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相對單純的勞動行政作為,但卻是涉及與牽動到人群服務工作的人才建置議題,這也使得相與衍生出來的命題旨趣,是有進一步發想的必要性提問。
話說:作為人群服務主管機關的衛福部,考量到社工團體意見、社會工作師法意旨、本國社工就業影響性,以及社工服務範圍涵蓋多元文化與新移民族群等因素,建議將「社會工作」新增為專門性或技術性工作,對此,勞動部配合衛福部的評估開放,預告〈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六款工作資格及審查標準〉的該項草案,據以明定外國人受聘僱從事社會工作師工作應取得我國核發的社會工作師證書,並開放公立社會福利、
勞工、司法、衛生機關(構),立案的民間社會福利、勞工、司法、衛生機關(構),經立案的團體、公私立大專院校、中小學,經中央的事業主管機關評鑑合格機構及其他社工師執業登記處,換言之,日後只要是通過國內所核發社工師證照的外國人,將可以留在
台灣島內工作,這也讓人力缺口頗大的社工員額,有如看到得以填補缺口的一線生機,只不過,解決一個問題及其所衍生出來預期或非預期性發展後果,實有其綜融思辨的必要。
誠然,無論是急遽時代變遷所誘發的各項新興社會議題、難題與問題,抑或是社會安全網所撒下鋪天蓋地的社工大軍,關乎到社工人力的嚴重不足,已然成為
高等教育行政的重要變革所在,就此而言,從國內的科班社工人員到非本國籍的社工師,便成為社工職缺之於獵人頭的標地對象,只不過,內外夾攻所呈現的結構性運作困境卻是:一方面漠視科班社工員或社工師的心智年齡而來的異動或流失,這使得即使補上擁有社工師證照的僑生,並且將其定位為多元文化社會工作,但是,從人數有限的杯水車薪到緩不濟急的聊備一格,甚或是有待磨合融入的提油滅火,對於僑生身分的非本國籍社工師得以到台灣應聘就業一事,除了是要有從之一到備案的認知心態外,更為積極的因應策略,還是要從現行國內科班社工與學分班社工,兩造間之於社工人力、人資的開發、結合和運用,以找出創新、改進的共生之道,而非只是停留在零和賽局之攻擊、防禦等圍堵戰術,畢竟,社會工作的專業自我之於社會認可,自當是要回歸人群服務工作者的專業素養,是否有其涵蓋專業知能、人格特質、自我概念、生命歷練、通情達理等等主、客觀條件以及內、外在歸因的通盤性考量。准此,針對科班與學分班的社工人流,如何從一分為二的對峙關係轉為一體兩面的協力夥伴,這將是社工人力或人資得以從量增到質優的轉化蛻變所在。
最後,針對非本國籍社工師的人力填補,當可進一步反思台灣社會究竟是有何等的保健因子條件,以留住這群非本國籍社工師,連帶而來的則是要如何讓這一群外籍兵團得以安於本位,就此而言,針砭這一次勞動部預告草案而來的延伸性思考,便是需要嚴肅看待移民國度如台灣地區,如何就其多元文化社會底蘊及其發展性社工的整體目標管理擘劃,以正向且優勢觀點來檢視這群非本國籍社工師的人力布建和人資運作,如此一來,包括新住民、新二代、移工、非本國籍失依兒少等等亟待通盤建置規劃的多元文化社會工作,當作為一項借力使力的嶄新社會工作實施領域,從而讓分類、分級、分流的利害關係人等,有其從兒、婦、老、障、新之標地服務使用者,進一步延伸結合包括科班社工員、科班社工師、學分班社工員、學分班社工師、非本國籍科班社工師,抑或鼓勵新住民人口成為社工員或社工師,從而一起加入人群服務工作的夥伴團隊。
總之,樂於看到該項的預告草案,但是,這不僅止於針對非本國籍社工師所專門設置的職種工作,而是要同步並軌對於已然是少了尊重的多元,欠缺包容之差異的當代台灣多元社會,藉此找出社會性包容的轉化契機,就此而言,諸如「產—官—學—研」及其「教—訓—考—用」的大破大立、解構新構,將會是窺見到本土社會工作如何得以大開大闔的關鍵所在。
(本文曾刊登於113.05.02 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