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廷在兩岸各界注目之下,平和順利地完成了「開展之旅」。雖然此次謝長廷是以個人身分訪陸,但由於謝具有一定的政治分量,此行在大陸見到了數位大陸涉台系統領導人,接待規格與談論問題都具有一定指標意義,對未來民共之間的交流互動出現了新的參考模式。此外,謝長廷此次訪陸亦透露了幾個值得思考的深層意涵,值得各界正視。
不是黨對黨的關係。謝長廷這次以個人身分訪問大陸參與國際調酒大會,一場看似謝個人訪陸之行的活動,但謝長廷除了在廈門與廈大台灣研究院的學者座談之外,更在北京與大陸國務委員戴秉國、國台辦主任王毅、海協會長陳雲林等涉台各系統的重要人士晤面,並談論到相關的兩岸問題。由此可知,謝長廷訪陸受到的關注與重視程度,不言而喻。
然而,大陸為了有別於國民黨與共產黨的交流互動模式(國共黨對黨的交流),特別將謝此行的活動定位為,謝個人參訪大陸,而不是民進黨與共產黨的黨對黨的交流模式。這顯示大陸與民進黨的交流,目前還處於對個別人士的互動接待,還未進入黨對黨的交流關係。但此次謝長廷平和順利地展開了訪陸的搭橋之舉,或可將成為未來民共交流的參考模式,這是各界應該關注的關鍵之處。
沒有共識的民共接觸。謝長廷在與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見面時,很明白地說「我們不認為有『九二共識』這四個字」,但根據九二年的會議精神,應以「憲法各表」作為替代方案。對於謝長廷這樣的說法,王毅向謝說明了「九二共識」形成的過程。這雖然顯示民共之間對「九二共識」並沒有交集,還有差異,但雙方面對差異,卻都願意以誠意和善意進一步來處理問題,解決問題,民共的未來值得想像。
民共目前雖然還處於一種沒有共識的接觸過程,但未來隨著環境的變化和時勢的推移,誰也不知未來會朝何方向發展。但形勢總是可能比人強,若到了雙方都覺得即使沒有共識,但接觸久了之後,或許產生一定程度的互信和誠意之後,走在一起談談亦無不可,日久之後,或許潮流一到,誰又擋得住潮流的巨浪呢?
所以,不能小覷謝長廷此次沒有共識的訪陸接觸,未來的變化沒有一個準,有的盡是一個實事求是的需求而已。民進黨為了重返執政之路,難道不會解放思想、求新改革嗎?未來民共之間的發展值得觀察!
謝蘇蔡競合關係有待觀察。對於謝長廷在大陸會見高層官員,民進黨黨主席蘇貞昌表示,「在大陸見了誰?講了什麼話?都是謝的私人行程」,非關民共平台問題。蘇貞昌的談話並沒有不對,但卻不無流露出對謝長廷此次搶得頭香赴陸訪問的憂慮與酸葡萄滋味。
這道理不難理解,因為謝此次訪陸,獲得具指標意義的規格接待,亦向大陸表達了「差異性」的態度,亦獲得大陸平和理性的說明和回應。這是謝在民進黨內取得了兩岸話語權的頭籌,亦取得主導兩岸政策和論述的先機。蘇貞昌身為黨主席,卻未能捷足先登,豈能不徒嘆呢?
目前雖還未見蔡英文對謝訪陸發表意見,但謝總已跑在蔡英文的前頭赴大陸訪問,並獲得不差的評價。這對蔡英文過去在兩岸區塊的引領趨勢,顯然有落為人後的不利情狀。未來蔡若要在兩岸領域取得優勢,恐怕不易,除非蔡亦在不久之後有順利而具有意義的訪陸之行,否則恐將難在兩岸領域與謝長廷爭鋒。
面對謝長廷率先登陸的優勢之下,未來謝蘇蔡的競合關係或有持續緊張的局面出現。民進黨在兩岸關係不利國民黨的情勢之下,可能還要面對謝蘇蔡三巨頭的競爭抗衡波折。這對民進黨而言,外有強敵,內有內鬥,如何收山,恐怕還有得觀察。
謝長廷已順利訪陸,大陸雖然定位為謝個人的大陸之行,並非民共黨對黨的交流。但謝長廷的這一步,對民進黨而言,起碼已經開啟了與中共實質與有意義交流的步履,對有一天民共可能走上交流的機會,鋪墊了一個值得期待的想像和空間;對國民黨而言,是一個帶來壓力和成長空間的警示。謝長廷訪陸的意涵已不難理解了,接下來更有意義的是,兩岸關係如何走得更健康、更寬闊、更有意義,將是兩岸必須努力的重中之重。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
(本文刊載於101.10.10中國評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