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北市內湖區某未立案之私人養護處所因故發生火警,造成三位住民不幸身亡。多數輿論將原因歸咎於非法養護處所、負責人過失,以及台北市政府的行政疏失等。然而,倘若最後只是重罰負責人、對基層人員因查無實證的「疏失」究責,或甚至是勞師動眾要求基層人員全面稽查所有未立案的私人養護處所,而不對間接導致此悲劇的背後結構性因素加以防範,日後恐難以避免類似的憾事再次發生。
試問,如果訴求照顧公共化的「長照2.0」其量能可以滿足失能者的需求,且又能提供平價、優質、接近住家的住宿型機構,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長照家庭忍心將親人送到這些「黑牌」的私人養護處所?又何以我國的社福移工人數會從民國105年底的23萬人成長到108年底的26萬人?
每當外界批評「長照2.0」服務涵蓋率與縣市執行率「雙低」,或是民眾認為「長照2.0」不好用、用不到,政府的回應卻是:「民眾遇到家人需照顧時常直覺『要自己來』,忽略有資源可用。」目前「長照2.0」偏重居家服務與社區照顧,並未將住宿型機構納入給付範圍,造成長照家庭相當大的經濟負擔(每年僅有6萬元以下的補助與12萬元的長照特別扣除額)。而除了高昂的機構費用外,品質優良的機構更是一位難求,但政府卻說:「目前
台灣住宿式長照機構約有10到11萬床,平均占床85%,如果民眾有需求,應該找得到床。」
因此,在民眾與政府的認知差距下,面對處處不合身的「長照2.0」,有照顧中重度失能家人需求的家庭也只能自力救濟,想辦法申請移工,或是找到適合的住宿型機構,而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或家中無多餘的照顧人力,家人只能被迫離職照顧,或甚至淪為台版的「介護難民」。此時,坊間一些「黑牌」的私人養護處所,就可能成為這些「介護難民」的唯一去處。
何謂「介護難民」?這是日本用來形容那些需要接受長期照顧,但在家中無法獲得適當的照顧服務,且無法進入長照機構的人。根據「日本創成會議」在2015年的預估,2025年時全日本將有43萬人淪為「介護難民」,且多數集中在東京都、埼玉、千葉、神奈川等大都會地區,占所有「介護難民」的30%,約有12.9萬人,尤其是擁有為數眾多嬰兒潮世代的東京,再加上人口稠密,成長速度更為顯著。
日本媒體歸納上述現象的原因包括,人口快速老化(預計在2025年時日本7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達18.1%、65歲以上人口占比則為30%)、家庭結構變遷(少子女化、子女未與父母同住、雙薪家庭、獨居等)、照顧服務人力短缺(「介護設施」不足、都會地區一位難求等),以及無力負擔機構照顧費用等,而這些原因,也正是目前台版「介護難民」所面臨的困境。
隨著人口快速老化與少子女化,台灣已逐漸步入日本「超高齡社會」的後塵,舉凡日本不斷發生的「介護離職」、「介護殺人」、孤獨死、老人虐待等,也不時在台灣社會重演。然而,我們從政府相關部門對於內湖惡火事件的回應中,卻仍看不到政府對於這些「介護難民」有任何積極的作為,因此,如不檢討我們現行的長照政策,只是要求基層人員全面稽查這些隱藏在角落的幽靈養護處所,真能遏止下一次的悲劇發生嗎?且一旦這些非法養護處所都被迫關門,「介護難民」又要往哪裡去?會不會導致「介護離職」的情形增加,或甚至衍生成更多的「介護殺人」悲歌?
(本文曾刊登於109.10.05 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