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trax公司上月公布2021年全球最佳機場服務評比,桃園機場由前年第13名、去年第18名,大幅滑落為37名,亦未列入亞洲十大最佳機場,為十年來最差排名。
卡達哈馬德機場啟用後連7年進步,得到第1名。遠東地區機場,東京羽田、新加坡、首爾仁川、東京成田機場分列2至5名,大阪關西、香港、名古屋機場排名9至11名,機場服務續領先全球。機場服務要以硬體設施為基礎,航空公司、各單位、服務商提供服務、運作功能來達成。近年來各國機場不斷擴充設施、提昇軟硬體服務,機場服務進步沒有比其他機場多,評比排名就易下滑。
一、建設無法應應旅客航班成長
桃園機場為全球國際航線旅客量第十大機場。在機場全體工作人員共同努力下軟實力不斷提昇,推動前幾年服務評比排名提昇。惟因機場建設嚴重落後、三航廈建設一再延宕,設施嚴重不足,無法因應旅客、航班倍速成長需求。航廈容量,較國際機場普遍設置少1/3,超量1200萬人次使用。有空橋機坪十餘年未增加,為國際普遍設置六成。旅客必需在擁擠狀態下辦理報到、通關手續;花費許多時間排隊等侯。各處排隊圍欄愈來愈多,需增加許多人力導引、維持秩序。航空公司為避免因通關、接駁登機費時延誤班機起飛時間,將終止旅客報到時間,由國際普遍為班表起飛前40分鐘,增加為起飛前60分鐘,增加旅客侯機時間,影響整體服務。硬體設施必需盡速擴充。
三航廈開始規劃近9年,因超招標預算、工期設計,航廈屋頂施工難度高,未滾動式檢討採取必要措施,致航廈建築招標一再延宕。近日方完成航廈機電工程發包,預估最快2026年底完成試運轉啟用。相當時間開始規劃新加坡機場四航廈、首爾仁川機場二航廈一期、北京大興機場新建,上海浦東機場衛星廊聽均於2、3年前啟用。機場公司規劃、執行力,政府監管機制應檢討。
二、三航廈啟用前應有的因應規劃
依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5月預估,全球航空旅客量將於後年回復到疫前水準,恢復成長。因應旅客回復、成長;國籍機隊疫後大量新機交機營運需求、越洋航線班次增加,清晨抵達班次大增;來台旅客市場變更,大陸香港旅客減少,日韓、東南亞旅客增加,航程3小時以上航班增加,中午時段抵達班次、旅客日增,極需增加旅客運作空間、有空橋機坪。
三航廈要5年後方能完全啟用,應積極將航廈停車場立體建設,支援航廈空間運用,建立新通關動線;二航廈南北登機廊廳向三航廈延伸,提早三航廈機坪有空橋候機室使用,增加機坪調度,減少接駁登機。
國際機場為因應大量旅客運作,加速通關作業,提供多元服務、舒適侯機環境,新建航廈面積愈來愈來大。
三航廈需服務航廈本體及衛星廊廳4500萬人次旅客離到、通關,旅客量逾二航廈兩倍,屬世界旅客量最大航廈之一,卻設計成小航廈。大幅減少航廈、停車場面積,將逾1/3建築空間,提供與旅客服務無關之旅館、辦公大樓、零售餐飲娛樂商場使用。航廈面積38.5萬平方公尺,僅較二航廈略大,遠不及4000萬人次航廈,普遍面積約50萬平方公尺(另有超過25萬平方公尺交通中心配合運作),2500萬人次東京成田機場一航廈46.3萬平方公尺,僅與2200萬人次新加坡二、三航廈相當。
三、應回歸旅客服務暫停商場開發
又因許多特殊配置,壓縮運作空間,依前公告施工圖說,大部分運作空間不如二航廈,僅及新加坡機場二、三航廈六成;停車位、上車路緣不及二航廈,僅能因應2000萬人次使用,極需預留擴充空間。航廈區建築空間應回歸旅客服務使用,商場開發規劃應暫停,俟航廈正式啟用檢討有空間再辦理。
桃園機場建設落後,已嚴重影響服務品質、民航發展,必需加緊趕上。疫情期間,國籍航空公司強大
競爭力,承運轉口貨物劇增,維持機隊營運、承運力,疫後有大量新機交機,有助推動桃園機場成為全球樞紐機場。機場硬體建設必須達國際普通設置水準,建議交通部邀請專家成立專案小組,協助機場公司規劃、辦理。
(本文曾刊登於2021/09/26蘋果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