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年八月,莫拉克颱風來襲,總統赴台東勘災,路上一對母子半路向總統陳情,「為什麼我們把票投給你,需要見到你時都見不到!」不料總統回應,「現在不是見到了嗎?」還有一對姊妹因風災遭土石流活埋,她們的外公奮力救出她們,沒想到總統探望姊姊時,竟脫口說出,「你真不簡單,可以憋氣兩分鐘」。
再來二○一八年八月受熱帶低氣壓影響,
台灣中南部暴雨,總統到嘉義視察災情,搭乘軍方裝甲車到現場,引起不少爭議。雖然解釋說總統只是搭乘軍方裝甲車到現場,抵達後則全程涉水探視受災民眾,但不管怎樣,有搭乘裝甲車到現場,然後有在甲車上向災民揮手總是事實。
苦民所苦,感受和體會災民苦難的同理心,對一位領袖非常地重要。無獨有偶,前一陣子澳洲發生洪水,總理莫里森在洪水實際到達最嚴重之後數天才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並在探望遭受洪水蹂躪的地區時拒絕與災民會面,因此遭受到嚴厲的批評。
當人民一直在驚恐地看著無情的雨水造成越來越高的洪水,吞噬了房屋並摧毀了生命時,為了應對這樣的災難,任何國家都一樣,人民需要一位愛民的領導者,一個表現出同理心、願意傾聽並提供希望的領導者。
澳洲的一位教授說,對於許多澳洲人來說,「莫里森面對危機時的領導力的一個特徵,似乎就是他從未到危機這裡。而當他到的時候,他似乎不是為災民而來的。」大家在危機中渴望國家的領導者需要真誠地認同你所代表的人民,並具備和災民一起共苦,一起解決問題的能力。
正如法國政治家戴高樂曾經說過的那樣,一個具有領袖品格的人在面臨危機時會反求諸己,會展示具有自己特色的行動力,並承擔起責任,將災民的事變成自己的事。
二○二二年僅僅過了將近三個月,世界就發生了很多重大危機,在在都需要強而有力的領導者。除了澳洲東海岸的可怕洪水,還有新一波的
新冠肺炎病毒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威脅要發動世界大戰,領袖的處理不善都是人民的災難。
領導者時常會說資源不足以致無法這樣或那樣,或許這在物質層面的確如此,例如烏克蘭總統更有理由說國家資源欠缺,所以只能逃難或投降,不過他沒有。危機中領導者的核心任務不是解釋我們為什麼會失敗,而是給人民希望,和人民站在一起。例如在紐西蘭基督城大屠殺之後,總理竭盡全力與穆斯林社區接觸,並以表達共同悲痛和共同身分的方式穿著。
孟子說:「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將「臣」換成「人民」亦是如此!
(本文已刊載於2022.03.24聯合報第A10版民意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