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枝
台北榮總特約醫師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劉秀枝
台北榮總特約醫師
72歲的A女士向來健康,某日右腰疼痛難忍,吃止痛藥沒效,隔天自行到醫院掛腎臟內科。超音波檢查發現右腎腫脹,於是轉介到泌尿外科,電腦斷層檢查顯示輸尿管阻塞,可能是結石或腫瘤所造成。進一步做內視鏡及切片檢查,病理報告為輸尿管惡性腫瘤。醫師建議手術切除,還告訴她可以到別家醫院,做二次確診,或想要在其他醫院開刀也沒關係,並把檢查資料給她。
A女士沒料到因腰痛去看門診,卻看出有腫瘤,而且過去只聽過腎臟癌和膀胱癌,沒想到輸尿管也會長癌。親朋好友紛紛給意見,有的幫忙上網查資料,都建議她看其他大醫院的醫師。但A女士覺得這位泌尿外科醫師人親切,說話實在,看起來很有自信,讓她很安心。於是她沒有尋求第二意見,而接受右側腎臟和輸尿管全切除手術,腫瘤成功摘除,繼續在門診追蹤。
腰痛,一般人會想到是脊椎或背部肌肉的問題,而看骨科、神經內科或復健科,A女士福至心靈的掛了腎臟內科,再轉泌尿外科,看對科別,而且遇到「貴人」,覺得自己很幸運。
貴人哪裡找?雖然可遇不可求,但還是有些方法可循。
親朋好友相聚,談到病痛和就診經驗時,加以留意。遇到同樣病症時,可以請教應看哪個科別,找哪位醫師。
如有相識的醫護人員,或自己平常看病的醫師,請他們轉介,最為可靠。國人一向客氣,不好意思直接問醫師到底有多少經驗,或動過多少同樣手術,可以間接向醫師的同事或病人探聽。
上網搜尋、上醫院網站或從健康雜誌上,尋找醫師或醫療團隊,比較客觀。
門診病人多,醫師的時間、耐心和專注力都有限,因此跟醫師陳述病情時,要簡潔、講重點,而且症狀演變要照時間順序敘述,不要跳來跳去,最好事先在心裡演練一番,或做個小抄。如此醫師才能很快進入情況,把時間花在思考分析、診斷與治療,而不是澄清病情。
把目前所服用藥物的英文學名和商品名寫下來,讓醫師過目,才不會重複開藥或發生藥物相互作用問題。
過去的重要疾病要告知。例如一位80歲的重度失智B女士突然喘得很厲害,臉色蒼白,好像要斷氣般,家屬打119,送鄰近大醫院的急診室,並在救護車中使用氧氣,約20分鐘後氣息平穩。胸部X光發現心臟擴大,心電圖和肺部並無病變。
醫師並不很確定是什麼病時,家屬提到B女士兩年前兩腳曾經腫脹,好像是靜脈血栓。醫師立刻安排胸部電腦斷層血管攝影(CTA),發現是肺栓塞,立刻安排住院治療,一星期後康復出院。因為家屬不經意的提到下肢的深層靜脈栓塞,讓醫師想到病人是肺栓塞的高危險群,而能正確診斷,是醫病雙方的福氣,也就是台灣俗語的「先生緣,主人福」。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