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兩岸經貿呈現「投資關係弱化,貿易結構轉變」的趨勢,
台灣必需積極因應。
中國大陸長期是台灣最主要的海外投資據點,台灣對大陸投資是以製造業為大宗,大多是替國際品牌代工,以來料加工再出口型態為主。台商將在台灣的代工生產模式,千倍、百倍,甚至萬倍的成功複製到大陸,在量產優勢下,將中國大陸「世界工廠」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
不過在生產成本上升,以及產業結構轉型下,中國大陸「世界工廠」功能式微,台灣對中國大陸的投資開始趨緩。在
美中貿易戰及
新冠肺炎影響下,下滑趨勢更加明顯,二○二二年台灣對大陸投資僅約占台灣海外投資三成,遠不及二○一○年達到八成三的最高峰。
台灣對大陸投資也帶動台灣對大陸出口,形成台灣、中國、
美國為主的三角貿易型態。當台灣在大陸投資減緩,以及美中對抗升溫,影響全球供應鏈重組下,中國大陸不再是可靠的生產基地,三角貿易關係也因而弱化。
在台灣對大陸出口減緩下,出口依賴度也會下降,
兩岸貿易會回歸到單純態樣,台灣將是以供給大陸內需市場為主。台灣過去將大陸視為「世界工廠」,雖落地但並未生根,沒有充分掌握大陸步入「世界市場」契機,在欠缺品牌企業支撐下,耕耘大陸市場成果有限,未來台灣在大陸內需市場競爭會更加吃力。
特別是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在全球景氣不佳下,台灣出口全面下滑,其中以對大陸市場衰退最快,此趨勢在今年第一季更為明顯;今年第一季台灣對大陸出口占總出口比重,已由過去超過四成,減少至三成五左右,未來預期仍會繼續下滑。
對大陸出口比重降低,雖可減輕對中國大陸的依賴,並降低地緣政治風險;但主要卻是因為對大陸加工貿易的退場,而非來自其他市場的成長。而且由於對大陸出口銳減,也使得今年台灣
經濟成長率面臨「保二」的挑戰。
目前台灣幾乎所有產業對大陸的出口均衰退,只有半導體產業一枝獨秀,不但金額及比重居高不下,而且半導體順差更約占台灣對大陸總順差的九成。台灣半導體主要是供大陸本土產業所需,中國大陸目前傾全力發展半導體產業,期望可以減輕進口依賴,對台灣形成競爭壓力。如何維持台灣對大陸半導體的優勢,可說是非常關鍵。
綜合而言,未來在經濟安全考量下,各國與大陸會呈現生產脫鈎、技術分離但市場相連的情況,與台灣過去在中國大陸營運模式大不相同。台灣也應順勢調整,在加工出口型台商已淡出大陸市場後,如何創造更多可以切入大陸內需市場的另一批台灣企業,並成功開拓大陸以外的市場,攸關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
(本文刊於2023年06月09日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