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總統府,「兩岸互動與交流-歷史時光迴廊特展」開幕典禮。)
蔡英文總統勝選後的國際記者會上,BBC記者發言,問總統覺得是否該感謝
習近平。這話有道理,蔡原本民調低迷,習近平發表告
台灣同胞書40周年講話後,蔡聲勢翻轉,從此一路上揚。
不是習講錯了什麼話,而是
民進黨掌握了習講話的詮釋權,習近平講話後蔡英文抓著打,藉以凸顯她的立場,型塑她特質。
習講
九二共識,民進黨便把九二共識講成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習提到探索一國兩制的臺灣方案,民進黨解讀成中共統一臺灣有急迫感,好像臺灣安全與主權面臨立即威脅,唯有辣台妹蔡英文可以守護臺灣。
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是兩回事,兩者都不是什麼新說法,特別是一國兩制,不是習愛講,是中共領導人在重大場合都得重複一次。一國兩制在臺灣沒有市場,這不須要八百萬票來證明,中共對臺單位早已清楚,不只
國民黨反對一國兩制,絕大多數臺灣人都不贊同。至於統一急迫感,子虛烏有。習近平公開講過
兩岸關係的未來取決於大陸經濟發展的程度,這話顯示他對
兩岸關係的自信與從容。他也提出講究「心靈契合」的「融合發展論述」,強調兩岸關係重點不只在經濟,也在社會面與心理面。這些才是習自己的語言,不像一國兩制是他的前輩留下來的話。習既然要融合發展,那就要時間,不可能急。
民進黨對習講話的解讀只是選舉語言,刻意扭曲,但為何臺灣人相信民進黨?因為,一、對臺灣人而言,中共沒有公信力;二、兩岸問題不是理性的前途選擇問題,是感性的認同問題。而這兩點又糾結一起,變成中共講什麼話,任何再好的務實方案只要是從中共口中說出,都得不到臺灣人的信任。
公信力是建構的。以
美國為例,儘管美國是二次大戰後地球上最窮兵黷武的國家,例如為了石油攻打伊阿克,拿偽造的證據當出兵理由,但臺灣人對美國極有好感,文化更亦步亦趨。麥當勞四處可見,密度不輸與美國同文同種的英國;好萊塢的片子,臺灣和美國同步上映,英國跟隨好萊塢都也沒跟這麼緊。以國軍黑鷹直升機失事為例,美國在台協會臉書發文哀悼,在內湖新館降半旗,美國國防部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發函致哀。這些舉動不涉及承認中華民國,沒有突破
台美關係現狀,但讓臺灣人窩心、有面子。這種口舌功夫,跟殯儀館喪禮上民代的電子輓聯一樣,不花成本,美國對臺單位掌握了臺灣的社會氛圍。
至於中國大陸,根據去年臺灣民意基金會民調,中國大陸在臺人眼中好感比例首次超越反感,但同份民調也顯示,中國大陸是臺灣人討厭對象的第三名,那是香港反送中事件發生前的調查。現在,中共在臺人眼中就算不是惡霸,也不會是好人。為何美國與臺灣沒有什麼文化架構協議,臺灣四處都是美式文化?渣男美國可以讓臺灣人覺得是純情暖男?這是中共不能迴避的課題。
中共既然講了兩岸關係要融合發展,不能只見秋毫,在那裡講對台26條措施,卻不見輿薪,不誠實面對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成果。一九九七年,倫敦唐人街上實況轉播香港移交,原鄉來自香港的華人青年在五星旗升起的那一刻,熱烈歡呼;二〇一九年,同樣是倫敦街頭,來自香港的年輕人高喊反送中,許多人都是第一次上街頭抗議。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成果誕生了港獨,現在香港年輕人會說自己是香港人不是中國人,前所未見。二十多年來,中國大陸大量輸血香港經濟,以維持其世界金融城市的地位,但財大氣粗未必可以買人心。朱立倫評論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說港人多數不信任港府、北京,朱描述的事實北京無法遮蓋。古時天災地變,皇帝都會下罪詔己,面對香港,中共治理失靈,對此歷史責任沒勇氣與骨氣承擔,又如何說服臺灣人民?
大敗的國民黨如何看待此時面目污穢的九二共識?在馬政府時代,九二共識的確有作用,兩岸擱置爭議,就經濟議題務實協商,那時中共也盡量少講一國兩制。現在形勢,如同立委李彥秀所說,九二共識原本塑造出來的模糊框架,被兩岸的執政黨壓縮,扭曲、污名化。
九二共識正因為具有各說各話、模糊的特質,因此各方都可以下註腳,往自己喜歡的方向講。中共在九二共識前會加上反臺獨三字,把模糊的地方具體化。以前民進黨說沒有九二共識,現在則把九二共識定義成一國兩制,九二共識具體化了,臺灣人一聽就懂,對不對不重要。國民黨如果要繼續講九二共識,就必須大聲說出國民黨對九二共識下的註腳:一中各表,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國民黨此次選戰在兩岸論述上輸了,其實活該。過去三年多,除了朱立倫以外,有哪位國民黨政治明星在大陸或香港公開說臺灣方面對九二共識的看法,與大陸不一樣?
國民黨要不要回頭為九二共識辯護並不是最重要的,兩岸關係關鍵還在於中國大陸如何回應臺灣人民對中共的觀感,中共須要堅決表示,融合發展也好,心靈契合也罷,都不會消滅中華民國;不管一國兩制的臺灣方案多有創意,中華民國都不會消失。如果說不出來,兩岸關係就不可能深化發展。即便中華民國的存在相當艱難,中華民國一中憲法的主權定位,在國際現實上看起來近似荒謬,但臺灣藉著中華民國行使主權是客觀事實,中華民國也是臺灣社會的共識,中共不能否定。嚴正對待中華民國的存在,應是中國大陸開展兩岸關係的思考前提,否則,即使中共不急著跨入政治談判這個深水區,臺灣人民自己都會先想到水深不可測、不見底,再多的26條功效也有限。
中共智庫學者不只一人呼籲要解構主權觀念,將它從民族國家的桎梏解放出來;國際學界也有哈佛法學博士、華裔律師黃維幸批評中共一國兩制論述,認為錯把手段當目的,這些進步觀點,都值得藉用,豐富中國大陸對臺論述。
中國大陸更必須以實際作為回應臺灣人民的中華民國認同,特別在國際參與上。年輕人參加國際比賽,不能拿中華民國國旗,那是把年輕人趕往臺獨之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壟斷了「中國」兩字的詮釋權,讓中華民國從國際舞台上消失,怎能怪臺灣年輕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因為他們確實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治下的國民。
國民黨更應該提出以中華民國為前提的兩岸論述,如果提到九二共識,就要清楚講出中華民國;如果主張和平協議,必須說清楚中華民國的存在與臺灣草根社會的共識是談判的前提,否則就不談。兩岸政治協議與臺灣定位,不能只是學者的高明創見,一定得有由下往上的過程。未來的國民黨主席,如果面對中共不敢講中華民國,便是違背臺灣社會的最大公約數,背離臺灣主體性,兩岸關係只會倒退,讓面對兩岸關係只有原則而沒有作法的民進黨,得以在共產黨的僵化與國民黨的懦弱中繼續閃躲、存活。
(本文原刊於2020年1月17日《奔騰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