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桃園市長選戰,該市投票率為六直轄市之末,只有60.63%;對照同年被掀起的「
韓國瑜旋風」,高雄市長投票率竟然高達73.54%。詢問兩地親友,高雄北漂青年積極參與了該次選舉,連多年沒有進投票所的民眾,也都去投票了。但在桃園市長選戰,鄭文燦市長的勝出被認為是「無懸念」戰役,導致年輕及中間選民投票率不高。是的,鄭文燦相對於主要對手,勝出的票數就差不多是15萬票。
時空環境不同,當然不能隔空比較。而且,這次的選戰,並不是鄭文燦應戰,原先的規劃是從外縣市空降桃園的林智堅。但林投入選戰不久,隨即陷入兩間大學碩士論文的抄襲風波,而且他自豪的新竹市政經驗,又因新竹棒球場諸多缺失,使得原本包裝閃亮的市政經驗,一夜生鏽,最後只能高喊「責任由我一肩扛起」,來停止炎上的新聞熱度。
而林智堅自7月5日論文爆發弊案後,一直到8月12日才退出桃園市長選戰,前後與
台灣大學、指導教授陳明通、中華大學與余正煌的律師在媒體風向的論戰中,抗辯掙扎將近40天。但有李眉蓁的案例在前,是什麼樣的基礎,讓他撐了那麼久?
無非立基於以下的假設:第一個假設,
民進黨的基本盤大於
國民黨的基本盤,所以「藍綠對決」打下去,就算有論文案,林智堅還是會勝出。第二個假設,桃園市長的選戰,表面是林智堅參選,但實際選的是鄭文燦,能否維持民進黨在桃園繼續執政,這關乎鄭文燦下一步的前景。如果林智堅贏了,那鄭文燦2024年還有大位的門票;如果輸了,連被
蔡英文總統就近看管的機會都沒了。無怪乎,鄭文燦說我每天陪林智堅三、四十場行程,沒見到林智堅喊累;但筆者看到的是,這是鄭文燦跟張善政的PK,而不是林智堅的論文求生日記。第三個假設是,鄭文燦的地盤勢力大於張善政,而鄭文燦每天與林智堅形影不離,所以鄭文燦就等於林智堅、支持林智堅就等於支持鄭文燦。而這三個假設,就支撐了林智堅近40天。
媳婦是醜是美,終究要見公婆的。在7月21日的《美麗島電子報》的民意調查中有一題問到,你認為林智堅所涉兩所大學的論文抄襲案是抹黑嗎?認為是抹黑的只有26.7%,不認為是抹黑的高達58.8%。這其中,20-29歲及30-39歲的態度,兩者分別為59.3%及62.7%,不認同這是抹黑的情形。換言之,多數的青年人認為這就是抄襲。而依「台灣民意基金會」在8月8日至9日所做的民調(11日發布),其中一題問到,你認為如果台灣大學確認林智堅論文抄襲,您認為林智堅應不應該退選?有48%的受訪者認為應該退選,有28.3%認為不應該。同樣的,重點在於更細部的數據,在20歲至24歲的年齡層,竟然有72%的年輕人認為林智堅應該退選;此外,受訪者的學歷在「大學及以上」,有57.6%認為林應該退選。是的,沖倒龍王廟的不是主要競爭對手,而是原本的支持者群眾,也就年輕人及高學歷人士的離去。
回到四年前選戰,鄭文燦大勝了15萬票,如果要複製這樣的局面,至少就不應該出現上述諸如論文案及球場案的「中介創傷」事件。再者,如果15萬票的數據可以用,那2021年12月17日四項公投的數據就更有參考價值了,四項公投的「同意票」,在桃園市的支持度都獲得超過50%,而面對這樣民意數據,你們認為還有15萬票的領先嗎?
(本文刊登於111.08.17風傳媒觀點投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