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能源科技人才—人才培育新趨勢
黃金十年「教育趨勢」如下:亟需氫能、奈米能源、核融合等未來能源,奈米科技、生物科技、資訊科技、神經醫學,遠端傳送、人工智慧、網路生命體,淨化科技,長壽醫學,雲端科技,資料採礦等。人才培育相關單位應預為規劃及培育,以因應黃金十年國家發展之需要(徐明珠,2011)。
詹姆斯‧坎頓(James Canton)曾於《超限未來10大趨勢》中提到,世界十大趨勢(杜默、張麗瓊、周靈芝、吳家恆合譯,2007),其中提到未來能源:石油只夠再用30年,中國、印度等國家的崛起更讓石油供應吃緊、油價節節攀升。氫能、奈米能源、核融合,能否滿足未來能源的需求?而在氣候變遷方面也談到,環境污染、全球暖化與異常天災,已威脅國家安全防護、全球繁榮和諧,迫使企業重新思考全球危機管理與企業責任,淨化科技也將成為規模達數十億美元的超大型產業;而在2015台灣願景規劃小組訂出全球未來十年最重大的六大趨勢也談到:(1)高環保、低勞力:企業競爭,多精敏少廢棄;(2)高水價、低油源—養水造水,自製能源等趨勢(徐仁全,2006),顯示能源科技問題成為超限未來必須正視的課題。
能源教育之概念,著重節能減碳,進而達成有效運用能源、節約能源與減緩全球暖化問題。臺灣有 98% 的能源仰賴進口,因此對於能源的認知、應用與發展,應有更深的體認與了解。能源是臺灣最欠缺的資源,而人力是臺灣唯一的資源,因此我們需積極培育能源人才,將臺灣塑造成節能且低碳的社會,來提升國家競爭力(教育部,2012)。
貳 能源科技人才培育現況
依據能源國家型計畫之重點規劃項目及國內產業發展方向,以太陽光電、風能、生質能、海洋能、儲能、照明、建築節能、運輸節能、工業節能及能源經濟管理等十項特色主題領域,補助成立大專能源科技人才培育資源中心(教育部,2011)。
「教育部能源國家型科技人才培育計畫」的架構,縱向包含從大專的能源科技專業教育 (包括綠色能源、節能技術、提昇能源效率) 向下扎根至 K-12 (高中至國中/小) 之能源基礎教育,而橫向則涵括各領域之能源教育與成熟能源技術推廣(教育部,2012)。
一、能源科技人才培育項目
依據教育部補助大專能源科技人才培育資源中心計畫,能源科技人才培育項目包括:
(一)發展能源課(學)程及特色實驗室
1. 能源特色主題規劃
(1) 由資源中心結合夥伴學校,串聯合作資源形成區域聯盟,選定能源領域特色主題發展。
(2) 依據選定之特色主題,設立專業學程及課程,培養具該特色研發能力之專業人才。學程應整合整體資源中心能量,並得整合及發揮跨領域綠色科技人才培育先導型計畫與該中心特色主題相關之成果。
(3) 依據特色主題,建立特色教學實驗室,配合資源中心區域聯盟專業課程及實作訓練,規劃實作及實驗相關課程,加強學生能源科技實務能力。各資源中心及所屬夥伴學校間應有完整且有效率之資源合作,包括教學研究、技術交流、共用特色教學實驗室等,務求達到資源共享目的。
(4) 落實國際學術合作及交流。
2. 校園一般推廣
(1) 推動大專校院相關能源及節能減碳通識課程,每校(包括資源中心及所屬夥伴學校)至少二門,提升非能源領域學生之能源素養,將其概念擴展至各專業領域,包括理工、政策、經濟、管理及法律等面向,強化基礎跨領域人才培育。
(2) 規劃將智慧財產權知能融入課程,強化相關智慧財產權觀念及素養。
(3) 校園節能減碳設施示範推動。
(二)建構產學合作教學機制
1. 依據特色主題,建立產學合作平臺,引進業界師資,由業界師資講授專業課程並舉辦演講及座談會,課程內容結合實作,強調務實致用教育,扎根技術人力,強化產學合作交流,以培育學生實務應用能力。
2. 帶領學生至產業實習。
(三)建置能源特色主題知識網站
1. 建置數位教材,供教師、學生及一般民眾使用,增進國人對能源知識之素養。
2. 建立且管理成果資料庫,並進行成果宣導。
3. 配合教育部能源國家型科技人才培育總計畫推動辦公室,能源數位教學平臺之建置,進行相關資料彙整。
(四)中小學及附設幼兒園(以下簡稱K-12)基礎教育深耕
1. 配合K-12能源基礎教育,各資源中心負責輔導數個K-12能源教育推動中心,並進行各項培訓工作,輔導之K-12能源教育推動中心由教育部能源國家型科技大專人才培育計畫辦公室指定。每一所資源中心每年應進行協助培訓種子教師,培訓人數依據K-12能源科技教育推動中心所薦送之種子教師名額為準,並於每年六月至十一月間安排培訓課程,每位種子教師應受訓時數至少三十六小時,且種子教師應於培訓結束時製作教案做為結訓專題報告。
2. 培訓種子教師,教導正確之能源知識與態度,引進新知,並形成教材培訓K-12種子教師。
3. 與相對應之K-12能源教育推動中心合作,協助能源教育之推廣與深耕。
(五)發展其他能源教育
1. 針對K-12學生,舉辦能源相關暑期營隊。
2. 依據特色主題,由中心學校整合辦理創意實作競賽,激發學生創意並提升實作能力。
3. 配合總計畫辦公室所舉辦之競賽及成果展等,推廣能源知識、技能或相關展示。
二、能源科技人才培育運作方式
(一) 成立「能源國家型科技大專人才培育資源中心」
教育部為推動能源科技人才培育計畫,於計畫中成立計畫推動總辦公室,負責整合各區事務,並協調能源人才培育之相關全國性活動。另外,為了完整分工並妥善規劃大專教育與K-12教育人才培育事宜,在計畫推動總辦公室下設大專人才培育計畫及K-12人才培育計畫,分別負責大專教育與K-12教育之相關事務規劃與推動。
大專人才培育計畫項下成立「能源國家型科技大專人才培育資源中心」,包括如下:儲能科技人才培育資源中心、工業節能科技人才培育資源中心、運輸節能科技人才培育、建築節能科技人才培育資源中心、太陽光電人才培育資源科技人才培育資源中心、海洋能源科技人才培育資源中心、風能源科技人才培育資源中心、生質能源科技人才培育資源中心,以作為計畫相關事務推動之平臺;K-12人才培育計畫將於22個縣市成立國中小能源教育推動中心及5個高中職能源教育推動中心,作為K-12教育推廣之平臺(能源國家型科技人才培育計畫)。
整理自:教育部 (2012) 能源教育數位平台資訊網。 |
(二)夥伴學校-佛光大學的作法
為推動節能減碳及能源基礎教育,深耕節能減碳素養及培育能源科技人才,佛光大學與臺北大學、東吳大學、世新大學、臺北商業技術學院組成由政治大學的能源經濟管理資源中心團隊。特別是能源問題已成為國家安全議題,單靠科技研發已不足突圍,藉由佛光大學創意科技與人文社會特色將能為人才培育注入新力。計有下列六大目標。1.型塑辦學特色,構築綠色森林有機大學。2.配合社會與學生需求,培育瞭解地球生態和環境概念人才。3.精進綠色教學品質,促進學生學習品質。4.提升學生能源素養與核心能力,暢通進入綠色科技的職場領域。5.提升綠色環保行政效能,建構能源管理效率學府。6.凝聚教職員生對綠能的共識,開創綠色森林有機大學的新風貌。將以上六大目標透過課程規劃、產學合作以及國際交流,全面落實能源科技人才培育。
叄 能源科技人才培育問題
一、發展能源學程:資源中心與夥伴學校各自規劃專業課程與學程,缺乏協調整合功能,特色學程之規劃不夠聚焦,應制訂課程地圖,整合各校之課程內容與資源,避免各校各自發展。專業學程設立規劃不夠詳實,僅是將相關課程匯集,亦缺乏能源科技通識之授課規劃與推動措施。另外,專業課、學程與資源中心特色主題也缺乏關聯性。
二、特色實驗室規劃:特色實驗室的建立與學程科目的搭配相關性不夠,具體實驗課程內容與專業學程未規劃如何搭配具體實驗教案。如何將計畫所採購之設備配合各個學校既有之空間與設備以整合為特色實驗室,欠缺明確的規劃。特色實驗室校際之資源共享(軟硬體)亦未明確規劃,所採購的設備與計畫目的之「人才培育」並不相配合,與中心特色關連性亦顯薄弱,且相互之支援性不足。特色實驗室發展應以訓練多數學生為重點,配合課程發展與實作學習,而非購置專業研究用之設備。
三、產學合作教學機制:侷限於公司、工廠參觀,較缺乏學生赴業界實習之規劃。實習內容之產業屬性以及廠商選擇與「特色主題」相關性不夠。
四、培訓K-12能源種子教師:部分能源教材內容過深且偏重於研發層面的展示。 未針對種子教師的背景及專長,進行教師培訓規劃設計。未針對不同類別(國小、國中、高中高職)編列不同的教材。
五、建置能源特色知識網站與發展其他能源教育:
網站內容資源中心特色不明顯,需再加強各校資源整合(教育部,2011)。
六、能源科技人才資格之認證:能源科技人才必須具有現代教育或訓練之培養過程方具有專業能力,唯目前並未列入國家考試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資格之認證,其所從事之業務攸關公共利益與人民之生命、身體與財產等權益,因此極為重要。為確保公共之安全和福址,宜深思能源科技人才資格認證之問題。
肆 對於能源科技人才培育之建議
一、強化資源中心與夥伴學校之整合:總計畫辦公室與各中心及夥伴學校應連結成一個完整的能源科技人才培育中樞,在組織運作、能源課程發展、實驗室規劃和產學合作機制之建立以及K-12能源種子教師之培訓方面宜有統整的規劃,既有各自特色和任務,但在分立之中仍相互連屬,各司其職,分進合擊。
二、在發展能源學程方面:應在不同能源項目之間進行課程統整,例如針對太陽光電、風能、生質能、海洋能、儲能、照明、建築節能、運輸節能、工業節能及能源經濟管理宜在能源科技總目標下訂定通識、核心課程以及各項計畫之專業課程,不宜任由各校各自發展,造成課程之拼湊,而無具體方向性之能源課程發展,造成課程之重覆與失焦。
三、特色實驗室規劃:特色實驗室之規劃宜與各中心和夥伴學校發展之特色課程相互連結,同時各項軟硬體之構建應符合課程之需要以及人才培育之方向,並應思及如何與各校原有之空間與設備相互搭配,尤其實驗室之支援性應以促成教學成效之提升為重點,並非以專業研究為主,以促使有限經費能充分運用,符合實際之需求。
四、產學合作教學機制:建立大專校院校外能源科技實習課程機制,並引進能源界參與課程規劃,而非只限於公司、工廠參觀,較缺乏職場實務之體驗,且實習內容之產業屬性以及廠商選擇應符合「特色主題」之相關性,以增進職場的競爭力。並應訂定教師專業進修相關獎勵制度,利用研習或至能源科技界進行短期專業訓練等方式,以獲得能源科技新技術及知識,使教師教學更符合科技走向和市場需求。並建議大學聘請能源科技業師至學校講授相關實務課程,以利學校能源科技實務之教學。
五、強化K-12能源種子教師之培訓:針對不同學制應有不同之訓練內容,且能源教材內容宜淺顯,避免研發導向之思維,以落實基礎能源科技能力之培訓。並應針對原有種子教師的背景及專長,進行教師培訓規劃設計。
六、能源科技人才資格之認證:能源科技人才既攸關公共利益與人民之生命、身體與財產等權益,應予以評估於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考試中增列「能源科技管理師」、「能源技師」之可能性,並「以考試引導教學」,經由系統化培育能源科技人才,並促成社會對能源科技人才培育之重視,以確保公共之安全和福址。
七、 績效成果之檢核:績效成果之檢核不能盡以量化指標如人數、場次為檢核重點,應重視質的成果,避免造成「重量不重質」的誤導現象,真正要關心的是能源科技人才培育政策推動後,對於節能以及能源再生推動產生何種影響。有無促使能源科技升級,才應該是效能政府應關心的所在(本文撰寫以作者於2012年4月3日於世新大學「能源產業與人才培育諮詢座談會」發言和書面資料為素材)。
參考資料
杜默、張麗瓊、周靈芝、吳家恆合譯(2007)。詹姆斯‧坎頓James Canton原著。超限未來10大趨勢(The Extreme Future)。臺北:遠流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年04月27日。ISBN:9789573260448。
教育部(2011)。教育部補助大專能源科技人才培育資源中心計畫徵件事宜。中華民國100年9月27日臺顧字第1000150936A號函修正。
教育部(2012)。能源教育數位平台資訊網。2012.03.30取自http://www.energyedu.tw/resourcesCenter.php
徐仁全(2006)。封面故事:2006/2015關鍵報告:未來6大趨勢。遠見雜誌,245期,11月號,2006。
徐明珠(2011)。未來黃金十年,職場與教育趨勢之研究。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文(研) 100-006 號,201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