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總統府,蔡英文總統與長輩一起參與打鼓。)
一個現代國家的興衰,固然取決於國民素質及整體
競爭力,但國家領導人的能力及視野亦是影響國家走向的重要環節之一,畢竟政府的每項決定,都將決定國家發展成敗。
回顧中華民國的發展,蔣故總統經國先生最為國人尊崇與懷念,因他高瞻遠矚地推動「十大建設」,為
台灣經濟奇蹟奠定堅實基礎。其「今日不做、明天會後悔」的名言,更是傳遍全台、所有政治人物爭相模仿的佳句之一。可惜的是,日後繼任的總統們,不是出於個人私利、政治考量或黨派掣肘,都使得國家基礎建設或改革遭遇阻礙,導致台灣整體競爭力急速下滑。
平心而論,
蔡英文總統的確有推動國家發展及各項改革的企圖心,卻因個人私心而注定功虧一簣,主要原因就在於其個人的領導能力嚴重不足及狹隘格局,整個行政團隊有如無頭蒼蠅一樣,導致施政效能不彰。
就像前
民進黨立委林濁水所言,國人對蔡總統這一年來領導風格的評價,竟然是獨斷獨行、溫和理性、優柔寡斷三種完全矛盾的印象,可見得蔡總統根本沒有明顯的個人格局及中心思想,只一昧地依個人好惡帶領執政團隊。對國家長期發展來說,如此的領導風格是有相當風險的。
例如,蔡英文總統自我吹噓政績的口吻,常成為爭議焦點。就像在
年金改革過程中,她自豪是「國軍的最大靠山」,卻對退休軍公教人員遭受執政黨極盡羞辱之能事,視若無睹,當然遭人詬病。
然而,蔡總統最大的執政危機,出現在國人失去對她的信任度及施政的信心,這就牽涉到設定目標、說服力及願景三項特質。
民進黨為蔡總統低迷民調辯解的理由之一,是政府主動在第一年就推動多項改革,難免遭受既得利益者反對。但真相卻是支持改革的國人竟然恰好過半而已,但多數認為政府的手段過於粗暴、又怯於溝通,才會激起奉公守法的退休人員群起抗議。
這種懶散溝通的施政手法,也出現在前瞻計畫的執行。一項高達8,800億元龐大預算的計畫,行政院竟未經過嚴格管控、計畫審核及環境評估的程序就強行推出,外界普遍認為是為了挽救蔡總統民意支持的急就章政策,證據之一就是該項計畫從未出現在蔡總統的競選政見或任何政策演說中。
現在多位專家學者、包括曾為蔡總統撰寫「十年政綱」的陳博志資政,紛紛對該計畫表達反對,認為台灣缺少的是基礎建設,不是大而不當的輕軌,尤其各縣市爭搶輕軌大餅,卻未從高雄低運量的輕軌得到教訓,最後將成為各地方政府無法負擔的財政無底洞。
其次,民調結果也顯示國人對蔡總統的執政沒有信心,因她既沒辦法化解
兩岸冷和的僵局,又無力打開我國有限的國際空間,連被蔡政府寄予厚望的「新南向」政策,在中國大陸推動的「
一帶一路」倡議陰影下,都快淪為空洞的政治宣傳。台灣在蔡總統主政之下,似乎逐步成為東亞孤兒,更談不上任何願景傳承了。
很明顯,常被比喻為「女版
馬英九」的蔡英文總統,急欲擺脫這種的刻板印象,故想藉改革建立「新典範」,才不枉中華民國首位女總統的歷史美譽。
蔡總統目前的最大問題,在於未認清國家當前面臨的種種困境,反而繞道而行,以為沒看到就等於沒問題,這與「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有什麼不同?當政府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成為問題的時候,國人當然會對執政者失去信心。
國家領導人的責任,在於為國人指明國家方向。當國家利益與個人政治信仰衝突時,領導人應拋開自己的意識形態,而不是死抱著僵化的思想而賠上整個國家。尼克森是堅定的反共鬥士,但是當他發現
美國必須拉攏中國大陸來制衡蘇聯的時候,就毅然決然地拋開過去不與中共接觸的強硬立場,進行「改變世界」的登陸破冰之行,也造就他的歷史地位。
審時度勢、靈活務實是國家領導人的不二法則。在國人對民進黨失去信任,對行政團隊失去信心的情形下,蔡總統正面臨執政的最大危機。她該當意識到,國人期待的領導人,應該是能苦民所苦、解決問題的領導者,而不是隱身幕後敲鍵盤、發推特(twitter)的「想想」文青。倘若蔡總統不能檢討施政錯誤、勇於改正,將注定被國人徹底拋棄在歷史灰燼。
(本文刊載於106.06.04 中央日報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