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第42屆慕尼黑安全會議。)
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訪台的第一天就釋出善意,同意研究
台灣加入
RCEP與
TPP兩大區域經貿組織的可行性,此乃對台的一大利多消息,確實令人驚喜。
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可行
其實,大陸對於台灣的外交打壓,一直都是台灣人民的一大苦楚,別的國家都可以正常交往與參與國際組織,而我們則是被排除在外。
自1971年退出聯合國之後,台灣的外交處境每況愈下,目前只有22個邦交國,而這些國家也都是所謂微小國家,在國際上幾乎毫無影響力。自2008年以來,
兩岸已達成外交休兵的默契,因而台北也難以在這方面有所改善,導致一些民眾對於大陸的不滿情緒加深。
基本上,台灣的外交空間可分為:邦交國、大國(美、日、歐)、國際組織與國際活動等四大部分。以這四部分的情況觀之,前兩部分較難突破,因為這將牽涉中華民國的國名問題;而後兩部分相對比較容易,因為若台灣依循奧運模式,亦即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加入,北京也可自圓其說(名重於實),而台灣自然可以提升國際地位(實重於名),此乃名與實之間的一種辯證安排(名實互用),雙方各取所需,共創雙贏,這將是台灣的共識,應無異議。
再以此二組織來看,RCEP會員共有16國(東協10國,加上印度、澳、紐與陸、日、韓),其人口約30億,占世界貿易的比重約40%。台灣是外貿導向的經濟體,外貿依存度約占整體GDP的60%,其與RCEP國家的經貿比重約為57%,而此協議談判的項目包括服貿、貨貿、經濟與技術合作等,可見其重要性。
自2013年起,RECP各國已啟動第一輪談判,因而最快也只能在2015年開放新會員加入。但要加入RECP的前提條件是,會員國必須一致決議通過,若北京方面能開綠燈,兩岸之間也必須要加緊磋商,台灣也還必須與這些國家建立溝通的平台,才能及時做好應有的準備。
而TPP乃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的簡稱,2005年由汶萊、智利、紐西蘭及新加坡四國協議發起,當時正與其他5國磋商,包含澳洲、馬來西亞、祕魯、
美國及越南。
2010年之後由美國領導,盼能整合亞太的二大經濟區域合作組織
APEC與東協(ASEAN),組成一個統一的貿易體,成為亞太區域內的小型世界貿易組織。但是,TPP的門檻較一般的
FTA為高,除了一般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之外,還有衛生措施與知識產權等項目,台灣若要加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其實,美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以TPP來與RCEP相抗衡,以便降低大陸的影響力。因為自911事件以來,美國專注反恐,因而忽略了東亞的發展,致使以大陸為首的東亞國家,已經形成了一個緊密分工的經濟圈,帶動了東亞的發展,而這也是美國重返亞洲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免喪失在此地區的優勢。
先滿足部分台灣人要求
因此,台灣若能在短期內先加入RECP,日後再加入TPP,將可更加處理好兩大之間難為小的困境,左右逢源,相得益彰,而原本的一中原則將可由普遍化向兩岸化發展。若此,北京先滿足台灣人民部分的要求,做出更加合情合理的安排,動之以情,順應民意,這必將對於兩岸的和平發展良有助益。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
(本文刊載於2014. 6.27 中國時報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