸度不夠,會胃食道逆流」。相關的說法 MyGoPen 已於 2021 年提出「【誤導】低鹽飲食罪惡的建議?造成胃無法產生胃酸?醫:過度解讀」查核報吿,報告中諮詢林口長庚腎臟科醫師顏宗海,他表示食鹽是氯化鈉(NaCl),胃酸的主要成分為氯化氫(HCl),但人體不是化學式,傳言資訊錯誤,臨床上常見胃酸分泌不足的主要原因包括惡性貧血、使用制酸劑、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或是曾經胃切除、胃繞道手術等等。 MyGoPen查詢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根據台灣內科醫學會所出版發行的《內科學誌》於 2015 年的登載的「胃酸相關胃腸疾病之最新診治新進展」,提到:胃酸主要成分是鹽酸(hydrochloric acid,HCl)與少部分氯化鉀(KCl)和氯化鈉(NaCl)。並提到「酸的製造源自細胞內 CO2 經碳酸酐酶水解成H+與HCO3-,氫離子和鉀離子經H+K+-ATPase pump交換後與氯離子一同打出細胞外。為維持胞內電荷與酸鹼平衡,壁細胞底側部有 Cl- 與 HCO3- 的交換,NA+K+ ATPase(鈉鉀ATP 酶)主動運輸....」。由上述資料可知,胃酸的成分雖然包括氯化鈉,但是胃酸分泌是非常複雜的生化反應過程,傳言直接說「胃酸的原料是鹽巴」一句話帶過,傳言過度簡化、傳言易誤導。MyGoPen 查詢相關傳言出處,國際上流傳最廣的應屬美國自然療法醫師喬爾·瓦拉赫 (Joel Wallach),他鼓吹「你需要更多鹽」、「低鹽飲食會導致胃酸逆流」、「任何建議低鹽飲食的人,都應該被關進監獄、被處以死刑」。MyGoPen 曾於 2023年10月7日提出「【誤導】阿茲海默症都是吃降膽固醇藥造成的?錯誤說法!醫師詳解」查核報告,報告中引述美國的消費者保護非營利機構官網,內容指出 Joel Wallach 在加州創立傳銷品牌、販賣各種營養補充品。 (二)吃太油會先高血脂、肥胖 而非保護腦細胞傳言提到「腦部全部都是脂肪,油吃的少,腦細胞補充不足、很容易失智症」。蘇秀悅表示,就像六大類營養每一種都各有角色、缺一不可的觀念,油脂也不是越低越好,大腦雖然是人體膽固醇含量最高的器官,但是飲食中吃進去的膽固醇、不等同於腦細胞的膽固醇,蘇秀悅以減肥為例,減肥是減掉肥肉、是減掉「皮下脂肪堆積」,而不是減掉腦細胞,傳言的說法無法解釋減肥,傳言邏輯錯誤,並且錯誤連結不同的知識片段,傳言說法錯誤。 蘇秀悅強調,根據飲食建議油脂類佔全天總熱量的比重應低於 30%,但是過去相關的飲食調查都顯示,國人的油脂攝取量落在 35 到 37%之間,不但超量攝取,而且攝取的都是飽和脂肪酸、不好的油,因此營養師通常建議民眾少吃肥肉、雞皮、豬皮等動物性油脂,改成攝取好的油脂,而不是改成無油,無油飲食是一種不健康的飲食方式,只有膽囊發炎、胰臟發炎、乳糜胸等等的病患才會吃屬於「治療飲食」的無油飲食,且甚至嚴格到總脂肪量要小於 15 克。蘇秀悅強調,健康不是一直「限制」、而是怎樣「組合」,只要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油炸、油煎的食物,像是鹽酥雞、滷肉飯、乾麵等又油又鹹的食物,大概就能達到低於 30% 的建議比例。 傳言說「很多失智症會建議大家花生油」,蘇秀悅強調沒有人在講失智要吃花生油這種事,從未有這樣的連結,避免失智症的重點包括避免腦部害,避免心血管疾病、避免中風、良好的生活形態等等,而不是單一個因素、吃不吃花生油的問題,健康的飲食形態才能預防失智症,而不是哪一種特定的食物,例如「地中海飲食法」,多攝取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比較多的油類,像是橄欖油、苦茶油等。脫色脫臭是必要製程 增加油品穩定性 傳言還提到「一般油其實是高溫萃取、脫色脫臭」、「抽油煙機裡面的油如果是黏稠的,趕快丟掉不要吃」。相關的說法食藥署曾經公開闢謠「Line 流傳『多數人吃的油是化學油!』,這是真的嗎?」,指出一般食用油脂的製作必需經過「油脂抽取」及「油脂精製」兩部分,油脂抽取都必須加熱,包括「壓榨」、「萃取」二種方式,且二種都會加熱,但只經過壓榨或萃取流程所取得的粗製油脂,外觀會較混濁,懸浮物、不純物等會加速油脂劣變產生油耗味,因此必須「精製」,或是稱為「精煉」(refining),以及「脫色」(bleaching)、「脫臭」(deodorization)等步驟,以增加安定性及保存性。傳言說油品高溫萃取、脫色脫臭不好,為錯誤說法。 (三)水果與三酸甘油脂有關 不等於膽固醇傳言提到「晚餐後吃水果,水果有很多的果糖,直接變成膽固醇、直接造成脂肪肝」。蘇秀悅指出,傳言說法胡亂瞎扯,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約有 7 到 8 成是身體自己合成的,其餘才是飲食吃進去的;但植物的膽固醇是零,豆製品也沒有膽固醇,所以就算是吃全素的人,體內也有自行合成的膽固醇,而人體合成的膽固醇的來源通常是食物中的動物性脂肪、也就是飽和脂肪酸,但絕大多數的水果油脂含量都非常低,就算有些農產品、例如酪梨含有豐富油脂,但是也是屬於植物油,不是動物性脂肪。 水果屬於碳水化合物,MyGoPen曾於 2024 年 8 月 9 日提出「【錯誤】膽固醇高和血脂高的人更應該多吃雞蛋和肥肉?不實說法!醫師詳解 」查核報告,該報告中諮詢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他表示碳水化合物吃進人體後會先轉成三酸甘油脂,三酸甘油脂可以進而做結構式的改變、變成膽固醇的來源,但人體大部分的膽固醇來源是身體自行合成、其餘才是飲食攝入。由上述資料可知,傳言「晚餐後的水果直接變成膽固醇」的說法錯誤。每天三蔬二果 份量比時間更重要 蘇秀悅補充表示,吃水果不是晚上吃就一定不好,重點是吃的「份量」,如果狂吃一大盤水果、猛喝果汁,即使是在白天,也是錯誤的飲食飲食形態,所以吃水果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吃當季水果、份量不要太多,醣類和三酸甘油脂有關,但是和膽固醇沒有直接關係,根據衛福部的官版建議,每人每天應該「三蔬二果」,一天最多就是二份水果,一個小蘋果、一根小香蕉這樣的份量,而且應該吃原型水果,這樣才能吃到纖維和更完整的營養,喝果汁無法代替吃原型水果。 蘇秀悅提醒民眾,傳言說法只是利用片段正確、甚至極小部分正確的資訊,跳躍、擴大地敘述,變成完全錯誤的飲食主張,像這樣有害健康的資訊民眾千萬不要誤信、誤傳,民眾如果有任何跟營養有關的問題都可以詢問營養師,目前各大醫院都有開營養諮詢門診。結論 總結而言,傳言說「少鹽、少油是錯的」,並且鼓勵多吃鹽、多吃油,傳言說法完全背離臺灣民眾日常飲食的型態,臺灣民眾面臨的是吃太鹹、吃太油的問題,以及衍生的高血壓、高血脂,以及共病的糖尿病等「三高」問題,還有肥胖、腦中風、心臟病等風險,傳言悖離現實、說法錯誤,且有關胃酸、失智等說法也是錯誤資訊。 而「晚餐後吃水果,直接變膽固醇、脂肪肝」的說法,學理上水果與三酸甘油脂有關、三酸甘油脂不等同於膽固醇,而人體合成的膽固醇來源為飲食中的動物性脂肪,與水果無關,傳言說法錯誤。衛教資源: 國健署 正確飲食習慣 諮詢專家: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營養室主任 - 蘇秀悅 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 柳朋馳(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4/10/sugar-oil-salt.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