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苦勞網(記者宋小海),時代力量立委參選人。)
第14任總統、副總統及第9屆立法委員選舉已經開始辦理參選登記,選戰也正式鳴槍起跑。此次選舉除了攸關是否可能會出現第三次的政權輪替外,立法委員選後的國會政黨新生態也頗值得關注。
從1992年第2屆立委全面改選至今,雖然歷經了二次的政權輪替,我國國會中的政治生態,始終呈現著藍大於綠的「超穩定結構」,但經過去年的太陽花學運及
九合一選舉的衝擊,在明年1月16日的立委選舉中,是否會出現大量選民轉變了投票對象,而產生了「政黨重組」的現象,進而造成政黨板塊的重大變動,而由
民進黨(或是由民進黨與其他小黨的結盟)首度取得過半的席次?此種選舉結果對於我國政黨政治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其重要性將不亞於總統選舉後可能出現的第三次政權輪替。
而此次立委選舉中,我們也看到有許多第三勢力與新興政黨紛紛投入選戰,是否有可能改變現有兩黨政治的格局?也頗值得注意。
就選制設計的角度分析,目前區域立委席次占6成5的並立式混合制,本就不利於小黨的存活。在73席區域立委的單一選區中,小黨除非獲得大黨禮讓或與大黨結盟共推候選人,否則當選機會十分渺茫。而大黨所「禮讓」的選區,許多原本就是「艱困選區」,因此即使獲得「禮讓」,小黨最後能夠當選的候選人恐怕仍將是屈指可數。
在不分區席次部分,由於有5%的政黨門檻,能跨越此門檻的政黨,恐怕也不會太多。何況對於新政黨而言,必須提名至少10名區域立委候選人,才能提出不分區名單,而小黨為了爭取跨越5%的政黨門檻所提出的10名「任務型」區域立委候選人,多半也都當了炮灰。但是無論區域立委或不分區立委候選人,每一位候選人都必須繳交20萬元的保證金,全部參選人合計至少200萬、300萬的保證金,這對於小黨而言,也是非常沉重的負擔。
此外我國也沒有類似其他採混合制的國家,如德、日、紐、韓等國,所使用的「雙重候選」制,亦即允許候選人可以同時參選區域立委,並列名於不分區名單上。如果某候選人在區域部分當選,則在不分區名單中自動刪除,由名單後的其他候選人依序遞補。
此種「雙重候選」制對於人才不足、較缺乏高知名度候選人的小黨而言十分重要,但是我國並未採行此制,這也使得小黨在現有立委選制下存活更為不易。
在現有選制的侷限下,在未來不到兩個月的立委競選過程中,小黨競選策略上最重要的法寶,勢必是全力提醒選民進行「分裂投票」,也就是呼籲選民將手中的第三張政黨票投給小黨。而究竟會有多少選民在立委選舉中進行「分裂投票」,將是這些第三勢力與新興政黨能夠存活的最重要的關鍵。
明年的立委選舉雖然有可能改變20餘年來國會藍大綠小「超穩定結構」的政黨板塊,但國會中「兩黨制」的格局出現戲劇化的翻轉成「多黨制」的機會應該不大。第三勢力與新興政黨或許有機會在區域部分拿下少數席次,也或許會有少數政黨在不分區部分能夠突破5%的政黨門檻,但是第9屆的立法院大致上仍將會維持著兩大黨、多小黨的政黨政治生態。
(作者為台大政治系教授)
【本文刊登於20151125中國時報時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