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呼吸道感染人數速增,本周冷氣團再襲,疾管署預估下周將進入新冠與流感病毒的流行高峰,中國大陸多省也較往年異常寒冷,未來幾周民眾的防疫作為與官方的緊急應變極為重要。
流行病學數據顯示跨年活動後,往往會掀起一波「類流感」的流行;而今年又有選舉的人群聚集造勢,恰提供呼吸道病毒於人際間傳播。流行高峰之前,我們應有那些防疫努力?
在民眾自我防禦上,凡有呼吸道病徵者,宜在家休息;即使出門也應戴妥口罩,勿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降低傳播率。另凡五十歲以上或有氣喘、糖尿病、腎疾等慢性病患,及肥胖、吸菸與養禽、豬等的動物接觸者和市場人員,盡早接種人流感疫苗。又因感染流感病毒後,細菌入侵易引發肺炎,所以符合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施打者宜打妥此疫苗,保護自己與家人安康。至於新冠病毒高風險群,若過去打mRNA疫苗副作用大者,宜徵詢醫師專業意見,打妥XBB的蛋白質次單元疫苗,降低風險。更重要的是若感染,要禁酒、燒酒雞、羊肉爐與麻油雞等補品及過度辛辣食物,避免加劇發炎反應致惡化病情。
近兩年全球流行的新冠、人流感、呼吸道融合及禽流感四病毒均為RNA病毒,持續演化,因此必須以分子流行病學追蹤此四病毒的變異走向。過去常見某亞型流感病毒,流行幾年後累積足夠的群體免疫力時,可能在幾年後流行另一亞型流感病毒;如二○○九年新型H1N1亞型病毒流行幾年後,今年已見H3N2亞型病毒的崛起;全球是H3N2占五成二,H1N1占四成七,B型僅占百分之一以下。台灣的人流感病毒流行與國際走向相去不遠,但因上傳病毒序列樣本數少而難下結論。
至於H5禽流感病毒,近年全球已是演化分支2.3.4.4b的天下,取代流行多年的2.3.4.4c分支。去年四川發生H5N6的人死亡病例也是感染H5的2.3.4.4b分支病毒,值得我國及早備製疫苗。
新冠病毒在近四周的偵測,境外檢出病毒株以JN.1最多(六十六%),其次依序為EG.5(廿二%)與BA.2.86(七%);然而本土病例卻以EG.5最多(五十八%),其次為JN.1(卅一%)及XBB.1.5(五%)。台灣境外移入的病毒株往往在美國流行三至六個月後,出現類似趨勢;而本土流行仍視那一病毒在國內人群傳播的優勢而定。
至於我國學童流行的呼吸道融合病毒,如同世界衛生組織宣布除A亞型之外,已另出現新的B亞型。
任何新病毒株的出現,均要再檢視以舊病毒株研發的前一代疫苗,是否仍對新病毒株有抵禦力?許多研究顯示,研發能抵抗多種病毒的多元疫苗,仍是國家疫苗政策該有努力,尤其新冠病毒變異又比流感病毒快。為何攸關國人健康的疫苗政策,卻沒有李國鼎時代的跨部會整合、達成目標的效率及尊重不同專業意見多次討論後的慎重決定?
誠摯建議:一、支援疾管署進行病毒變異快速檢測與病毒全長定序的經費。二、行政院科技顧問應協調國內疫苗相關單位召開「病毒疫苗研發政策」專家會議。三、食藥署重要決策官員宜勤讀我國疫苗研發新近數據,與時俱進,作「對」的決策。
(本文曾刊登於113.01.24聯合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