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截圖自「舒翠玲-看見孩子的未來」粉絲專頁。)
隨著傳染力強但症狀較輕的Omicron確診人數在世界許多地區逐漸下滑,部分國家也開始為進入地方性流行病階段進行規畫。
美國加州成為第一個用「地方性流行病」防疫政策來因應
新冠疫情的州,新政策將著重預防和對疫情爆發做出快速反應、不再強制民眾戴口罩與要求企業停工。這也是疫情爆發近兩年來,顯示美國將回到正常生活的重大里程碑。
而與我們鄰近的南韓,政府宣布不再做疫調;日本岸田政府也認為鎖國無以為繼,宣布重新開放邊境,儼然防疫下半場進入「鬆綁競爭模式」。雖然在國內,政府也宣布3月起放寬戴口罩、高鐵及台鐵等運具內開放飲食、賣場超市及市場試吃,以及宴席逐桌敬酒等規範,但這些措施其實只是「恢復」到之前二級的管制方式,並非真正的鬆綁,顯然政府對於如何「與病毒共存」還在「準備中」。
但觀察近期許多餐廳、商場、景點擠滿人潮,印證了我們常說「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民眾比政府更能滾動式修正,適應與病毒共存的生活。這也呼應各國陸續管制鬆綁,除了考慮活絡經濟外,主要也是考慮到社會大眾的防疫疲乏。由近期陸續增加違反口罩管制與實聯制個資外洩的事件,顯示在病毒逐漸流感化之後,有必要思考防疫措施的「輕症化」,正視防疫管制的人權保障與執行手段的合理性。
以
台灣而言,民眾普遍有戴口罩的習慣,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第一劑超過八成二、第二劑超過七成六、追加劑的接種率也接近四成;但目前對於口罩的規範主要從各類型的行為,如吃飯、喝酒、唱歌、運動、演講或拍照等加以規範,過於細節與缺乏邏輯。也難怪當民眾問到戴口罩唱歌、需要頻繁更換口罩的因應方式時,陳時中部長僅能開玩笑回說「應該把口罩反戴」。因此,隨著疫苗施打率提高,我們期許政府能在尊重保持社交距離、使用口罩和其它措施方面的個人選擇下,逐漸讓民眾脫離這兩年多過著「半張臉」的生活。
而另一個與民眾權益相關的,是簡訊實聯制的要求。從2021年法官發現刑事警察局在搜索票聲請書中,利用嫌犯以實聯制發送的簡訊鎖定行蹤,對於簡訊實聯制的資訊遭利用表達了抗議;以及近日監察院監委提出調查報告,指出相關管控措施匆促上路,難免發生影響民眾自由與權益的管制措施,但隨著疫情逐漸和緩及進入穩定控制期,認為指揮中心在防疫及人權之間,對於程序、個資保護等有不合理的地方,要妥善處理,以確保維持民眾自由權及隱私權,與全體國民健康之間的平衡,也能促進國家的人權保護形象。
我們期許在兼顧民眾隱私權與選擇權下,全面檢視管制措施,如同指揮官陳時中直言台灣防疫模式和國際的關鍵差異是「全民很配合」,但政府也別忘了民眾的配合度與隱私保障不能無限上綱。當病毒流感化,政府防疫管制也能思考如何輕症化,莫讓防疫韌性成了政府的任性,實聯制成了失聯制。
(本文刊登於111.02.28 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