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5 醫療.精神.身心
安眠藥一吃難戒斷?精神科醫師釋疑:成癮與依賴不同
對於安眠藥,有些人敬而遠之,害怕自己藥物成癮;也有飽受失眠之苦的人,希望能藉此尋得一帖進入夢鄉的良方。有人還沒吃就怕成癮,有人少一顆就很焦慮。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毛衛中指出,在診間常見兩類患者,一種是才剛開始用藥,就擔心會不會對藥物產生依賴,甚至成癮;有一些人則是反過來,希望醫師別少開藥,否則「睡不著很痛苦」,後者往往都是失眠很長一段時間。對於不曾吃過安眠藥的患者,會先詢問造成失眠的可能原因,例如因焦慮而失眠的個案,就會開立放鬆情緒的藥物,而非直接使用安眠藥。安眠藥在睡前吃、藥效很快,患者常會預期自己能在短時間睡著,但有些患者不清楚自己吃的是哪一種藥物,如果是幫助放鬆的藥物,藥效沒那麼快作用,有些患者因此出現「連吃藥都睡不著」的災難性思考,焦慮之下更睡不著,這類藥物其實應該要提早吃。褪黑激素人體本來就有,口服補充效果因人而異。有人怕吃安眠藥,因此尋求其他能助眠的藥物或保健食品。國外有許多產品標榜添加助眠的「褪黑激素」,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王明媛表示,褪黑激素依成分濃度含量不同,分為食品或藥品等級,濃度在2毫克以上屬於藥品,市面上的確有這類的處方藥;有些食品級的褪黑激素,是從動物大腦松果體提煉出來,成份劑量一定不會大於2毫克,但食品就不會標記含量。王明媛說,褪黑激素是人體本就有的物質,每天關燈睡覺之後,身體會自然分泌,口服補充只是模擬睡眠中褪黑激素增加、輔助入睡的狀態。睡眠障礙很難說吃什麼最有效,一個有很多煩惱的人和毫無煩惱的人相比,如果兩人都有睡眠障礙、都服用褪黑激素,在兩個人身上可能有不同效果。毛衛中指出,褪黑激素的確可用來治療55歲以上失眠族群,因為藥效不比傳統安眠藥,必須提早1至2小時吃才有效,也常用來調整出國或上大夜班的時差。還有些人睡不著的原因是交感神經過度亢奮,導致肌肉緊繃,肌肉鬆弛劑的確會被用來輔助睡眠,藉由幫助放鬆肌肉,減少對身體干擾,但使用一段時間後可能出現耐受性,藥效變差,需要和醫師討論是否調整治療內容。每個人對藥物代謝速度不同,要看睡醒後症狀表現。苯二氮平類(BZD)的安眠藥有短、中、長效型,但每個人對藥物的代謝速度不同。毛衛中說,有些人代謝快,隔天醒來覺得睡得很舒服;有些人代謝較慢,導致隔天起床後昏昏沉沉,甚至連開車都有危險。「所以醫師在用藥的時候,必須跟病人討論,且告知開的是什麼藥、可能有怎樣的效果。」且需要多次回診調整用藥。短效多用於入睡困難者,長效用於有情緒症狀者。毛衛中指出,入睡困難的類型,占所有失眠患者的四至六成,吃短效安眠藥多有幫助;而中長效的藥物,代謝慢的患者,起床後可能仍覺得昏沉。長效安眠藥則指半衰期15小時以上類型,有些甚至長達70小時,代表藥物要在血液中達到一定濃度,才能產生作用,但並不代表藥效有70小時。通常會用到長效安眠藥的患者,可能合併其他症狀,如憂鬱症、焦慮症等,導致情緒干擾睡眠。由於精神科用藥需要透過一次次測試評估藥效,所以第一次用藥的個案,通常開一星期的份量,視患者服用狀況再作調整。有些人藥吃了一段時間,覺得失眠狀況改善就自主停藥,可能因此出現「停藥症候群」。毛衛中說,這類患者可能原本要花一小時入睡,突然停藥導致要花二至三小時才能睡著,這會讓人很沮喪,會認為自己藥物成癮。臨床上的作法是,患者如想在周末減藥,會從減半顆開始。安眠藥的藥效太好,容易讓患者產生心理上的依賴,但依賴和成癮其實不一樣,「劑量沒有增加就不叫成癮;覺得不吃就睡不著,就是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