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內閣府於17日公布今年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結果連續二季呈現負成長,經濟再度陷入衰退。且第二季也是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與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最大跌幅。不僅令安倍經濟學(Abenomics)的成效倍受質疑,也讓安倍的滿意度下降。
進一步言之,安倍於2012年接掌政權後,曾在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演說,強調「日本不是,而且永遠不會是二級國家」,「我回來了,日本也會」,展現其強烈的企圖心。不久便啟動喧騰一時的安倍經濟學,希望藉由政府擴大財政支出、日本央行擴大貨幣寬鬆,以及大刀闊斧的結構改革,即「安倍三箭」,促使通膨率升到2.0%目標,以擺脫15年來癱瘓成長的通縮。
持平而論,安倍經濟學實施初期,日銀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讓日圓快速貶值,不僅對部分日本出口商帳面獲利升,也帶動日股翻揚,安倍因而風光一時,聲望如日中天;但龐大的債務成為不可承受的代價。而為削減國債,安倍於今年四月開始調高消費稅率3個百分點至8%,結果消費者更加縮減開支,導致
經濟成長連二季衰退。上月底,
美國量化寬鬆甫結束,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閃電宣佈擴增20兆日圓量化寬鬆政策的額度,將每年購買資產總額增為8兆日圓。日圓在短短數日大幅貶值,日銀宣稱此舉係為提振日本經濟成長與通膨,但卻引發一場貨幣競貶。
日本於1990年代初因資產價格泡沫破滅,導致十年間出現嚴重的經濟衰退,民間需求大幅萎縮,物價持續下跌,平均經濟成長率不及1%,
失業率則高達4%。被稱為「失落十年」。據統計,日本自1990至2011年之年平均經濟成長率僅1.1%,其中2008年到2010年三年平均成長率更為負1.17%,顯示其經濟欲振乏力,亦有論者稱之為日本「經濟迷失的二十年」。因此,許多經濟學家一開始就不看好安倍經濟學,認為此政策對日本經濟是短多長空,如今也一一應驗。
日本經濟問題的癥結所在,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綜合來說,經濟及社會結構改變是主要的影響關鍵。其一、
少子化與老人化嚴重:據日本厚生省的資料顯示,日本的出生率由1990年的1.57降至2013年的1.43,出生人數創下歷史新低紀錄。預估2055年,65歲以上的人口將超過40%、15至64歲的勞動人口將減少一半;60年後,日本總人口數將減少3成;少子化及老人化的結果,迫使日本勞動人口於去年首度跌破八千萬,成為亞洲第一個人口減少國。另一方面,日本社會保障開銷日益擴增,嚴重排擠其經建支出。其二、日本產業空洞化造成大量產業外移,日圓貶值結果,實質受惠的產業可能不多。其三、日本近年來的實質薪資水準亦停滯不前,2001至2008年間工業與服務業實質薪資平均成長率為負0.52%,安倍經濟學實施後雖小幅成長,但漲幅不僅未達預期,今年六月還寫下2009年12月以來最大降幅。實質薪資沒有成長,消費意願就會降低,難以達成刺激消費及通膨的目標。其四、日本長期累積的債務餘額更是驚人,截至2013年底,包括國債、借款和政府短期證券在內的國債餘額為1017萬9459億日元,平均每人負債800萬日元。早已超過其GDP的二倍,且不斷地創歷史新高。面對債台高築,又無力繼續發債填補漏洞的困境,如今又不斷舉債與印鈔,只有深陷更嚴重的財政危機。
這些基本的結構若未改善,那麼安倍經濟學的效力不僅是曇花一現,應該也漸漸走向窮途末路了。
(本文精簡版刊載於2014年11月24日旺報)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