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0日
台灣和紐西蘭正式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
FTA),即將滿十周年。
兩岸在2010年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後,台灣積極尋求與其他國家簽署FTA。在ECFA之前,中國大陸處處阻撓台灣建構FTA,邦交國是台灣僅有的選擇。而在
兩岸關係改善簽署ECFA後,紐西蘭是台灣第一個與非邦交國簽訂的FTA,雖然紐國並非台灣重要貿易夥伴,意義卻非比尋常。
台灣當然不滿意與他國推動FTA,還要顧及中國大陸因素,甚至他國還要看中國大陸臉色;但也必須認清國際現實,周旋於各國之間尋求突破。
台紐FTA全名為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與紐西蘭經濟合作協定(ANZTEC),其中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為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名稱,可以避免不必要爭議。另外名稱為合作協定則是突顯ANZTEC定位,與專注關稅減讓的傳統FTA 不同。除了包括市場開放外,ANZTEC涵蓋範圍廣泛,算是台灣簽署第一個完整的FTA;共有25章,甚至還擴及影視及原住民合作,目的是建立雙方長期經貿合作關係。
通常FTA都是在官方機構簽署 ,不過台紐FTA則是選擇在紐西蘭威靈頓大學簽署,避開了敏感的政治因素。顯示當時雖然兩岸關係和緩,但仍有來自中國大陸的干預。
2013年台紐簽署FTA後,台灣又與另一個非邦交國新加坡完成FTA;而後在兩岸關係惡化下,台灣FTA又回到經濟規模小的邦交國。目前台灣總共與11國簽署FTA,在東亞及全球都算是後段班。而台紐及台星FTA算是僅次於ECFA,對台灣經濟效益相對較大的FTA。
紐西蘭產業與台灣互補,又位於南半球,農產品產季恰好與台灣相反,可避免台灣農業受到衝擊。紐西蘭對台主要出口產品以乳製品、肉類、水果、魚產品及酒類為主,而台灣出口主要是以工業製品為主。自台紐FTA生效以來,十年來幾乎所有產品均已降至零關稅,帶動雙邊貿易的成長。
期間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發生重大變化,各國除了建構雙邊FTA外,大型FTA如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
TPP),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
RCEP)紛紛形成,目前均已生效,而且還在積極擴張,準備納入更多成員。環顧台灣鄰近主要競爭國家,幾乎都有加入RCEP或是CPTPP ,對於台灣形成莫大競爭壓力。
特別是中國大陸態度轉趨積極,除了沿著「
一帶一路」,與沿線國家廣簽FTA外;大陸也在進行原有FTA,例如中國-東協FTA的升級。
更重要的是中國大陸對於參與大型FTA著力頗深,除了早已插旗RCEP外,在
美國不考慮加入CPTPP下,中國大陸正式申請加入CPTPP,以期可以填補美國缺席,並取代美國的地位。中國大陸也全力反對台灣申入CPTPP,兩岸在CPTPP場域的交鋒會更加白熱化,台灣申入CPTPP 困難度也因而提高。未來若要兩岸關係沒有改善,中國大陸會仍會全力封鎖台灣的國際參與,在FTA被高度泛政治化下,台灣區域經濟整合之路會更加艱辛。
台灣必需掌握每一個可能的機會。除了全力爭取加入CPTPP ;對於既有FTA,特別是台紐及台星FTA,由於簽署已有十年,有若干需要更新或增加的項目,所以台灣也應積極推動原有FTA 的升級版。另外也應針對特定經貿議題,尋求與他國洽簽功能性的協定。惟有多管齊下,台灣才有可能會有更多的突破。
(本文刊於2023年6月8日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