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新科技大學服務事業管理研究所所長
國立交通大學智慧生活科技中心行銷總監
壹、 兩岸發展的機會
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發展穩定快速,兩岸海基、海協兩會不僅恢復中斷近九年的協商管道,在四次「江陳會談」中,共簽署了12項協議及1項共識,完成了兩岸大三通、觀光客來臺、共同打擊犯罪、金融合作、農產品檢疫檢驗、漁船船員勞務合作、標準計量檢驗認證、陸資來臺投資等方面的合作,這些兩岸交流合作成果,在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就已達成,不僅印證臺灣對於兩岸政策執行效率,更加證明了兩岸關係是可以達成「擱置爭議、互利雙贏」的目標。也成功扭轉民進黨執政下「緊張對峙、零和賽局」的兩岸關係。兩岸關係從「不正常」回歸到「正常化」的軌道。由於兩岸關係的交流與合作,得以邁向一個穩固且蓬勃發展的全新階段,並獲得許許多多的合作成果。除此之外,在兩岸關係和緩的氛圍之下,近年來,我國積極爭取參與,希望成為世界衛生大會觀察員的目標,也在兩岸關係正常化下獲得了實現,因此,臺灣的兩岸政策,乃是一種結合多項理念與原則的兩岸關係戰略,綜言之,就是「同時走向中國大陸及世界」。
97年7月4日大陸地區人民來臺觀光首發團抵臺。7月18日大陸地區人民來臺觀光正式實施。正式開放後,為利新興旅遊市場之健全發展、有效縮短磨合期、爭取更多陸客來臺,觀光局在交通部督導下,已協調相關機關簡化行政措施鬆綁法規、加強新興市場行銷推廣、透過兩岸磋商機制溝通協調、輔導旅行業者提升旅遊接待品質,截至99年5月20日,計114萬443人次、4萬3,350團次來臺觀光,4月份每日平均來臺旅客數達4,818人,開放後單日最高旅客數達9,113人次。2008下半年全球爆發金融海嘯,不僅直接造成全球流動性的緊縮,也使得各主要經濟體之實質需求下滑,導致世界貿易量銳減,兩大因素交相夾擊下,使得全球經濟成長率向下修正。
兩岸面對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衝擊之際,反而凸顯了東亞筷子文化地理版塊的經濟成長優越性及兩岸共生共榮的文化屬性。兩岸體育事業的交流與合作將加速兩岸共同提升體育事業發展,更進一步建構東亞筷子文化的共同社會、經濟資本。
貳、兩岸體育事業交流與合作的挑戰
當前世界各國,深受全球化發展衝擊。各文化體系面臨文化新生、再造與文化保存的多重影響。面對全球化快速發展,多面向的交流過程,單一及個別文化受到文化稀釋與被迫轉型的挑戰。在地文化與區域社群建構的凝聚,成為東亞筷子飲食文化社群,一個極具深思及面對的重要課題。借鏡歐盟發展經驗,歐盟運用運動發展的五個面向,或許可作為兩岸交流之參考。其中,包括運動發展做為強化貿易的方法、運動做為經濟復甦的工具、運動做為社會整合的工具、運動成為塑造意識形態的工具、運動成為增進國際關係的途徑。歐盟發展經驗是否值得兩岸交流,甚至是東亞各國的借鏡。筆者認為兩岸交流應建構在東亞筷子飲食文化的整合基礎下,融入社會價值建構發展體系。因此細查歐盟經驗與兩岸所面臨全球競合與東亞社群的整合議題,運動競技及體育此一平台所扮演的角色,其重要性可見一斑。觀察西方社會運用體育運動發展內涵。值得我們深刻去了解西方國家將體育運動事業發展成為凝聚社會文化主體的動能。兩岸目前已有交流之經驗及基礎。惟、停留在表層的運動事務交流。
體育運動事業發展,隨著全球化產生了磁吸效應,東亞各國運動精英,在全球資本主義框架之下,遠赴歐美各國參與職業運動的盛會。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之後美國及歐盟區域接連發生嚴重的經濟衰退。此一轉變同時凸顯了兩岸華人經濟穩健及全球最快復甦成長事實的強烈對比。東亞各國是否思考建構屬於本身經濟體的職業運動文化網絡值得思考,除了職業運動之外,運動相關商品的流通及現代化的運動用品合作開發,似乎是下一階段體育運動事業發展的共同議題。例如:運用職業運動事業連結東亞主要城市,開展東亞筷子地理文化融合的新頁,值得兩岸華人共同引導與創造的願景。其他,就兩岸交流部分,進行多年的兩岸奧林匹克委員會交流,如何思考更加具體及扎根落實;建構以城市觀光為基礎的運動觀光行程;兩岸運動休閒服務業認證;建構職工體育休閒體系;運動賽會交流;職籃、職棒的交流與合作;建構兩岸體育相關大學及研究所學程,以及共同開發金門運動產業展覽館及健康節能減碳示範區。
節能減碳是全球當今最重要、最急迫的公共議題,兩岸體育事業的發展如何與此一國際社會所關注的議題接軌,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指標。目前效仿先進國家的作法是很好,但每個國家的政經、人文背景都不同,是否可以套用在臺灣身上,政府都必須謹慎評估。在臺灣,政府必須特別注重的是政策實行中民眾的接納度、企業及學界的建言及相關配套、補償、救濟措施等,政府應該把這些因素考量進去。政府為因應氣候變遷,未來不管是碳排放、替代能源或是課徵碳稅等,對企業都是極大的挑戰,展望未來,氣候變遷帶來的考驗將益發嚴峻,面對來自全球的挑戰,臺灣正處於發展轉捩點上。為維持國家競爭力,臺灣應擬訂更積極之節能減碳政策,並著手提擬調適衝擊方案;同時加強與國際間合作,進行減碳政策、技術與經驗交流,並推動碳市場之國際接軌。如此必能強化國家競爭力,確保環境、經濟、社會之永續發展。東亞華人向來被戲稱為東亞病夫,兩岸如何共同培育體育事業發展的土壤,透過軟實力的建構,深耕兩岸人民的健康及透過體育事業發展,永續推展環境保護,實為兩岸邁向全球化挑戰的重要共同議題。更是兩岸共同扮演地球村一員應盡之義務。
叁、兩岸體育事業交流與合作政策建議
兩岸體育事業交流與合作除了擴大兩岸既有之兩岸奧林匹克交流之議題,從目前兩岸兩會的互訪交流進展至大專及高中的交流層面有助於兩岸體育事業的交流基礎建構。因此,兩岸體育運動交流,除了繼續強化目前設訂之運動競技專業人才交流、體育運動組織交流、大專院校學術活動互訪與學術合作、兩岸奧會之交流座談會之外,強化大陸奧運選手、教練來台交流的一些作為將更能加深化兩岸體育合作目標,例如:
一、歡迎大陸奧運選手、教練組團赴臺灣參訪職業運動。
二、組織運動訓練基地專業人員及運動場館人員赴臺灣進行訓練計畫。
三、組織大陸體操、奧運奪牌重點項目訪問團及教練赴臺灣參訪。
四、組織省市競技及全民體育工作者赴台灣參訪,並觀摩城市運動會。
五、組織大陸體育行政人員赴臺灣參訪。
六、兩岸組織運動產業人員互訪。
七、兩岸組織運動訓練中心及運動場館人員互訪。
上述交流項目,已建構成為兩岸常態性之交流活動,繼續強化此一既有之兩岸交流,將為下一個階段合作奠訂基礎。另外為深化兩岸體育事業交流合作,應逐步建構以下五項合作指標。
一、建構體育運動休閒服務業認證
兩岸專業體育事業證照制度的建立不但可藉以提昇兩岸體育服務業的人力素質,更可透過證書之國際接軌來加速兩岸體育事業人力於全球的競爭力。由國際趨勢觀之,證照制度已成為鑑別是否具備專業能力的主要工具,特別在企業用人或調整薪資上可以透過證照制度作較完善的區隔,並且可作為業主晉用員工的參考依據。臺灣目前體育運動休閒服務業,相關證照應涵蓋休閒、觀光、運動、零售等產業,則臺灣地區授予休閒專業相關證照的方式如下:
(一)專業證書:其目的在於衡量個人能力,代表對特定性質工作的熟練,然個人未持有該專業證書仍可以從事該行業之相關工作,例如全民英檢、技術士、特許財務分析師(CFA)等非屬法律規定執業所必要之技能或專業資格。
(二)認證:以個體的角度觀之,取得證書的過程即為認證,包含:培訓、技能檢定、考試、操作、實習等。
(三)證書制度:根據市場或產業發展需求,所進行證書所應代表的技能標的、培訓課程設計、考試設計、發照等行政活動之一系列活動之制度規劃。
兩岸經由專業體育事業證書制度的建立,可以提供齊一的體育事業發展品質,提供兩岸未來體育事業人才流通的平臺。
二、 建構職工體育休閒體系
鴻海富士康集團事件,引發了中國境內工資潮的蝴蝶效應。在臺灣的發展過程,七十年代開始推展職工休閒。例如民國七十一年十一月十九日,教育部修訂《國民體育法》,明確規定「五百員工以上之工廠得設體育指導人員」,使職工休閒運動推展有法源依據。中國境內有眾多台資公司,建構職工運動休閒體系刻不容緩。目前中國境內企業內多未設置專責的單位或專業人員來推動職工休閒運動,因此,應引進專業人才或訓練企業內部人員具備此專業能力,甚或與國內其他相關企業、體育專業學校合作,讓人力資源做最有效之整合。因此兩岸對於將眾多的職工生活,透過體育運動休閒服務業認證的建立,逐步的循以下方式達成:
(一)人力資源整合:企業內設置專責的單位或專業人員來推動職工休閒運動,應引進專業人才或訓練企業內部人員具備此專業能力,甚或與國內其他相關企業、體育專業學校合作,讓人力資源做最有效之整合。
(二)規劃運動空間:企業內設立專用運動場地設施來推動職工休閒運動,廠內閒置空間之運用,公私立機構運動場館之長期租用,或專屬運動空間之規劃,應可提供企業員工休閒運動所需。
(三)擬訂運動計畫:針對企業內員工之特殊需求與環境特色,規劃多元活動方案以長期推動職工休閒運動。例如:定期活動之開辦、休閒運動社團之籌組、員工運動會之舉辦,可活絡企業員工休閒運動參與。
在台灣的新竹科學園區,有成功發展的建構實例,包括:規劃與設置「運動中心」,如智邦、旺宏、聯電等公司;企業員工運動會之舉辦,如:台積電:員工休閒運動計畫之長期推動,如智邦、旺宏。其中聯電集團所延伸出來之悍創運動行銷公司,更為台灣新竹科學園區的發展畫上完美的起點。
三、 建構兩岸體育相關大學及研究所學程
臺灣教育政策關於陸生來臺的《大學法與專科學校法修正草案》,仍在立院審議中。筆者以為,學術交流可改善兩岸關係,亦可透過交流,培育共識性較高的下一代,營造兩岸未來的和諧發展。兩岸學生共同學習可以增進互相了解,拓展了人際關係與國際視野,刺激雙方學習態度及待人處世及提升競爭力。此外,陸生對於臺灣政黨政治的運作、社會民主的成熟與言論思想的自由,最為印象深刻,這些衝擊,更對兩岸未來的和平發展有正向的幫助。臺灣目前已有學生前往中國各體育院校研讀博士學位,因此,配合兩岸直航城市加強交流共同建構體育相關科系碩士學位學程,使得兩岸學生能於碩士學程學習過程能夠接受兩岸不同的體育研究風氣、師資及社會文化薰陶。此一國際學程在歐洲行之有年,例如:英國Loughborough大學之碩士學位學程,與德國、法國、西班牙合作開設。另外德國科隆體育學院今年的奧林匹克碩士學位學程,與英國、法國師資合開,學生在德國以英文授課,師資則來自歐洲國家。其目的在於建構學生的體育專業過程也能強化學生文化視野。兩岸可選定幾所直航城市附近大學試辦,例如:中國大陸的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臺灣的國立體育大學、臺灣師範大學等院校。
四、建構以直航城市為基礎的運動觀光行程
運動觀光之定義為個人或團體離開自家範圍旅遊,並主動參與運動、觀賞運動或參觀嚮往已久之著名運動相關景點。運動觀光被視為全球觀光旅遊產業成長最為快速的市場,根據Sport Business公司資料2003年全球運動觀光市場約為510億美元,占全球觀光市場的10%,而每年市場將10%快速成長,目前工業化國家運動觀光對於GDP的貢獻約為1-2%。由於運動觀光市場前景隨著全球旅遊人口增加,配合上運動賽事或活動帶給遊客身歷其境的經驗而快速發展,其所引發的經濟活動前景使得全球各大城市、區域與國家,期望藉由舉辦運動賽事來吸引全球觀光人潮。以上運動賽會交流可針對臺灣之職籃、職棒及中國之各項運動賽事,形成運動觀光的基礎。兩岸藉由運動觀光的建構所形成的產值基礎,逐步建構以東亞四國以直航城市為基礎的東亞職業棒球、職業籃球的發展網絡。東亞各國因為歷史淵源,具有一定程度之文化同源性。目前日本、韓國、台灣皆有職業棒球隊及組織。中國因為具有國際運動實力、運動菁英及廣大消費市場。若能經由政府協助,透過商業投資將香港、澳門一併納入建立東亞職業運動聯盟,如歐盟國家的F14(歐洲足球職業聯盟)的運轉方式,將能帶動根留東亞立足全球之運動整合文化。台灣發展職業運動多年建構相當規模之機制及運轉經營經驗。
職業運動,是高度組織化的運動型態,而職業運動組織即扮演職業運動重要的結構與功能的角色。職業運動體系要正常運作,職業運動聯盟組織就扮演相當重要的結構功能。在職業運動的產業體系中,職業運動聯盟是最高管理機制與行政組織,聯盟必須整合所屬各球團與運動組織、給予職業運動員規範與制度並提供高水準的職業運動賽事給觀眾,因此透過職業運動聯盟組織的結構功能發揮,可以讓運動商業化所產生的資源有效率的分配,使組織內的成員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然而職業運動聯盟組織要發揮功能,首先必須對於結構的角色與功能有所體認。首先職業運動要有發展願景,建構優質的運動文化,並且有長遠的策略規劃,同時體系中的結構必須健全,以及各個結構都要能發揮功能,才能確保職業運動體系能正常運作,若組織中的一個結構出現問題,例如:球員這個結構出現放水簽賭事件,就會影響體系的正常運作。因此在高度制度化、商業化的職業運動中,社會學理論中結構功能論的分析,就顯得特別的重要。台灣職棒運動發展的過程中,經歷過許多的事件與風波,假使運用結構功能論來探討國內的職棒運動,職棒運動體系有該哪些重要的結構,而這些結構又該發揮哪些功能。
台灣可以透過兩岸交流,將職業運動發展經驗與中國分享。協助中國建構以城市為基礎之職業運動發展。進一步以目前所開放之兩岸直航城市為主場城市,並結合日本、韓國之主要城市,建構職業運動發展網絡。以此東亞職業運動組織聯盟,進一步發展運動人文觀光產業,促進東亞區塊城市文化交流,以職業運動為平台活化城市經濟,帶動城市文化交流。
五、建構金門體育健康休閒低碳示範園區
八二三炮戰讓金門被冠以戰地聞名世界,然而目前金門經由小三通卻是兩岸交流往來的樞紐。金門是臺灣最好的城市,並且擁有國際知名的金門高粱酒。此一戰地城市現在已轉型成為兩岸的交流樂土。金門近年來大幅改善及活化利用歷史建築,已成功建立極具在地特色之觀光資源。筆者以節能減碳及健康休閒旅遊之角度,讓金門目前之觀光旅遊更上一層樓,並更具特色,使之成為未來城市及體育健康事業發展之標竿示範。如下所述,計畫擬從與旅遊最為相關之行、住、食著手。
(一) 行
低碳觀光首要從交通切入,成效顯而易見,目標為減少居民及旅遊者搭載個人或高排廢氣之機動車輛,及交通停等阻塞時間,並宣導節能減碳之觀念,達成低碳島之示範願景。具體作法如下:
- 以電動車(如納智捷LUXGEN7 MPV)、中型及大型巴士於特定風景區接駁載客,沿途依景點停靠,搭配手機下載之數位個人化之導覽程式(自動安排旅遊期間每日之遊憩路線,包含公共交通之乘載時間、單機車出租服務),使民眾體驗低碳遊憩之樂。
- 提供電動機車(如中華汽車發展的EM50),提供觀光客自由租賃。
- 建置環遊景點之單車專用路線,並提供單車出租服務,提供觀光客健康旅遊之不同玩法。
- 利用智慧型交控系統,縮短觀光客等待紅綠燈時間。
- 於旅遊景點建置減碳指標之即時成效顯示看板,表彰縣府對減碳之重視以及使民眾及觀光客有積極參與之動機。
(二)住
- 挑選適當之觀光民宿,縣府予以補助,集結太陽能板、雨水回收系統、智慧電錶等科技應用,將之改造成節能之綠建築。同時,於建築室內隨時可見節能之成效數位看板,讓民眾入住時不僅教育民眾,又可讓民眾實際於生活中體驗節能減碳。
- 尋找適當之金門傳統居民活動(如磨米),建置模擬活動區,藉由民眾參與之動作產生動力發電。
(三)食
- 於住宿生活中,提供生理訊號量測及營養師駐點服務,針對其健康照護之需求,提供有關平日運動及餐食之諮詢建議。
- 配合餐廳提供低碳之健康素食餐。
- 建置健康管理網路平臺,提供觀光客專屬帳戶,記錄其生理量測資料及飲食活動。
- 網路平臺自動定期提醒觀光客再度回流觀光順帶享受健康診斷及諮詢服務,增加二次觀光之比例。
另外,可考慮推動減碳與運動健康觀光積分儲值RFID晶片卡,贈予每位首次觀光客,觀光客在金門進行之每項符合減碳之活動(如騎單車、搭電動車、住綠能民宿),藉可予以儲值不同等級減碳及健康積分。透過縣府之補貼及旅遊業者或商店之合作,這些積分可供觀光客於二次觀光消費時,折抵現金,讓減碳活動於社會及於己皆有利。
肆、共創兩岸華人健康新世紀
21世紀是華人的世紀。兩岸華人在這全球化時代潮流中,體育事業如何與國際潮流接軌,扮演提升生活品質及建構東亞筷子文化的重要角色。兩岸可以透過不同形式的交流與合作,逐步的將體育健康、節能減碳等融入體育事業發展,並建構兩岸優質的社會文化。尤其,開放兩岸直航及大陸觀光客來臺至今,兩岸交流合作日益緊密連結,帶動兩岸共生共榮的整體發展。因此,如何透過進一步的體育事業交流與實質的合作,創新體育事業,引導體育事業發展進入常民生活,建構優質華人工作及生活圈,實為兩岸體育事業發展領導人需要思考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