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市長帶給台北市政府一個工作場域的新局面。身為一個納稅人,柯市長對公僕越嚴苛,納稅人的稅金繳得越划算,似該竊喜。
幾日以來,新人新政對公務文化帶來一些衝擊,也引起社會上不同意見的討論。筆者藉此時機,提出對改革公務文化的兩點想法。
首先,在提升工作專業與組織文化的層次,我認為,領導人應該意識到,公部門是國家的火車頭,領導人統領各級公務人員,目標是讓整個組織的成員,不僅能做到符合公共服務標準的「公僕」,更能在工作專業上,充分發揮身為「國家精英」的能力,帶領國家發展。
組織文化的建立是長久累積的工作。我贊同柯市長對行政技術的改革和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但我也期待領導人時時自我提醒──員工對長官對組織內的指導、對領導威信的「感受」,是獨裁或英明,只在一線之間。
任何組織都有過於勤奮的工作狂、有專業能力超過平均水準的人才、也有遊走及格邊緣的員工,和總是能偷懶閃躲而不受罰的混仙;個別的員工如此,處室單位之間也存在不同的工作績效。對公務組織的改革,首要目標是剔除不及格者,減少「同工不同酬」的根本問題;次要是將及格邊緣的員工,拉抬到工作績效的高分區。前者需要懲罰,後者需要誘因。
一切改革的目的,是為了讓組織注入進步的活水,這種活水來自於組織成員對工作成就的追求,彼此對勞動力互相尊重,工作的專業成果也受到組織肯定。活水制度化,才是長久之道,當領導人的威勢力量消失之後,組織內的工作誘因(例如:獎懲、績效機制)還能自行運轉,才算是成功的組織改造。領導威勢若出自於獨裁,會帶來主僕的奴役關係,有一天主子的情勢相對減弱了,或是主子換人當了,僕役就會跳起來搞鬼、反撲,或是迅速打回原型。
其次,是公務員權益的部分。我並不贊同社會上對公務員權益的批評,我認為,公務機關是國家社會的領頭羊,應該自詡為社會的模範,應該盡全力追求「指標」的示範效果。
若我們認為社會上的勞動條件不夠好,視公務機關為一個相對的「好飯碗」,那麼社會大眾就應該謹慎鞏固公務員的權益,敦促必要的、目前法規不足但長期試行的「黑箱權益」,加緊立法,這麼做也能規範濫用的情形。
政府機關是帶領和敦促社會進步的指標。假若政府機關對公務員的雇用關係,帶給民眾和企業的觀感是「連公務員都在平均之下」,那麼市井的小老百姓,該如何期待政府機關和國家的法律,有能力為社會上廣大
勞工朋友的勞動標準,提出更具進步性的保障措施和更前瞻的立法標準?
我期許柯市長能成為一個帶領首都市府「一起進步」的領導人。公務機關的組織設計,是以多元分工的大團隊,服務和因應多元社會的成長需求。市長必須以「制度」引導漸進的改革,激勵市府大團隊裡所有夥伴的工作效能,不能因為「沒有包袱」,就操作少數人、小團隊的精英主義。唯有讓市府員工感受到市長和自己「在同一條船上」,市府的大團隊,才能歡喜的認可新市長來到了「我們的船上」,這艘大船才能一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