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More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國政基金會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近期中共強化青年交流之創新策略與我方因應建議

近期中共強化青年交流之創新策略與我方因應建議

國政研究 教文

作者: 盧宸緯 ( 2019年7月29日 10:31)
關鍵字:臺青 臺生 兩岸青年交流

%
熱門指數
分享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建中自強樓前樹陰大道(示意圖非當事人)。)
近年來,從「三中一青」到「一代一線」,中共對臺政策雖歷經嬗變,但「青年」持續為中共對臺工作的重點對象。中共對臺青年工作的相關措施,向來能快速因應兩岸局勢與臺青所反應的需求與問題,並據此調整且持續提出各式創新作法。究竟,近期中共強化青年交流有哪些創新的策略?我國又該如何因應?分述如後。

壹、近期中共強化青年交流之創新策略

一、細緻區分臺青異質背景並據此發展政策措施,擴大接觸面

有鑑於過去參與兩岸交流的臺青群體多為相似背景或特質者,致使相關交流活動或政策成效受限,近年來中共積極嘗試在臺青群體「覆蓋率」上尋求突破,期能讓更多臺青實際擁有「中國大陸經驗」,透過親身認識、互動、交流、參與、理解,鬆動臺青對中國大陸既有的刻板印象,以讓臺青認同乃至於對兩岸關係的看法,在光譜端上產生更多改變、移動的可能。因此,中共乃聚焦於臺青群體的異質背景或特質,並加以細緻區分,據此開展「量身打造」的措施或活動,以擴展對臺青群體的觸及面。

二、提升臺青「有感」度,持續發展「做實事、辦好事、解難事」之務實導向措施

習五點之後,中共對於31條措施及各項臺青相關政策的落實,皆強調必須讓臺青「有感」,如「參與感」、「獲得感」、「融入感」、「榮譽感」、「幸福感」等,訴求解決臺青普遍關心的問題與面臨的障礙,增進臺青利益福祉,幫助臺青實現更大更好發展務實導向的政策措施。相關具體政策如:「在地化同等待遇」的擴大推動與落實,整體考量臺青在陸生活與發展的友善環境;加強賦予臺青如「五一勞動獎章」、「三八紅旗手」、「五四青年獎章」等各類榮譽稱號等,皆在試圖拉近臺青對中國大陸乃至於中共的認同。

三、鎖定臺青專業人才,強調赴陸發展能「發揮所長」

相較於過去較為籠統的「與臺青分享機遇」、「更好的發展機會」論述,在習五點之後,中共對於臺青赴陸的機會提供與事件描述,乃是進一步將相關論述聚焦於「讓臺青發揮所長」,即將「赴陸」與「專業/專長能獲得發揮與發展」相連結,並確實提供具專業發展性質的職缺或機會,試圖吸引具專業及理想抱負的臺青人才。

例如,針對福建招攬臺青擔任「社區主任助理」,國臺辦將其定調為「從專業角度協助當地開展鄉村振興和社區建設工作」。福建漳浦縣則宣布選定16位臺籍「科技特派員」,並表示擔任科技特派員可發揮自身專業技術優勢,幫助農村、農民理清發展思路,或根據產業和企業發展需求,研發、推廣應用新技術、新產品,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培育科技創新品牌,提高農民收入,協助鄉村振興。而針對臺籍「教師」專業身份者,除了在2018年中國大陸地方對於31條的落實措施中,即已推動招聘臺籍學前教育及國民教育師資赴陸任教之外,在2019年中共則進一步開放在陸學習、工作、生活且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定學歷的臺籍民眾,可申請中國大陸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

四、與我國制度接軌或內含,消彌臺青移動與接軌障礙

近二年來,中共對臺青年工作呈現「單向融入」的趨勢,而此一趨勢的具體策略愈發多元:過去中共重視將臺青事務納入中國大陸既有制度體系,如各式在地化同等待遇;近來則強調單向度推動與臺灣專業認可制度接軌或內含,以消彌臺青移動與接軌的障礙。例如,首先,在專業技術人員方面,部分地區推動「執業資格互認」。其次,在教師方面,相關措施包括:將高校臺師在臺學術成果納入工作評價體系;採認臺師在臺高校任職年資;具臺灣教師資格證者可於當地學前教育或國民教育階段任教等。第三,在醫師方面,符合條件的臺籍醫師,可通過認定方式獲得中國大陸醫師資格,亦可依規定在陸申請註冊短期行醫。

五、推動具「積極性差別待遇」精神的臺青專屬措施,促使臺青支持性環境儘速到位

「積極性差別待遇」係指針對社經地位不利者,提供積極性補償措施、優惠待遇的社會政策,期能達成機會均等。檢視近期中共對臺灣青年政策,可發現其除了落實「在地化同等待遇」之外,亦推動體現「積極性差別待遇」精神的臺青專屬措施,如規範每年需提供給臺灣青年的實習與就業機會數量、每年編列臺青工作專款、提供臺生中考加分或優惠待遇、提供臺生獎學金與助學金、各式創業減免或優惠措施等。然而,赴陸生活與發展的臺灣青年,雖同樣處於亟待資源支持的情境,但卻與此概念所指涉的弱勢背景者狀態不盡相同,也因此,中共各式專屬於臺灣青年、體現「積極性差別待遇」的措施,更加展現其對於儘速促進臺灣青年支持性環境到位的積極態度。

六、促進臺青深入中國大陸開發中地區與基層社會,建立臺青與中國大陸在地脈絡的深度連結

近年中共招攬臺青赴陸發展,在人才渴求度高的二三線城市與中西部,推出大量招攬臺青的機會。此外,中共亦加強招攬臺青進入基層社區服務。無論是開發中地區或是基層社會,皆有別於沿海大城市的高度開發環境,除了提供臺青更多發展機會之外,也建立臺青與中國大陸在地社會脈絡的深度連結。根據兩岸針對臺青認同議題的研究發現,臺青被含納至中國大陸在地社會的程度,以及與在地人際網絡的連結程度,皆為影響臺青在兩岸間「求同」與否的因素。因此,中共此一政策走向,亦期待能影響臺青認同在光譜端上的移動。

貳、我方針對中共強化青年交流策略之因應建議

一、厚植吸引臺青人才的實質能量方為長久有效之對策 -- 確實理解臺青赴陸動機,並據此推動吸引臺青留下或回流的積極措施

根據遠見雜誌「2018臺灣人才西進滿意度大調查」,臺灣民眾決定赴陸工作的主因,排名前六的原因依序為:「大陸市場潛力大,有較大發揮空間與未來成長潛力」(37.2%);「依據公司規劃需求,配合短期外派或長期出差」(35%);「大陸福利薪酬比臺灣優渥」(28.1%);「臺灣經濟前景不如大陸」(28.1%);「趁年輕接受挑戰,提升職涯競爭力」(27.9%);「臺灣薪資停滯」(26.6%)。而同一調查的另一題項為「你覺得在大陸工作有哪些部分感到滿意?」,排名前五則為:「有發揮的舞台,能開發自我潛能」(43.9%);「大陸產業蓬勃發展國際化」(37.5%);「能學到更多專業及經驗」(30.3%);「與大陸或國際人才工作,提升競爭力」(27.5%);「可以和大陸本地人共事,快速融入沒有隔閡」(24.2%)。綜合此二項調查結果可見,臺灣民眾赴陸所追尋的是「機會」、「生涯發展」與「良好實質收入」等需求的滿足;而實際赴陸後,最滿意的是能實際擁有專長發揮的舞台、並能持續專業成長,即赴陸滿足了臺灣民眾對於「機會」與「生涯發展」的需求。

然而,政府目前對於臺青或臺灣民眾赴陸議題,卻鮮少正視前述有關「機會」與「生涯發展」的需求,以及赴陸後在此二面向的實際滿足;反之,政府相關論述多集中在對於中國大陸社會制度、意識型態與認同工作的負面警示。根據Abraham Harold Maslow的需求階層理論,當民眾的基本生存需求難以滿足時,將難以關注認同面向的議題。換言之,政府目前的相關警示論述,並無法有效影響因追尋生存與發展機會而赴陸的臺青。據此,建議政府應確實理解臺青赴陸動機而非迴避,並聚焦於這些動機,推動吸引臺青留下或回流的積極措施,而非僅偏重意識型態的警示。唯有實質改善我國就業與發展環境、暢通臺青在臺的生涯發展機會,厚植吸引臺青人才的實質能量,才是有效因應中共吸引臺青赴陸的長久之計。

二、政府應鬆綁對臺青赴陸的限縮或警示作為,以「開放」態度確實展現我方對民主制度的優勢與自信

雖然政府對於說服臺青「中國大陸並非唯一生涯發展選項」的相關論述中,常以「我國民主制度與整體環境優於中國大陸」為論述重心,試圖展現我方的優勢與自信。然而,相關政策若是基於對我方社會與制度之自信,其展現的應是「開放」取向,即不設限制、相信民眾會在兩岸間選擇較優的一方,即我方。反之,如政府近來越來越緊縮的管制或相關警示傾向,反而對照出我方對人才外流的恐懼,凸顯甚至過度強化了陸方攬才的能量與優勢。據此,建議政府應鬆綁近期對臺青赴陸的限縮或警示作為,以「開放」態度,確實展現我方的優勢與自信,進而能影響臺青對我方政府產生正向感受與支持。

三、 建立赴陸臺青的大數據資料庫,了解臺青赴陸現況與趨勢

除了赴陸臺生人數有逐年的統計數據之外,近年來,究竟有多少臺青赴陸就業、創業、實習與交流,相關人數統計付之闕如,更遑論如:臺青赴陸動機、所面臨困境、平均在陸時間、在陸發展時間、在陸分布情形…等面向之現況與趨勢分析。建議政府應實際建立赴陸臺青的大數據資料庫,以了解臺青赴陸的現況與趨勢,除了對臺青赴陸現象有基本的理解之外,亦有助於相關對策之開展。

(本文已於108.7.18刊登於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No. 108005》「2019年中共對臺工作重點」政策報告,請參考https://www.faps.org.tw/article-ap-2111-5921

%
熱門指數
分享 列印
33

文章表情 (你對這則文章的感覺)

回應意見
更多相關文章
國政評論 教文

陸生,不被同理的兩岸棄子?
盧宸緯 ( 2020年6月4日 12:42 )

據報載,有800多名陸生連署寫信給教育部,希望政府能盡快安排陸生返台就學。而在這之前,陸生群體已數次透過發公開聲明的方式,向兩岸政府、社會表達想法,並呼籲中國大陸 ...

國政分析 教文

「26條措施」會加重臺灣人才流失嗎?
盧宸緯 ( 2019年12月12日 10:49 )

摘要:「26條措施」針對在陸臺籍專業技術師資與人才提供職稱評審、採認在臺相關經歷與年資的同等待遇,針對臺籍師生則放寬申請公派留學的同等資格,並擴大招收臺生的院校 ...

國政研究 教文

近期中國大陸招攬臺生赴陸就讀策略之分析
盧宸緯 ( 2019年8月15日 11:20 )

2019年1月2日,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表示,「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在青年。兩岸青年要勇擔重任、團結友愛、攜手打拼。我 ...

國政分析 教文

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之後:那些兩岸間待突破的課題
盧宸緯 ( 2019年3月25日 11:13 )

2019年1月2日,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發表談話,從兩岸分隔70年的歷史背景談起,再到對兩岸當前與未來發展的期許,提出:「攜手推動民族復興,實現 ...

國政評論 教文

台生赴陸求學告訴了我們什麼
周祝瑛 ( 2018年10月17日 13:04 )

二十年前筆者等人接受政府的委託,進行台灣學生前往大陸求學的研究,當時我們調查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在陸台生,尤其是當地與中醫有關的大學,很幸運的能在那些學校 ...

國政分析 教文

2018年兩岸青年及青少年暑期活動概況與評析
盧宸緯 ( 2018年10月12日 10:15 )

「暑期」,是兩岸青年及青少年各式交流舉辦的重要時期,然而,近兩年來,兩岸青年及青少年暑期交流活動,其主舞台,已逐漸出現朝向中國大陸移轉的趨勢。究竟在2018年,兩 ...

訪客最新推薦文章
教文

「輕推」,讓台灣進步
楊朝祥 ( 2018年4月24日 08:19 )

「輕推理論」(Nudge Theory),Nudge一字的英文原意是「用手肘輕推」,而輕推理論就是運用適度誘因或鼓勵、提醒等方式,在不限制個人選 ...

社會

關於推動〈員工協助方案〉的延伸性思考
王順民 ( 11月22日 15:22 )

一則由地方政府所開辦的〈員工協助方案〉(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簡稱EAPs),扣緊需求評估、過程評估及其效益評估的關懷意旨, ...

社會

關於台灣人口發展困頓無解化的延伸性思考
王順民 ( 11月22日 15:13 )

2024年將屆年底,這也使得相迎於2025年抑或中長期的人口發展樣態,實有其進行多方思辨、議論之必要,特別是要如何嚴肅看待當代台灣社會之 ...

訪客最新表情文章
教文

台灣需要發展怎樣的海洋文化?
劉新圓 ( 2007年10月4日 15:04 )

民進黨自建黨以來,經常標榜要發揚台灣的「海洋文化」,如1996年彭明敏參選總統提出的「海洋國家」主張,杜正勝的「同心圓」史觀等等,其 ...

社會

颱風天與颱風假的集體性盲思
王順民 ( 7月30日 16:15 )

一則與天災及其可能會伴隨人禍的特定議題現象,背後實有其多重意涵的論述思考。 有效的颱風對策 話說:每年的夏秋之際,颱風的登台入 ...

教文

歷史建築與文化資產保存法
劉新圓 ( 2009年9月30日 10:20 )

921大地震十週年,文建會舉辦古蹟週活動,希望藉此加強民眾對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視。然而就在一個多月前,位於台中市西屯重劃區的張慶興堂 ...

空氣品質指標
名家觀點
  • ( 11月13日 09:13)
    國發會每兩年的人口推計公布了,有一些關於台灣的未來值得大家關切。一、二○二八年將脫離人口紅利,也就是工作年齡人口(十五至六十四歲)占比低於總人口三分之二,扶養比將高於○點 ...
  • ( 11月13日 09:13)
    最近有立委關心全民健保的財務問題並舉行公聽會,會中有學者發言「最花健保費費用的老年人,在健保的貢獻反而最小。」並建議健保財源結構應增加資本利得的徵收。有類似想法者並不少 ...
  • ( 10月1日 08:40)
    政府為了拯救勞保基金,今年撥補了一三○○億,這確實能美化帳面,五年來政府撥補從二○一九年的二百億快速爬升,若不能在體制上進行改革,就只能每年以更高的額度繼續撥補。長照預算也 ...
  • ( 10月1日 08:40)
    自八月一日起有四所大學退場,此消息衝擊許多私校,因為遲早會輪到。隔日驚聞股市大跌,接著八月五日跌幅更是空前,兩日股市跌近三千點。大學退場與股市崩跌,幅度都是台灣歷年之最 ...
  • ( 10月1日 08:39)
    日前卓揆拋出促進婚育見解,希望戶政資料扮演積極角色,找出適婚與適育者進行接觸。此想法可能來自五十多年前所推動的家庭計畫,當時由公衛護士下鄉進行宣導而奏效。 過去推動節 ...
  • ( 7月17日 11:22)
    拜登在辯論會表現不佳,不少擔心川普當選的主流媒體發動「陣前換將」,也有若干民主黨議員公開呼籲拜登退選。未來情勢如何演變,很難篤定,但是無論換與不換、如何換、換誰,都不是 ...
臉書粉絲專頁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