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番茄醬倒過來放更容易擠出來?食品廠卻因一理由不建議如此做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林靜芸

林靜芸/生病的人尤其不應該悲觀

林靜芸

聯合整形外科診所所長

去年的某個早上,一個60歲的女人,在辦公室踢到東西摔跤,臉部被壓克力的牌子刮傷,滿身是血衝進門診,她的嘴唇裂成二半,露出牙齦,臉頰也有幾道深層裂傷。女人明顯受了驚嚇,我們聯絡她的丈夫,並準備縫合,丈夫很快趕來,奇怪的是看著太太變形的臉,丈夫只淡淡的說:「醫師會幫妳美容。自己摔的,怨不了人。有傷口一定會疼痛,妳要勇敢!」就回去上班了。

女人的傷口呈鋸齒狀,我盡量修復。女人順利拆線,由於她受傷嚴重,預期會留下疤痕,以及顏面攣縮。作為她的醫師,見過她的無情丈夫,我不禁替她擔心。

女人拆線後,在臉書上看見她與丈夫一起旅遊。照片中女人離鏡頭很遠,臉部看不清楚,我思考著接下來的治療該如何改善。

受傷後六個月,女人返診追踪,局部復元得幾乎見不到疤痕。我向女人恭喜,女人居然問我:「有傷口找整形外科不就應該是無疤嗎?」原來從頭到尾擔心的人只有「我」而已

我的觀察病人及家屬分為悲觀以及樂觀二種:

悲觀型的人緊張焦燥,需要醫護人員安撫。他們容易失眠、容易血壓高、手術之後容易血腫,他們擔憂每項可能,也因此大醫院常有靈異事件。

有位48歲的女士接受下肢靜脈曲張手術,原本當日可出院。女士說她手術當中夢見自己被急救,害怕回家會有意外,要求再住院一天。隔天醫師查房,女士沒事,睡在病床旁邊的丈夫卻心肌梗塞猝死。

樂觀型的人完全相反,他們有時神經大條到讓醫師頭痛。開心手術術前病情說明會,家屬應該全部到場。這種人卻回答:「我是病人,我聽就好。」或是派一個讀小學的來充人頭。

樂觀型的人不懂得手術有風險,不知道擔憂。他們的特色是傷口好得特別快,過程特別平安。經常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我就碰過一個38歲的女人,外科、影像科及病理科醫師全都說她應是得了癌症。病人一副沒事的樣子,忙著替別人報稅,果然,這位小姐的診斷是醫師們虛驚一場!

身為資深外科醫師,我無法解釋為什麼術前悲觀的人,容易有併發症,樂觀的人容易康復。

最近讀到美國伊麗莎白布雷克本與艾波博士《端粒效應》一書(天下文化出版)才恍然大悟,人類在壓力之下有兩種反應,一種是威脅反應:血管收縮、流向腦部的血液變少,腎上腺分泌皮質醇,使血糖升高,同時迷走神經的活動減少,手腳冰冷,全身緊繃,嚴重者可能腳軟甚至暈倒。另一種是挑戰反應:心跳加快,血氧運送增加,尤其是心臟及腦部,能夠作出較正確的決定,其他組織也能發揮最大的效率。運動場上獲獎的球員,多是具有此項特色。

悲觀的人採取威脅反應,自己嚇自己,設想最壞的後果,威脅反應使細胞染色體端粒變短,身體發炎因子上升,免疫體系運作失常,也難怪容易有併發症。

樂觀的人把生病當成人生的歷練,以接受挑戰的精神來度過。如今已知挑戰反應能抵禦慢性壓力的侵蝕,保護染色體端粒,使細胞運作正常促進修復

最近網路流行用語「正向能量」、「療癒作用」,講的都是相同的事。我們無論生病與否,其實都該採取正向樂觀的態度。

壓力 林靜芸 醫師公衛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