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五百億是這兩年來政府的重大高等教育政策,目標是選擇國內十二所大學,在五年之內給予特別的經費,以總數高達五百億的投資,讓五年之後,台灣至少有一所或二所大學,進入世界最好的一百所大學之內;或者是有一或二所的大學,發展出世界頂尖的學術研究中心。二年前被選定的十二所大學包括台大、清華、交通、成功、中山、陽明…等已經都是國內相當有聲望的大學。其中尚包括代表人文社會科學的老牌學校政治大學。
但是,五年五百億的遊戲規則,事前並沒有訂得很清楚。去(民國96)年,教育部決定就二年來,各校實施的結果逐一考評,考評結果教育部考量從原先12所中,淘汰掉3所;或者由原12所學校擴充為15所,但考評不佳者將退場,由新申請且條件較優者加入;另有一說是維持12所,但有學校退場,另有學校進場。
首先,比較令人不解的是,常常人們所聽到的是「教育是百年大計」,五年五百億才實施二年,教育部就以二年初步的結果,決定那些學校進場退場,是否過於草率?何況當初是經過非常慎重且嚴格的選擇,才決定12所大學。如今在2年內,好不容易各校才奠定基礎要加速起飛,邁起大步,就要砍掉二到三所大學,豈不是拿12所頂尖大學中的某些大學開玩笑?何況,有沒有考慮到這麼做,是不是浪費了原先的投資,以及被淘汰的學校如何善後的問題?更不必提,被砍掉的學校的聲譽,是否從此毀於一旦?
97年1月底是教育部預計要公佈考評結果的時間,也許這一、二天,就知道哪些學校要退場,哪些要進場。但之前新聞曾透露政治大學可能會被考慮退場,消息傳出引發外界的討論。因為政治大學所以入選頂尖大學最重要的原因,不只是它在學術界的優秀表現,更重要的是它代表著這個國家對於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視。
固然現有的其他11所頂尖大學,多數是綜合型大學,但政大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的指標性作用。尤其在2006年倫敦泰晤士報社會科學領域的評比中,政大是第197名,全台灣只有台大、政大兩所學校的社會科學領域擠入世界前200大。如果把如此具有潛力,又是台灣人文社會科學代表著指標作用的政大,排除在發展頂尖大學的名單之外,代之而起的都是以理工自然科學為主的學校,例如據報導有可能的學校是高雄醫學大學及中原理工大學,試問這種偏重自然理工,輕忽人文社會科學的高等教育頂尖計畫的政策,方向難道正確嗎?
科學是手段,「人」是目的。科學是為人所用,並且以增進人類之幸福為目的。人所以不同於野獸,就在於倫理道德,而不是科學技術。科學技術的基礎仍應該是以「人文」及「社會」為核心的發展。全世界第一名的哈佛大學,她的校訓就是「以柏拉圖為友,以亞里斯多德為友,以真理為友。」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人物的思想,是西方歷史及文明的基礎,失去了這些基礎,科學技術於人類又有何用?
(中央廣播電台/台灣觀點/ 2008年1月29日播出)
(本文代表作者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