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前倒數一週週末,台北天空非常藍,街頭也異常熱鬧,連柯兩大陣營都選擇利用遊行來進行最後的聲勢拉抬。目的除希望鞏固既有票源外,也希望可以激發出隱性選民的投票意願,拉高自身的得票率。因此,即使雙方所採取的造勢活動與方式殊無二致,但遊行訴求卻大相逕庭。連勝文主打經濟牌,強調自由貿易對
台灣的重要性;
柯文哲則訴求改變文化,以愛及擁抱化解藍綠對立。
相較於兩大陣營的遊行訴求,最近主計總處公布,國內
失業率持續下降,破4%,但卻有人質疑產業外移,
失業率怎麼可能下降,數字顯然失真。不過,觀察幾個經濟數據,包括工業生產指數及出口年增率都是連續九個月成長,經濟確實有所改善,失業率當然也會跟著下降,失真的說法並不正確。況且,若能以金融服務業的現代化取代傳統服務業,勢必能大幅創造就業機會,甚至進一步發展成為區域金融中心及離岸金融中心。換言之,拼經濟,提升台北的國際
競爭力,才能提升整個台灣的經濟活力。對台北市而言,文化的改變或許重要,但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更不能忽略。
如何建設並發展台北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首要之務便是推動金融服務業的現代化。根據
美國、歐洲及日本等先進國家的經驗,現代化服務業的推動首重金融保險、科技資訊、創新商務及物流等生產型服務業的發展。相較於過往以消費型態為主的服務業,生產型服務業具有傳統製造業的特性,強調研發、設計、銷售及品牌管理的能力,故也被稱為第2.5級產業。而在這類的服務業中,金融保險業的生產特性最為鮮明,無論是金融商品的創新研發與設計、金融業務的銷售服務等,都已遠超傳統服務業的範疇。是以,要邁向先進國家的水準、提升台北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推動金融服務現代化是不可或缺的。
金融服務現代化並非只是口號,而是具體的行動。以近期火熱的網路金融為例,就是透過網路經濟的發達,結合金融業及物流業的發展,才能創造出新的商機與規模。由於網路交易必須要金融業來幫忙處理金流的問題,其中包括網路支付、物流及網路業者融資、個人消費者貸款以及信用卡支付等,都必須要靠銀行及保險等相關金融業者的支持,因此政策如何配合實施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更何況,網路金融不僅單指銀行在網路上進行的收付與授信行為,還涵蓋證券業在跨區域、跨國家間的證券交易及投資,以及保險公司的財富管理業務等,範圍可說是非常廣大。
在涵蓋範圍如此之大的情況下,也意味著需要極多的金融從業人員。根據人力資源統計年報,2013年台北市金融就業人數平均為10.9萬人,約占全台灣四分之一。若能再繼續推動台北金融中心的建設,促進相關金融產業的發展與國際化,尤其是離岸的人民幣金融及證券業務,所創造出來的金融產值,應還可增加一倍以上,相信十萬多的金融就業人口是明顯不足的。
台北確實需要改變,但不僅只是文化上的變化,而是需要從經濟及金融的內涵做起,要能蛻變成一個足以與香港及新加坡等國際金融中心競爭的城市,才是長遠發展之計。誰可以做到,相信選民心中已有答案。
(本文刊載於2014年11月26日聯合報民意論壇)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