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日本石垣市當局將釣魚台的行政區畫更名為「登野城尖閣」,釣魚台主權爭端繼日本「國有化」釣魚台後再起,恐影響日本與大陸、
台灣的關係。
此次石垣市舊案重提「更名」之舉,雖是針對大陸海警船近期強化釣魚台的維權巡護,連續70天進入釣魚台海域,引發沖繩漁民不滿,石垣市議會因此回應民意的作為,不致於影響《台日漁業協議》。然而,石垣市的「更名」無疑藉此凸顯日本沖繩對釣魚台列嶼的領有權,直接挑戰我國的釣魚台主權,政府絕不能以此為衝著大陸而來,且可能對日中關係帶來負面影響,或考量台日友好而作壁上觀。
對釣魚台更名,總統府及外交部先後重申我國的釣魚台列嶼主權,概不承認日方的片面主張及行為,呼籲秉持「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以和平方式解決東海海地爭議。此立場與精神雖與馬政府時期的《東海和平倡議》相近,但蔡政府在釣魚台爭端上的具體因應作為,明顯與馬政府存在溫度差,使國人感受到
民進黨政府「遇日則退」的外交慣性。
國民黨智庫最新民調顯示,69.8%受訪者認為政府在此事上態度軟弱,亦有49.8%的民眾認為政府的「保釣」僅止於嘴巴上說說,可見國人對釣魚台爭端並非無感,更不因對日本具「親近感」而自失立場,政府的「低調」回應與民意存在落差。
然而,在對日外交第一線的指揮官、駐日代表謝長廷,面對民意及在野黨「保釣不力」的批評,不思檢討更具體有效的作法向日本據理力爭,反在臉書留言「1971年6月
美國宣布把釣魚台列嶼和琉球交與日本管領,並於1年後的5月15日執行,從此日本有了事實管領權」,並甩鍋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做了什麼抗議」,批判國人認為當年政府積極的強硬交涉為「禁不起歷史資料考驗」。
謝長廷代表任內的「助日」言論雖非首遭,但此番表態日本對釣魚台列嶼具「事實管領權」,並炮口對內,攻擊主張「保釣」的民意及過去的國民黨政府,實令國人錯愕。
誠然,釣魚台爭端因美國近50年前處理「返還琉球」失當而起,但謝長廷恐不諳當時對美、日交涉的秘辛與始末。謝的臉書留言使筆者憶起2013年日本釣魚台問題專家矢吹晉的一席話。1971年6月7日,蔣經國向美國國務院遞交外交照會,聲明「釣魚台列嶼的最終狀態未定」,但7月12日,經國先生對美國駐華大使馬康衛表達日本未履行對美國的外交承諾,在簽訂《返還琉球協定》後,拒與美、日承認的中國政府(中華民國)進行後續的「釣魚台交涉」。此事的經緯,矢吹晉以科學求證的態度遠赴美國史丹佛大學,在兩蔣日記中得到了驗證。
在釣魚台爭端中,日本一再堅持其「無主地先占」的合法性,但誠如日本文豪大江健三郎所言,「不論是南韓(獨島)或中國(釣魚台列嶼)都是在最脆弱、不能行使外交主張之下被占領的」,1896年的歷史處境如此,1971年亦復如是。
(本文已刊載於2020.06.24中國時報第A14版時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