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中華民國陸軍。)
壹、前言:募兵制需要政策配套及形塑軍隊文化
隨著戰略環境改變,高科技時代軍人須熟練操作尖端武器,軍隊必須專業化。政府積極推動兵役制度朝募兵制轉型,其目的不在於因應國內人口結構少子女化趨勢,而正是達成軍隊專業化。募兵制在推行上面臨困難,國防部長嚴明已表示,國軍將從「待遇」、「尊嚴」、「出路」三面向,積極調整制度,致力改善服役環境,在行政院指導下協力各部會機關,強化整體政策推動能量,共同解決窒礙因素,俾利兵役制度成功轉型。我們認為要走上並走穩募兵制,除了政策配套做為基礎外,更需要形塑軍隊文化,用以催化變革的達成。
貳、募兵制面臨的困境
一、自由民主社會,國軍招募缺乏主場優勢
民主法治社會,受到時代環境的制約,軍隊缺乏主場優勢,如何讓組織成員擁有榮譽感,確實不容易;兵役制度的變動,本身就是一種軍隊文化形塑的過程,在人才市場上,人性本是逐利的,每個人無不希望追求自己最大的利益,當然這利益有許多金錢無法衡量的東西,否則,能選警察六萬月薪或海巡五萬月薪者,豈會選擇近四萬月薪的軍旅?因是,追求高薪絕對不會是從軍的目標,會選擇從軍者所重視的是價值而非價格,其理自明。如何讓外界能夠更加了解軍中專業化與職能化的環境,以及可提供許多計畫性培植,多重深造進修機會,讓每一個投入軍旅者,均能在國軍大顯身手,庶幾能「招得到」並「留得住」好的人才。
二、從軍的信念在價值對抗角力落敗
募兵制的推動,必須在「招募」之外,紮根下去經營的東西很多。
少子化後,每個子女都是父母的寶貝,自小被呵護的孩子,較缺乏以一己的價值判斷,以抗拒外在巨大的集體意識。因此,如何創造一個更開闊恢宏的軍隊傳承,提高價值認知,讓從軍的信念和熱情在價值對抗的角力中能居於不敗,惟值得深思。否則連已在營的職業軍人都不願意自己的子女選擇軍旅,再多的招募宣傳都是徒然!
參、募兵制需要的政策配套
一、募兵是跨院的問題,相關院部不能迴避、亦無可迴避
回顧國防部自民國94年1月通過「現行兵役制度檢討改進方案」後,募兵工作推動初期,因國內景氣狀況欠佳,每年志願士兵招募率幾乎超過百分之百;但近年招募成效明顯不如以往,青年從軍的熱情逐漸在血脈中退潮。國防部雖已將人才培育、薪資待遇、生活設施及退撫照護等面向,均納入募兵制實施計畫,有計畫、有步驟地從改善部隊內部管理、生活設施、訓練模式、進修管道、落實福利與權益及軍眷照顧,營造愉悅的工作環境,退輔會亦針對志願役退除役官兵與現役軍職人員轉任公職之考試、任用、服務轉調及保留任用資格等問題,放寬應考資格、解除分發任用及轉調限制,以增加個人多元
競爭力,強化返回社會就業能力,保障官兵退伍後的發展。
這些配套轉換措施,本為募兵制成功推動的基礎,但少數考試委員不明白職業軍人退場機制的付之闕如,亦未體認大法官釋字第555 號解釋,武職人員因其從事戰鬥行為或其他與國防相關之任務,攸關國家安全及軍事需要,且養成過程、官階任用資格之年齡限制、陞遷條件及服從之義務等,均與文職人員有別之意旨,及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第9項「國家應尊重軍人對社會之貢獻,並對其退役後之就學、就業、就醫、就養予以保障」之規定,正視軍文之差異性,審酌軍、公、教在人力招募、工作時數、工作環境及家庭照顧,乃至自由度等方面的不衡平,而泛以公平性質疑軍官任官未經國家考試的認可及軍校學歷(資)的認定。軍官的運用已是如此,募兵進入軍中而退伍的士官兵將更顯弱勢。
要使募兵制能畢其功於一役,實應整合政府總力,齊心達成政策目標,相關院部不能迴避,亦無可迴避,宜從整個國家的人力資源角度審視,認清國家人力資源的整體流用困局。
二、將現職軍人化為轉型的基石與力道
國軍自「精實案」、「精進案」,至「精粹案」,十年裁軍,有多少個歷經歲月淘洗、經過淬煉出來的傑出菁英願意繼續留在軍中,卻不得不「接受」裁軍這件事。如何在裁減得合理,又兼顧現職軍人的感受,都考驗國軍面對募兵的習題,以及面對時代的能力。根本之道,如何因勢利導,善用渠等已投入高成本訓練,具長期養成優勢,忠誠度、專業度與敬業度均較高的人力,將經驗發揮到淋漓盡致,化為轉型的基石與力道,才是募兵政策成功推動的穩固基礎。
肆、形塑軍隊文化
一、論述必須以實際的行動為支撐,才能散發力量
為提昇募兵成效,國軍以多元行銷的方式,運用文宣網路資源,豐富募兵訊息,規劃創意短片、微電影、廣播廣告、招募海報,並透過走入校園、營區開放、暑期戰鬥營、偏鄉樂教等活動,運用多元管道宣傳募兵制,推動全民國防教育暨宣導募兵制走入校園活動,乃至運用各大便利商店據點,結合救國團深耕校園等積極文宣作為。惟論述並非僅在說出漂亮的話語,亦非提出熱鬧喧騰的主張,真正的論述,必須以實際的行動為支撐,能觸及招不到與留不住的敏感痛點。
二、明白軍人的使命與定位,招募工作才能在傳承、創進與革新中追求成長
募兵允宜取法乎上,將重點放在培養有格局、有理想及愛國家、愛人民的軍人為目標;否則,少了充滿自信與自豪的軍人,無法讓社會對軍人的角色有更深的認知與尊重,焉能造就贏得社會信任的軍事家?因此,我們要強調的是,軍隊既要有軀殼更要有靈魂,明白軍人的使命與定位,招募工作才能在傳承、創進與革新中,去追求成長,創造相應價值,提昇軍隊戰力。這不僅要擺脫靠「經濟不景氣」的宿命,亦非僅靠吸引讀不起大學的年輕學子投效軍旅行列,更重要的是要避免花錢培訓,最後不適任的浪費。
伍、備戰始為和平善策
蘇軾教戰守策:「天下雖平,不敢忘戰」,說明備戰始為和平善策,質言之,在國防建軍的思維上,國家應秉持「投資國防,就是投資安全」的態度,其中「優質人力招募」是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因素。募兵制乃我國兵役制度六十多年來最重大的改革,牽動整體國防組織人力結構,各個環節都必須計慮周詳,建構「小而精、小而巧、小而強」的國防勁旅,達成確保國家永續發展與安全之目標,應該是募兵制的終極目標。其中的關鍵因素,除了政策推行的決心之外,最主要在願景,以熱情與信念宣揚對國軍的願景,願景愈是簡單、有力,愈容易溝通。有了明確的願景,才能在民主社會的人力競爭中勝出。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