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關於從社會救助到福利津貼的命題思索:誠然,假設該項的經費係來自於一般預算的社會救助或福利津貼,那麼,關乎到社會救助範疇的資產調查、財力評估以及涉及到福利津貼範疇的資格確認和身取份得,就有它還原回到制度運作之必要性規範的基本提問,畢竟,任何的權宜措施,還是需要考量到體制運作的根本架構,以此觀之,來自於教育主管機關所構思推動的「幸福保衛站」,充其量只是因應於學童身分別而來的主責業務,但是,針對沒得吃抑或是吃不飽的客觀事實,早已經是超乎單純教育不安全而來的健康不安全、勞動不安全、經濟不安全與社會不安全。
准此,扣緊公共行政的關照視野,那麼,所謂「幸福保衛站」的策進作為,這何嘗不是暴露出當前行政部門在水平、垂直之協調與聯繫的運作失靈!連帶地,鎖住來自於民眾捐款所設定的福利服務範疇,那麼,何以是單就學童而非是擴及到其它有饑飽需求的弱勢民眾,比如老弱婦孺、身心障礙抑或是其他,事實上,在這裡的論述真義所直指的乃是:從弱勢的學童個體以擴及到羸弱的家庭集體,換句話說,一套讓家庭得以穩健運作的照顧藍圖和輸送體系,這才是中央與地方政府燃眉之急的行政課題。
其次是從單一需求到全人關懷的命題思索:基本上,飽餐一頓的簡短性服務,在回應到生理、社會與心理等等不同的需求層級,點明出來:所謂的「幸福保衛站」理應是要從商店據點以進一步延伸到包括教育、勞動、社福、衛生、司法在內的一站式服務,職是之故,當務之急,自然還是要回到現行體制內照顧管理的機制設計,是否業已成熟並且穩健運作,畢竟,從單純的生理飢餓一事,其所衍生出來會是綜合進入便利商店之前以及離店之後的串聯性需求,也就是說,要如何將「幸福保衛站」的據點服務,以銜接到兒少「家庭」的生態環境、問題診斷與需求評估以及「社會」的資源開發、無縫接軌和整合服務。
就此而言,「幸福保衛站」的啟動實則牽動的會是關乎到運作流程、表單設計、輸送體系、服務網絡以及績效管理等等基本的建置化工程,特別是意圖拉大到「幸福保衛站」之於中央政府層級的一體適用上,那麼,跨部會、跨領域與跨專業的任務專責編制,這何嘗不是點明出來當前關乎到舊貧、近貧、趨貧與新貧之於對抗貧窮一事上的缺失、不足;連帶地,亦有必要重新釐清饑食飽餐背後的兒少虐待、特殊境遇和高風險家庭等等的處境氛圍和配套措施。
最後則是從感動促銷到冷靜以對的命題思索:或許,「幸福保衛站」的上路,的確是可以達到彙集媒體焦點的議題促銷效果,同時更是會對於其他縣市政府造成一定程度的競善壓力,只不過,鏡頭、畫面、文字以及圖片上的傳媒影像,影響所及就不單單只是某種激情以對的感動促銷,畢竟,任何的策進作為隱含的應該是觀念充權的機會教育,畢竟,要如何讓對的事嫁接在對的時機、對的團隊、對的方法以及對的結果,而非只是徒以悲天憫人的道德想像,就此而言,還原回到「幸福保衛站」舉措的根本提問,乃是:飽餐一頓的「幸福保衛站」,究竟要解決什麼人的什麼事?可以解決到什麼程度?以及問題解決的同時,是否也會衍生出什麼樣的非預期後果?
以此觀之,啟動「幸福保衛站」之際,相關的棘手難題才正要開始呢?比如說:要如何從需求評估、過程評估到結果評估有其應該要兼具的效益評估機制?要如何從飽食一餐的需求滿足以延伸到各種人身不安全的風險規避?要如何從教育主責以綜融到跨局處、跨部會的個案管理專責?以及要如何正視到從社會救助的舊貧以擴及到經濟弱勢的新貧而來的抗貧和脫貧計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