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Silicon Valley Bank。)
世界經濟總是動盪不已的。二戰之後,全球療傷止痛,有30年的時間,世界經濟比較平順。但從1973年石油危機開始,每隔10到15年週期,就會有一場巨大的金融風暴發生,強烈打擊較為弱勢的政府、公司及家庭。如今距離1987年的全球股災、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以及2007-09年的次級房貸危機,再次進入這個周期,恰恰
美國和歐洲紛傳銀行倒閉或陷入險境,
台灣要妥為應對,因為上兩次的金融風暴,台灣經濟都有所損傷,苦吞兩次史上經濟負成長。
歷次世界金融風暴的背景各有不同,近因以及主體也都有異,但都有共同的結果,總體經濟方面,是經濟衰退、股市崩盤、房產大跌、資金外逃、物價狂飆、
失業上升,個體經濟方面,是家庭和公司破產,銀行倒閉,犯罪率和自殺率上升,需要很長的時間,才有可能恢復社會安定與經濟繁榮。目前世界經濟,本來就已深受疫情肆虐,以及俄烏戰爭的深重影響,糧食、能源以及供應鏈的挫折,本來就引發歐洲與美國的通貨膨脹。美國為了救濟受到疫情影響的經濟活動及人民收入,繼續啟動量化寬鬆,大舉發債印鈔,繼
歐巴馬任內美債增加8兆美元,
川普任內再發8兆,
拜登兩年多,又發了7.4兆,累積債務規模遂從24兆升近目前債務上限(debt limit)31.4兆美元,占GDP 126%,因此引爆了自身通貨膨脹。為了對付通膨,又為了繼續吸引對美債的購買力(因為出脫美債已是全球債券市場的主流,持有美債規模高居一、二的日本與中國,2022年分別減持2245億美元及1732億美元,整體美債境外持有比重,已從2008年高峰48%一路下滑至目前的31%,連帶也削弱美元信用,衝擊美元長期作為國際主要通貨的地位),於是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連續18碼(4.5%)暴力升息,只為了解決自己的問題,因聯準會並非世界央行,不須去顧慮其他各國的經濟穩定,以及世界的經濟走向。
美國升息的七傷拳,當然也打到自己,體質比較弱、應變比較慢、投資策略錯誤導致信貸爆炸或久期錯配的本國銀行,就成為第一波的犧牲者,2022年美國公債下跌12.5%,創下63年來首度連年下跌紀錄,為1788年以來235年間的最大跌幅,如果銀行持有龐大美債資產,資產價值必然減損,隨著利率加速上揚,債券票面價值跟著急速下跌,市場接手意願不高,就難以變現應急,存款戶一旦知悉,當然自保為上,提款走人。由是引爆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大銀行危機,於一周內發生3起銀行倒閉事件。美國聯邦監管機構最先於3月8日宣布資產110億美元的銀門銀行(Silvergate Bank)終止運營並清算資產,結束35年的營運,10日宣告資產2118億美元、美國銀行第16大、位於加州的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SVB)宣布倒閉,結束40年的營運,12日關閉擁有1103億美元資產和885億美元存款、位於紐約的標誌銀行(Signature Bank) ,結束22年的營運。聯邦準備理事會、財政部及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並且聯合聲明,史無前例宣布提供所有存款人(不論是否在存款保險範圍內)足額保證,希望穩定市場信心,就怕蔓延在其他銀行裡未獲存保帳戶的存戶,提錢轉存至他認為更穩當的銀行而爆發擠兌,使得原本只是個案的銀行倒閉,演變成全面銀行系統崩潰危機。如果不是燃眉之急,鮮少會這樣雪中送炭的。
金融危機迅速延燒,資產1811億美元、位於加州的37年歷史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也面臨破產危機,其存款保險比例太低,引發存戶恐慌,整個周末排隊,大舉提領存款轉入其他大銀行,產生金流和缺乏現金資助問題,股價盤中一度下跌78%,3月15日須由財政部長葉倫緊急出手救援,與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會面,要求銀行協助穩定金融,於是美國11家大型銀行宣布,聯合注資第一共和銀行300億美金,等同將存款戶從第一共和銀行提出轉存於這些大型銀行的款項,又存入回去,並未解決第一共和銀行的困難。又燃燒到歐洲,體質本就不佳的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就被認為岌岌可危,因其近幾年財務狀況一直不佳,接連爆出鉅額虧損與內部醜聞,瑞信擁有5千億美元資產,是矽谷銀行的2倍多,故被認為瑞信可能大到不能倒,但也可能大到無法救,在主要股東沙烏地阿拉伯國家銀行(Saudi National Bank)3 月15日表示不會再進一步投資後,瑞信盤中股價大跌30%,盤末收跌逾24%,瑞士央行迅速救援,提供540億美金的貸款,暫時輸血。但經濟學家看法不同,認為這就像「打地鼠」, 只是見一個問題解決一個,並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在美、歐都一樣。國力與美國不同,很可能瑞士聯邦系統再沒有足夠資源能力展開更多救濟,若然,有如瑞信出事所產生系統性影響,勢必衝擊歐洲金融體系,而且波及全球,一如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閉。
展望未來,由於美國通膨仍然嚴重,聯準會的升息需求並未終結,政策選擇係以抗通膨為優先,部分金融機構的安全反在其次,而台灣與美國的經濟與金融關聯密切,必須極力慎重沈著應對,大力加強監控避險,並妥善準備因應措施,阻擋金融風暴蔓延過來,保障產業及家庭的財務安全。
(本文刊於2023年4月號卓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