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總統府,蔡英文總統與長輩一起參與打鼓。)
中共今秋即將召開十九大,會中除了公布最新政治局人事安排外,總書記
習近平亦預期將提出最新的對台政策。在
兩岸關係自
蔡英文上任後就處於低盪冷和狀態的當下,中共對台策略的每一步都將牽動
台灣與
兩岸關係的發展,蔡政府該當審慎因應,盡早提出對策。
然而,不知是胸有成竹、還是已無新花招,蔡總統最新的兩岸談話仍老調重彈。在出席遠景基金會的「2017亞太安全對話」研討會時,她重申維持兩岸現狀,並呼籲台海雙方應「一起找出兩岸互動的新模式,來幫助兩岸的穩定及繁榮」,似乎以為兩岸關係在習鞏固權力後將好轉。
但同時出席的前副總統呂秀蓮就沒那麼樂觀,警告蔡政府「要小心中國在召開十九大大以後,對台灣採取嚴厲的方式。要嚴厲面對大陸方面第二階段的文攻武嚇」。
國人究竟該相信誰的判斷?若蔡總統的判斷是錯誤的,台灣是否能承受前所未有的打擊?
東亞局勢瞬息萬變,不論是北韓核武問題、南海主權爭議或中國大陸與印度邊境爭端,若蔡政府仍以為這些議題與台灣無關、而不思改善兩岸關係的話,等於錯失台灣扮演維護區域安全角色的契機。以我國的特殊國際處境而言,穩定兩岸關係、促進互信及化解敵意,就是我們對亞太區域安全的最重要貢獻。
蔡總統希望與中共一起找到互動新模式,卻從不敢正面闡述兩岸定位,只以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相關法律模糊帶過,一再要求對岸應「求同存異」,自以為保持低調不挑釁就是維持現狀,卻導致原本就在兩岸政經實力對比屈居劣勢的台灣,因缺乏對話機制而更加難以翻身。
要知道,這個台海現狀需要兩岸共同基礎來維持,那就是台灣及大陸各自表述「一個中國」的「
九二共識」。蔡總統拒絕接受
馬英九政府得以與中共維繫兩岸和平發展的政治前提,卻又無法提出足以取代這個互信基礎的兩岸新論述,雖然沒有即刻引發嚴重的兩岸齟齬,但缺乏兩岸合意的政治架構,台灣的所有對外關係遭到波及是必然的結果。我國接連失去兩個邦交國及無法參與部分國際組織活動,就是蔡政府誤判兩岸互信的惡果。
習近平近日在解放軍建軍90週年紀念大會上,以「六個任何」的講話向
民進黨政府傳遞中共將不惜代價、也要阻止台灣獨立的嚴正立場,加上解放軍陸續在台灣周邊海域進行海空軍遠程演訓,顯示中共已有打擊台獨氣焰的準備,蔡政府切莫輕忽習近平對任內完成兩岸統一大業的個人意志。
對中共最新對台政策的合理推論是,中共一方面將緊縮我國的國際空間,另一方面仍將持續推出利台措施,加強兩岸民間往來,但拒絕與不接受「九二共識」的蔡政府有任何官方接觸,從近期中共限用多項對台言論應可看出。
多家民調結果已顯示,多數國人不滿意蔡政府處理兩岸關係的方式,獨派也開始公開挑戰蔡的維持現狀論述。在內外夾擊下,蔡總統若仍不正視兩岸互動的政治基礎、不主動爭取兩岸話語權,而只是玩弄不知所云的文字遊戲,不但對改善兩岸關係毫無幫助,甚至將可能要被動回應習近平在十九大的最新對台政策框架,蔡總統務須謹慎應對!
(本文刊載於106.08.09 中國時報)