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TO,https://www.flickr.com/photos/world_trade_organization/31203348948。)
隨著台灣社會加入WTO日程一天一天的逼近,這使得民眾對於紅標米酒的搶購與囤積行為,成為一項街頭狂熱的全民運動,只不過,該項直指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件民生小事,也因為政府公部門喪失先機的顢頇無能,而有可能發酵成為一項久久無法散去的民怨。
基本上,「米酒」背後糾雜著多重性的愛僧情結,一方面作為飲食男女日常生活裡必備的佐理配料;再者,米酒也是直接用以填補中下勞動階層現實困境的生存苦悶;連帶地,米酒更是與坐月子的滋養生息有著萬般牽繫的文化情懷。準此,種種客觀的人文社會現象點明出來:「米酒」已經鑲嵌而成為台灣社會一項兼具價值認知、行為模式以及互動關係的集體性社會事實。也就是說,在思索搶購以及飲用米酒此一行為上,應當是要從個別行為的意義解讀,進一步擴及至個體行為加總之後集體論述意涵的探究。
事實上,在長達十多年的入關談判工作裡,米酒的議題早已是公部門知之甚詳甚至於是了然於胸的重要課題,對此,政府也一再地宣示「米酒」不單單僅僅是一項銀貨兩訖的交易商品,而是在「坐月子-燒酒雞」、「花生米-米酒頭仔」的背後蘊育著人文與社會的諸多意涵。誠然,在關稅的談判工作上,政府試圖以逐年調漲的時間優勢來延緩高價位米酒商品所可能帶來的各種衝擊,然而,也正因為過於將問題的解套單純、理性化,這自然使得政府公部門往往必須窮於應付詭譎多變的集體性的民眾認知和搶購熱潮,於是,從加倍米酒量產、開放米酒進口等等的「上游措施」到限量購買以及改變飲用習慣等等的「下游做法」,每每在政府公部門自翔問題的嚴重性將可以獲得有效舒緩之際,反而徒增問題更為深層地惡化。
連帶地,在年底入關的時間擠壓之下,這一、二天公賣局又再度以戶口名簿登記購買的做法,藉此減緩可能的社會性動盪。事實上,採行戶口名簿登記購買的權宜方式,僅僅是在行政管理上略見有效的目的,也就是說,登記購買僅是方便公部門的行政流程和管理效能,從而獲致一種表象的立足點性平等。但是,如果是進一步就社會的公平性來看,那麼,該項的權宜措施反而可能會遭致更多的民心怨氣以及社會反彈,這是因為:當政府公部門無法有效地管制大盤、商家可能的囤積行為以及街頭處處可見的加油換米酒的吊詭現象,這將會使得善良的百姓因為相對的匱乏而心生憤懣之情,或許是在無所適從以及無可奈何的情境底下,到最後大排長龍、街頭竄動、插隊紛爭乃甚至於交相指責的畫面動作,徒然增加社會更多的不安與相互間的不信任。
誠然,在「米酒」問題事件的危機處遇上,固然可以從上游、中游以及下游尋求不同的對應策略,但是,毋寧地,我們的擔心卻是在於:明年正式加入WTO之後,政府公部門的準備工作是否確切詳實,畢竟,我們不願意見到民眾搶購米酒的全民運動一再地翻版演出,連帶地,一旦,迷樣的民怨久久不能散去的時候,這種對於執政能力信心動搖所衍生出來的合法化危機及其所必需償付的政治性代價,這終將是民眾最直接的好惡表現!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